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蓉
- 作品数:28 被引量:448H指数:12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上海815名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调查上海市部分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态度的现况,及其与行为的相关性,为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母乳喂养行为预测量表中的态度量表和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对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2014年5—9月住院分娩的815名产妇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控制社会人口学因素,比较母乳喂养知识、态度对母乳喂养行为的独立影响。结果母乳喂养知识量表评分为(99.43±12.301)分,母乳喂养态度量表评分为(104.91±14.886)分,不同社会人口学因素下母乳喂养知识和态度不同,打算选择纯母乳喂养的产妇纯母乳喂养的可能性是混合喂养/人工喂养产妇的2.701倍,且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的可能性随着母乳喂养知识评分( OR=1.251)和态度评分(OR=1.563)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母乳喂养知识、态度是影响母乳喂养行为的独立因素,加强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促进母乳喂养积极态度的形成,有利于促进纯母乳喂养行为。
- 孙思万宏伟黄蓉
- 关键词:母乳喂养知识产妇
- 护士对尿石症相关饮食知识认知度的调查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调查和分析泌尿外科护士对尿石症相关饮食知识的了解情况,并分析影响其了解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尿石症相关饮食知识认知问卷对上海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泌尿外科护士进行调查,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系统描述分析。结果 6所医院的护士对尿石症相关饮食知识的认知正确性平均得分为(9.41±1.84)分(总分为20分)。不同年龄和工作年限的护士对草酸钙方面的饮食知识认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护士对尿石症相关饮食知识认知度上存在一定欠缺。应增加护士获取知识更新的机会,丰富护士对尿石症相关饮食知识的教育途径来提高掌握程度。
- 黄蓉杨艳
- 关键词:尿石症护士饮食知识
-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1小时对初产妇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的影响被引量:123
- 2015年
- 目的探索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持续1h对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和出院时、产后6周、4个月及6个月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将71例自然分娩初产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36)和对照组(n=35),干预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给予母婴皮肤接触1h,对照组则皮肤接触至产妇会阴伤口缝合并检查完毕,为(30.12±1.02)min。分别在产后通过母乳喂养测量工具评价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通过电话随访产后不同时间段纯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率。结果干预组首次母乳喂养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出院时、产后6周、4个月及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在出院时、产后6周母乳喂养率与对照组无差异(均P>0.05),但产后4个月及6个月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持续1h对首次母乳喂养有促进作用,并能有效提高产后早期母乳喂养率。
- 黄蓉侯燕文刘宏陈艳莉李艳
- 关键词:母婴护理母乳喂养干预性研究
- 一种基于化学气泡提高膜通量的纳滤平板膜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膜法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化学气泡提高膜通量的纳滤平板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纳滤平板膜制备方法,包括PES超滤膜的预处理、水相和油相反应溶液制备,以及气泡增大膜通量的纳滤膜制备方法,从而获得气泡增大膜通...
- 王巧英张彤王志伟张浩黄蓉李先凤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良性疾病清洁灌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患者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简称海扶治疗)的灌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海扶治疗的133例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海扶术前灌肠次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海扶术前灌肠次数为7~29次,平均(16.62±4.56)次。年龄、居住地、入院前1 d大便次数、盆腔手术史、病灶位置、术前住院时间、术前晚灌肠次数是术前灌肠总次数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海扶治疗开始时间与灌肠次数有关;年龄越大、术前住院时间越长、术前晚灌肠次数越多、有盆腔手术史的患者灌肠总次数越多,入院前1 d大便次数多可预测较少的灌肠次数。
- 刘智慧黄蓉吴秀琴范心蓓张然严燕琳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高强度聚焦超声灌肠
- 母婴分离初产妇出院准备护理实践现况的田野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母婴分离初产妇出院准备护理实践现况,为构建临床护理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2023年2—6月,选取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作为田野地,开展针对母婴分离初产妇出院准备护理实践现况的田野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及非正式访谈收集12名护士的资料并采用质性研究中三级编码的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12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4~46(33.33±1.83)岁。母婴分离初产妇出院准备护理包括提供新生儿健康信息、母乳喂养、产后康复、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共4类内容主题;护士在提供新生儿健康知识、评估母婴分离初产妇心理及社会支持、出院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结论母婴分离初产妇出院准备护理缺乏结构合理的流程及制度,亟需通过制订科学规范的出院准备护理流程,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护士心理社会评估能力,同质化健康教育,提升人文关怀等措施,提高母婴分离初产妇出院准备护理质量,从而促进初产妇康复,并适应母亲角色。
- 万悦丁丽静姚晓王佳洁吴娜黄蓉
- 关键词:病人出院母婴护理初产妇田野研究
- 择期剖宫产规范化术前访视的效果被引量:14
- 2017年
-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已不仅仅局限在手术室配合医生手术,还要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参与围术期护理。术前访视是围术期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手术室整体护理以及优质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剖宫产的孕妇相对年轻,面对小生命的即将到来,会有多种复杂的情绪和顾虑,且剖宫产较一般手术需要准备更多的物品和材料,
- 唐舒惠魏颖黄蓉
- 关键词:剖宫产术前访视
- 自由体位促进低危初产妇自然分娩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8
- 2015年
- 目的:探讨低危初产妇在第一产程采用自由体位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及产程中医疗干预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4—8月在住院分娩的产妇280人,采用单纯随机分组之抽签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人。干预组产妇第一产程采取自由体位,对照组采用传统仰卧位,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程中医疗干预率。结果干预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产程中静脉滴注缩宫素率、会阴侧切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第一产程中指导产妇使用自由体位,能有效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及医疗干预率,使分娩回归自然,值得临床推广。
- 黄蓉万宏伟侯燕文陈艳莉朱毓
- 关键词:体位分娩干预性研究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初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44
- 2016年
- 目的:通过计划行为理论在初产妇母乳喂养干预中的应用,评价其是否能提高初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并延长时间。方法以上海市某院为研究场所,选取283名产检无严重并发症的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在产前、出院后、产后6周、产后4个月利用问卷收集其母乳喂养情况等资料。利用χ2检验分析其各阶段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产后出院、产后6周和产后4个月时干预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32.5%,54.5%,58.9%,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62,7.07,6.86;P <0.05)。干预组产妇产后4个月时的持续母乳喂养率为87.9%,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P =0.038)。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初产妇各阶段的纯母乳喂养率,并能有效延长其4个月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 朱毓万宏伟侯燕文沈莹黄蓉陈燕孙思
- 关键词: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计划行为理论初产妇
- 早期持续皮肤接触促进初产妇母乳喂养启动的研究被引量:37
- 2016年
- 目的探索早期皮肤接触持续1h对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首次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产妇泌乳始动及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类实验的研究方法,将通过方便抽样的71对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及其足月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36)和对照组(n=35)。干预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给予母婴皮肤接触1h,对照组则皮肤接触至产妇会阴缝合完毕,约20-30min。产后通过母乳喂养测量工具评价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首次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干预组婴儿出现觅食反射时间为(22.86±8.576)min,对照组为(25.29±8.32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18,P=0.106)。干预组首次吸吮持续时间为(17.06±8.662)min,对照组为(12.11±9.05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0,P=0.022)。干预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为(1.36±0.833)d,对照组为(2.66±1.99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54,P=0.001)。干预组婴儿出院时纯母乳喂养者29人(80.6%),对照组17人(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7.958,P=0.005)。结论早期持续皮肤接触1h能有效促进母乳喂养启动,为初产妇早期开展母乳喂养打下良好基础。
- 黄蓉万宏伟杨巾夏
- 关键词:母乳喂养皮肤接触初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