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波 作品数:8 被引量:13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更多>>
用于Ku频段LTCC星载混频器的宽带巴伦设计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实现Ku频段LTCC(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低温共烧陶瓷)双平衡混频器的宽带巴伦设计。该巴伦是基于LTCC技术设计的多层结构巴伦,利用了LTCC多层技术的优点... 黄齐波 孙树风 马尚关键词:多层陶瓷 混频器 文献传递 基于LTCC技术的星载Ku频段接收机下变频通道 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简称LTCC)技术,设计制作了一种可应用于星载Ku频段接收机的下变频通道。该通道将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等芯片或器件利用LTCC基板集成技术集成在多层LTCC基板内,实现了接收机的下变频通道中各个模块电路间的紧凑连接与集成。测试结果表明,下变频通道电性能满足指标要求。其尺寸为65mm×43mm×8.5mm,重量仅为76g。 黄齐波 徐鑫 孙树风 张波C频段LTCC双平衡混频器的设计 描述了一种基于LTCC(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低温共烧陶瓷)新技术的多层结构的C频段双平衡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混频器电路将射频巴伦和本振巴伦等无源器件集成在多层LTCC基板内部... 黄齐波 陈建荣关键词:卫星通信 混频器 文献传递 基于LTCC技术的C频段星载接收机混频器 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低温共烧陶瓷(Low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简称LTCC)技术,设计制作了一种可应用于C频段星载接收机的双平衡混频器。该混频器将射频和本振巴伦等无源器件集成在多层LTCC基板内,实现了电路的小型化、高集成度和高可靠性。测试表明,当射频输入为5.925~6.425GHz、本振频率为2.225GHz、中频输出频率为3.7~4.2GHz时,混频器的变频损耗≤9.3dB,P1dB为5.7dBm,本振到射频和本振到中频的隔离度分别为39.44dB和35.58dB。混频器的尺寸为40×22×1.92mm3。 黄齐波 陈建荣 马美霞关键词:卫星通信 低温共烧陶瓷 混频器 嵌入式机顶盒流媒体播放技术研究与实现 随着电视技术,互联网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一种新的电视--网络电视(IPTV)使电视和电脑之间的界限慢慢模糊了,IPTV以其交互性强,Internet业务可扩展性,在与传统数字电视的机顶盒的竞争中被广泛的看好。
武汉精... 黄齐波关键词:数字电视机顶盒 媒体传输 缓冲区管理 文献传递 一种应用于移动通信卫星的多端口功率放大器系统设计 被引量:2 2020年 文章介绍了一种可应用于多波束移动通信卫星的高可靠性多端口功率放大器(MPA)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由输入网络、固态功率放大器、输出网络、冗余微波开关及射频同轴电缆等组成,该设计方案包含一种新颖的环备份开关结构,能够保证MPA系统在其主份和备份工作状态下各通道之间的幅度和相位一致性,并且通过利用特定相位同轴电缆对系统中的放大器相位进行均衡的方法,使MPA系统在其工作频率范围内具有优良的幅相一致性和各端口隔离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设计方案的系统的端口间隔离度大于24.48dB,幅度一致性峰峰值小于0.26dB,相位一致性峰峰值小于2.44°,具备优良的功能集中能力。该MPA系统实现了高端口间隔离度、高幅度相位一致性、高可靠性以及功率动态分配的功能,能满足多波束移动通信卫星波束形成性能、波束之间隔离性能以及波束的功率动态调配功能的要求。 黄齐波 鲁玲 王五兔 陈博关键词:移动通信卫星 用于实现LTCC双平衡混频器的宽带巴伦设计 被引量:1 2010年 文章介绍了一种用于实现C频段LTCC(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低温共烧陶瓷)双平衡混频器的宽带巴伦设计。该巴伦是基于LTCC技术设计的多层结构巴伦,利用了LTCC多层技术的优点,采用宽边耦合线结构,可增加耦合线的耦合系数,从而可增加巴伦的带宽。设计的巴伦频率范围为5.575GHz^6.775GHz,具有插损小、平衡度好等优点,可应用于C频段LTCC双平衡混频器。文章介绍了Marchand巴伦的工作原理,描述了所设计巴伦的3D结构,并给出了设计仿真的结果。 黄齐波 陈建荣关键词:多层陶瓷 混频器 毫米波频段LTCC微带到带状线过渡结构设计(英文) 被引量:4 2014年 文章研究了两种可应用于毫米波频段的LTCC微带到带状线的过渡结构,包括一种微带到带状线的垂直过渡和一种微带到带状线的同层过渡。利用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对这两种互连过渡结构进行仿真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25GHz^40GHz的工作频带内微带到带状线垂直过渡的回波损耗大于22dB,在35GHz内端到端插损优于0.5dB,40GHz内插损优于1dB;微带到带状线同层过渡的回波损耗大于32dB,40GHz内端到端插损优于0.5dB。测试结果表明,在40GHz内两种过渡结构的性能优良,能很好地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徐鑫 黄齐波关键词:毫米波 LTCC 微带 带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