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昭寅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德州学院中文系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理学历史地理更多>>
- 论宋词对唐诗的继承问题被引量:1
- 2006年
- 在以往讨论唐诗与宋词的关系时,更多注意的是唐诗、宋词的区别,而唐诗对宋词的影响却很少看到。唐诗的创作技巧,诸如写景、抒情、移用、点化唐人诗句、“随俗”、“雅化”、隐括前人诗词以及意象、写景抒情手法的运用方面,对宋词境界的营造、语言的锤炼、借代、典故的运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 黄昭寅
- 关键词:宋词唐诗传承
- 论唐诗对宋词发展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在以往讨论唐诗与宋词的关系时,更多注意的是唐诗、宋词的区别,而唐诗对于宋词的影响却很少看到。拙文着重在创作技巧,诸如移用、点化唐人诗句、“随俗”、“雅化”、隐括前人诗词以及唐诗在意象、写景抒情手法的运用方面,对词境界的营造、语言的锤炼、借代、典故的运用等方面的明显影响作一些探讨。
- 张士宪黄昭寅
- 关键词:宋词唐诗传承
- 艺术的生命诠释——“气韵生动”的美学意蕴
- 2001年
- 黄昭寅
- 关键词:美学古典艺术绘画意境诗歌意境
- 论佛教对苏轼思想及人生态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黄昭寅
- 关键词:苏轼思想佛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教合流新儒学
- 词的文人化和“别是一家”说辨析
- 2007年
- 词的文人化与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说,看起来是矛盾的。柳永词的通俗化与苏轼词的"诗化"、"文人化",只能是北宋前期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文人词创作不够成熟的体现。但不成熟时期的词,感情流露是自然的、感人的。随着"文人化"、"诗化"的进一步发展,词越来越失去了自己的本色。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女词人李清照在自己的《词论》和创作中极力倡导"词别是一家"说,她一方面阻止了词体在形式上进一步向诗靠拢,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词在文人情趣方面的纯粹性。应该这样论断:李清照的词论对以苏轼为代表的词的"文人化"、"诗化"理论,既是一种补充,又是一种发展。
- 黄昭寅
- 关键词:文人化辨析
- 唐诗对唐词形成的影响
- 2012年
-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时期,也是唐宋词的产生和发展时期;世人有"唐诗宋词"之说。事实上,从词的产生年代而言,其前身应该称为唐词。唐词至少分两个层面,或者说,它是至少沿着两条平行的道路前进的,最后殊途同归。第一条道路是清商乐与"胡夷、里巷之曲"结合所产生的宴乐。第二条道路是唐诗绝句以及七言歌行在演唱过程中泛声实词化而形成的诗乐合一形式。第二条道路又分两个方向:一是选取唐诗绝句加以演唱;二是选取唐代七言歌行加以演唱。
- 黄昭寅
- 关键词:唐诗唐词
- 唐代的科举与诗歌被引量:2
- 2003年
- 通过对唐代科举与诗歌互动关系的剖析,可以发现唐诗发展过程中自身的主导性,以及科举考试、举子们科场之外的社会活动和创作行为对诗歌及其理论的创造和发展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黄昭寅
- 关键词:唐代科举诗歌
- 论唐代诗歌的各种传播形式被引量:3
- 2005年
- 诗歌作为唐代高度发达的文学样式,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站在历史的角度,宏观透视唐代诗歌的各种传播方式,展示唐诗产生的特定的文化土壤,便于全面地、宏观地、立体地把握唐代诗歌,展现唐诗形成过程中的绚丽画卷。
- 黄昭寅
- 关键词:唐代诗歌文学发展
- 唐诗中的茶意象管窥被引量:1
- 2020年
-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当中,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佳作在我国文化领域中发光发热。深入其中去了解这些诗词名篇,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非常多的诗词都与茶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诗词中所蕴含的丰富茶文化更是现代人所研究和关注的重要领域。对于中华儿女而言,茶不仅仅是一种独具魅力的饮品种类,其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和重要载体。本文将从唐代诗词着手来对唐诗中的茶文化和茶意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 黄昭寅
- 关键词:唐代诗词茶文化
- 论李商隐诗歌的佛理禅趣被引量:1
- 2009年
- 李商隐以其独特的感情体验,感悟到了有求皆苦、无常幻灭的佛教真谛,并汲取佛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痛苦,消解了痛苦,从而使其诗歌具有佛学意趣,增添了悲怆之美、超逸之美。这是研究李商隐诗歌值得深入挖掘的问题。然而,这种宗教超越对李商隐来说,只是局部的,从总体上看,他的诗并不是对佛理的简单演绎,不是"导人入佛智"。李商隐明知追求幻灭,色相皆空,仍然跳不出情爱牢关,仍然对理想、青春、爱情、感性热情讴歌、无比眷恋,走向了与佛学离情去欲、心不住境的相反的途径。
- 黄昭寅
- 关键词:诗歌体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