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细霞 作品数:39 被引量:9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Ⅰ型登革病毒NS1蛋白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在2014年广东登革疫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以Ⅰ型登革病毒(DENV)非结构蛋白1(NS1)为免疫原制备NS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Ⅰ型登革病毒NS1抗原特异性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广东以Ⅰ型登革感染为主的临床血清标本检测。方法用原核表达的重组登革病毒NS1蛋白和灭活的Ⅰ型登革病毒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间接ELISA、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鉴定,获得DENV1NS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建立检测方法。结果共获得26株Ⅰ型登革病毒NS1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单抗。通过对26株1型登革病毒NS1蛋白特异性单抗进行多株抗体组合配对,最终筛选出最佳抗体组合。该组合检测DENV1病毒培养上清的检测限为1∶16 384(12.5 pfu/ml),且与其他3个血清型登革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黄热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对500份健康人血清标本检测中,阴性标本497例,临界3例,对发病0~13 d的836份临床确诊的登革热患者血清检测的敏感性为85.6%,明显高于q RT-PCR检测体系(66.3%)(P〈0.001),亦明显高于病毒分离诊断率(P〈0.001)。结论成功获得了1组DENV1-NSl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利用该组抗体建立了1种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好的只针对DENV1-NS1蛋白的双抗体夹心检测方法,且比其他方法能够覆盖更宽泛的时间范围,该方法可作为登革热早期诊断的工具。 丁细霞 潘玉先 陈月 丘立文 陈满君 温坤 郭勇晖 余楠 车小燕 富宁关键词:登革病毒 非结构蛋白 单克隆抗体 基孔肯雅病毒实验诊断进展 被引量:2 2020年 基孔肯雅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蚊媒叮咬感染人类引起基孔肯雅热,表现为自限性发热、皮疹、肌痛、关节痛,其中关节疼痛可延续数月至数年,甚至导致关节畸形。由于基孔肯雅病毒与登革病毒、寨卡病毒等虫媒病毒具有相同的传播媒介,且急性期临床症状相似,但治疗原则与疾病结局完全不同,因此,实验室的确切诊断是基孔肯雅热防治的关键。本文就近几年基孔肯雅病毒在实验室诊断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徐佩佩 丁细霞关键词:基孔肯雅热 病毒分离 抗体检测 抗原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 1型登革病毒感染病人血清中非结构蛋白1B细胞线性表位鉴定 2023年 目的鉴定1型登革病毒感染病人血清中1型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 of Dengue virus type 1,DENV-1 NS1)B细胞线性表位。方法以重组DENV-1 NS1为抗原,免疫印迹法筛选NS1阳性病人血清。一组重叠DENV-1 NS1的重叠多肽同这些NS1阳性血清反应鉴定NS1蛋白线性B细胞表位。采用梯度稀释的1-4型重组DENVNS1竞争抑制阳性多肽同病人血清反应鉴定其反应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结果12份DENV-1核酸阳性病人中筛选得到5份抗DENV-1 NS1阳性病人血清。重叠多肽法、竞争抑制法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3条阳性NS1多肽(氨基酸残基序列第1-15,131-145,271-285),其中aa1-15在已报道的DENV-1分离株高度保守,提示这个区域可能存在DENV-1血清型特异性表位。aa131-145和aa271-285对应的蛋白序列比对分析表明以上区域中的133-FI/LIDGP-138和271-GKLEL/M/IDF-277在已报道的4种血清型DENV分离株中高度保守,提示这2个区域存在4种血清型DENV共同表位。结论发现3个NS1上B细胞线性表位,其中aa131-145和aa271-285为首次报道,结果有助于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发。 林亚英 丁细霞 温坤 余楠 任瑞文 陈月关键词:登革病毒 B细胞表位 重要病毒的免疫识别机制及其应用 吴玉章 车小燕 王继华 倪兵 丁细霞 万瑛 潘玉先 宋建勋 陈永文 王莉 朱波 李晋涛 许桂莲 林治华 张静波 针对流感病毒、SARS病毒、登革热病毒、乙肝病毒等重要病原,自1993年起,在国家重大、重点课题资助下,围绕病毒免疫识别这一共性关键科学问题,阐明了其识别的结构信息基础,并应用于诊防治。建立了表位、超型数据库和in si...关键词:关键词:检测试剂盒 免疫诊断 抗登革病毒NS1抗体的血小板结合特性研究 目的 明确抗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1(Dengue Virus non-structural protein 1,DENVNS1)抗体能与人血小板能交叉识别,并影响其功能,为阐明登革出血热与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的... 郭勇晖 王艳芳 丁细霞 朱伟 潘玉先 富宁关键词:血小板聚集 抗西尼罗河病毒的非结构蛋白1的抗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抗西尼罗河病毒的非结构蛋白1的抗体,所述的抗体分别是单克隆抗体1C16A24和单克隆抗体1E85A4,其中,所述的单克隆抗体1C16A24由保藏号为CCTCC-C201276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所述的单克隆抗体... 车小燕 丁细霞 秦成峰文献传递 1型登革病毒初次感染患者血清中和抗体的动态反应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感染登革病毒(DENV)后,机体DENV中和抗体产生的特点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集2006年DENV-1初次感染患者在发病2周之内的,以及同一组患者在2010年随诊期间的血清标本,用本实验室建立的以群特异性DENV NS1抗原捕获ELISA为基础的,可同时测定4型DENV中和抗体的微中和试验(ELISA-MNT),对这两组血清中的DENV中和抗体滴度进行检测。这两组血清标本均检测了全部抗4型DENV的中和抗体。此外,2010年的血清标本还检测了抗3种不同毒株的DENV-1(其中包括1株标准株和2株临床分离株)的中和抗体。结果 2006年和2010年这两组不同时间段的血清标本对全部4型DENV均可显示出一定程度的交叉中和抗体反应,其中,2006年的血清标本交叉中和抗体反应更为明显,表现为其最高的中和抗体针对的甚至是DENV-2,而不是预计中的DENV-1;2010年的血清标本中最高的中和抗体滴度针对的是同型的DENV-1。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对于同型的抗DENV-1中和抗体滴度,2010年的血清要明显高于2006年的血清(U=86.500,P=0.000),但异型中和抗体滴度在两组血清标本中无明显改变。Friedman检验显示,尽管同属DENV-1,但2010年的血清标本对3种不同毒株的DENV-1的中和抗体滴度之间还是存在显著差异(χ2=12.123,P=0.002)。结论 4型交叉中和抗体反应是DENV感染后,尤其是在感染早期中和抗体的产生特点,但只有同型DENV中和抗体滴度可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明显的上升;然而即使是同属于一种血清型,不同毒株之间的中和抗体也可能存在差异。 胡冬梅 李洁 王大虎 狄飚 丘立文 王压娣 丁细霞 车小燕关键词:登革病毒 中和抗体 一种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的免疫诊断试剂盒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的免疫诊断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捕获抗体和与标记物结合的检测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捕获抗体由单抗2E8A5、单抗DV2-M6和单抗4B14A1组成,所述的检测抗体是单抗3B1A15,所... 车小燕 丁细霞 潘玉先 丘立文Ⅰ型登革病毒包膜蛋白Ⅲ区中和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制Ⅰ型登革病毒包膜蛋白Ⅲ区(dengue virus 1 envelope protein domainⅢ,DENV-1 EDⅢ)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血清型特异性、相对表位和中和活性。方法采用DENV-1 EDⅢ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DENV-1 EDⅢ单抗,鉴定单抗的免疫学特性和交叉反应性,噬斑减少中和实验鉴定其中和活性,抗体与抗体间竞争抑制分析相对表位。结果共获得抗DENV-1 EDⅢ单抗28株,其Ig亚类鉴定24株为Ig G1,2株为Ig G2a,2株为Ig G2b,包含13株DENV-1血清型特异性单抗,9株DENV病毒特异性单抗,其它6株交叉反应性单抗以不同的方式同各型DENV EDⅢ反应,至少识别5个不同位点,其中27株抗体对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表现出不同的中和活性。结论成功获得了针对DENV-1 EDⅢ的特异性单抗及交叉性中和单抗,将为进一步研究登革病毒EDⅢ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疫苗和治疗性抗体的研发奠定基础。 林亚英 丁细霞 朱伟 陈月 潘玉先 郝卫 狄飚 温坤关键词:登革病毒 中和抗体 1型登革病毒包膜蛋白功能区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与鉴定 2015年 目的在293T细胞中获得可溶性表达的1型登革病毒(DENV1)包膜(E)蛋白。方法PCR扩增DENV1-E蛋白功能区(1~394aa)基因并克隆到Psectag2B-Fc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表达质粒,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经2mg/ml Zeocin筛选,免疫荧光法鉴定所获细胞克隆:Protein-G亲和层析纯化DENV1-E-Fc重组融合蛋白,间接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法鉴定蛋白的完整性和抗原性。结果获得稳定可溶性表达重组融合蛋白的细胞克隆,蛋白产量约为25μg/1×107个细胞,纯化得到的DENV1-E-Fc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90×103,该蛋白可与识别天然构象E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并与免疫动物血清有良好的反应性。结论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获得可溶性表达的DENV1-E-Fc重组融合蛋白,E蛋白功能区保持完整且具备天然的构象表位和良好的抗原性,为包膜蛋白的保护性抗原表位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郭勇晖 易海粟 陈静 丁细霞 狄飚 车小燕 温坤关键词:包膜蛋白 真核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