严宁
-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南京分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状旁腺切除及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切除及腺体内无水酒精注射两种方式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例SHPT患者分为甲状旁腺切除组7例及甲状旁腺无水酒精注射组10例,术后腺体送检病理,观察药物注射前后腺体超声信号变化及术后并发症,记录血清学指标并随访1年。结果:腺体长径大于1.0cm病理改变呈结节样增生,无水酒精注射后腺体血流信号减少。两组术后钙、磷、碱性磷酸酶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变化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患者症状均有改善,并发症少,但手术组疗效优于注射组。结论:甲状旁腺切除治疗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效果确切,临床作为首选,甲状旁腺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可作为单一腺体增生或甲状旁腺切除后的补充治疗。
- 李康峰赵学智章亮周燕汤小芳石平严宁刘宁张玉新芮广跃
- 关键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切除经皮乙醇注射治疗
- 四种不同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及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观察四种不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并行临床分析.方法 132例患者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术,分为A组(36例)经撕脱鞘置入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B组(36例)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导管;C组(32例)通过引导钢丝并逐层扩张后直接置入导管;D组(28例)采用颈内静脉切开置入导管.结果 A、B、C、D四组透析前后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尿素清除指数均达标,A、B、D三组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尿素清除指数以及导管留存时间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C组中上述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与未非随机分组相关.四组手术后未出现大出血及感染相关并发症,B、C两组各出现1例导管异位情况.结论 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推荐首选经典撕脱鞘置管,该方法安全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其次是颈内静脉切开置管,通过引导钢丝逐层扩张后置管适用于皮下组织疏松、脂肪层少的患者.而颈内静脉切开方法置管是在没有超声学指引下临床穿刺失败后的补救方法,但该方法技术要求高,手术风险大,故临床不作为首选.
- 李康峰周玉坤石平严连喜王成双孔若曦严宁石灵丽张玉强
- 关键词:静脉
- 单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维生素K1对尿毒症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单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与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维生素K1同时使用对尿毒症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的影响。方法21例尿毒症患者因感染入院,入院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采集单独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前、治疗后(使用头孢地嗪2.0g,每日1次静脉滴注;或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0g,每日2次静脉滴注)第4天晨起空腹静脉血2份;B组患者10例,男3例,女7例,在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同时使用维生素K110mg肌肉注射,每日2次;采集治疗前、治疗后(使用头孢地嗪2.0g,每日1次静脉滴注;或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0g,每日2次静脉滴注)第4天晨起空腹静脉血2份;均为凝固法测定PT值。结果A组治疗后IrI"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A组治疗后第4天PT值显著延长;B组治疗后P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B组治疗后第4天PT值无明显延长。A组治疗后PT增加值与B组治疗后PT增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尿毒症患者感染性疾病采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同时加用维生素K1治疗,可明显减少PT值延长。结论单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感染可弓I起亚临床维生素K缺乏,表现为PT值增加,而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的同时使用维生素K1则可使此种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 严宁周玉坤李康峰
- 关键词:尿毒症
- 华法令对于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改善及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口服华法令对于因血栓及纤维蛋白鞘而至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后功能不良的改善并行临床分析。方法59例带卡夫隧道导管患者,分为A组(28例)口服华法令1.5~3mg/d抗凝,对照组B组(31例)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抗凝,两组常规普通肝素封管。记录导管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记录透析前后尿素氮、肌酐、超滤等,计算透析尿素清除指数,评估透析效果,定期检测非透析状态下国际标准化比值。比较导管留存时间、导管中位留存时间,并观察两组出血、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观察一年时间。结果A、B两组透析前后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尿素清除指数均达标,A、B两组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A、B两组透析后比较肌酐、尿素氮水平、尿素清除指数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也存在统计学差异,且两组导管留存时间亦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00±0.93)之间,A、B两组未见出血、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并发症。结论带卡夫中央静脉导管置后常规口服中等剂量华法令抗凝配合肝素封管较口服阿司匹林更能改善因血栓及纤维蛋白鞘而至导管功能不良,延长导管留存时间,且并发症少。但本研究样本量偏少,观察时间偏短,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以证实口服华法令在带卡夫隧道导管置入后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
- 汤小芳严连喜李康峰石平王成双孔若曦严宁周玉坤
- 关键词:肾透析导管插入术
- 糖尿病患者IgA肾病合并新月体肾炎1例
- 2013年
- 患者男,55岁,2010年11月14日因“小便泡沫增多2周”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周始自觉小便泡沫增多。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尿量减少,无腹痛腹泻,无畏寒发热,有双下肢凹陷性水肿。门诊查尿蛋白(+++),隐血(++)。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坎地沙坦”4mg1次/d,体重70妇。
- 严宁周玉坤李康峰
- 关键词:新月体肾炎IGA肾病凹陷性水肿高血压病史尿量减少腹痛腹泻
- 常规血液透析前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变化分析及意义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前后甲状旁腺激素变化,探讨常规血液透析透前与透后甲状旁腺激素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记录22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常规血液透析前后甲状旁腺激素、钙、磷等变化并计算Kt/V值。结果:常规血液透析前后甲状旁腺激素、血磷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钙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血液透析通过纠正高磷血症可有效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改变血液透析方式增加血磷的充分清除亦可以有效控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 汤小芳周玉坤李康峰石平章亮刘宁严宁洪冬梅张玉新严连喜曹胜利
- 关键词:血液透析高磷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材料用于山羊颈前路植骨的实验研究
- 患有颈椎疾病并需要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是治疗这类疾病最重要的术式之一。自从Smith和Robinson在1958年首创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以来,自体髂骨一直是颈前路植骨融合术中植骨材料的金标准。但...
- 严宁
-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力学
- 文献传递
- 运用N-末端脑钠肽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观察N-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e peptide,NT-proBNP)运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评估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 48例行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干体质量组(Ⅰ组,24例),容量超负荷组(Ⅱ组,24例)。治疗前比较两组年龄、平均动脉压、心胸比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容积、NT-proBNP、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两组常规透析前后检测NTproBNP、血肌酐、尿素氮,计算尿素清除指数(the urea clearance index,Kt/V)值,并于下次透析前检测NT-proBNP、血肌酐、尿素氮。结果Ⅰ、Ⅱ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容积、透析之前血肌酐、尿素氮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动脉压[(88.10±10.16)mm Hg、(93.92±8.03)mm Hg]、心胸比例[(48.80±6.11)%、(53.25 4-2.72)%]及NT-proBNP[(3 827.67±712.12)ng/L、(5 793.58±945.20)ng/L],Ⅰ组小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透析后两组间NT-proBNP[(1847.77 4-802.54)ng/L、(3 023.58±876.56)ng/L]、血肌酐[(287.26±62.86)μmol/L、(298.86±74.57)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次透析前测NT-proBNP、血肌酐值,与上次透析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两组NT-proBNP值远高于正常值范围。结论在非显性水肿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NT-proBNP增高提示容量超负荷普遍存在。NT-proBNP可用来评估非显性水肿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容量负荷,但具有局限性,可辅助调节干体质量。维持性血液透析干体质量的确定需要查体及多项检测综合判断。
- 汤小芳严连喜李康峰石平严宁王成双孔若曦周玉坤
- 关键词:血液透析N-末端脑钠肽干体质量
- 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在特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在特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将42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DK)5期并欲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术的患者设为A组,以颈外静脉切开方法置管;同期选取36例已行右颈内静脉置入术的患者设为B组,置管方法为经皮穿刺右颈内静脉经撕脱鞘置入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记录透析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变化以及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指标,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并比较.A组42例患者行颈外静脉切开置管患者根据原发病:糖尿病肾脏疾病、Ⅱ型心肾综合征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慢性肾小球肾炎、强直性脊柱炎肾损害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急性肾损伤,比较导管留存时间、导管中位留存时间.结果 2组患者Kt/V值均达标,血流量、回血静脉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透析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组手术后未出现出血、血流量不佳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A组中心肾综合征及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导管留存时间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尽管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推荐首选经典撕脱鞘置管,该方法安全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但是经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术式在特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中手术安全,能够保证透析充分性,并发症少,临床值得推荐.
- 周玉坤严连喜石灵丽王成双孔若曦石平严宁洪冬梅焦梅张玉强
- 关键词:血液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