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修己

作品数:30 被引量:11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文学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7篇文学
  • 16篇代文
  • 15篇现代文
  • 15篇现代文学
  • 11篇学史
  • 11篇文学史
  • 10篇文学研究
  • 8篇中国现代文学
  • 8篇现代文学研究
  • 6篇新文学
  • 4篇中国现代文学...
  • 4篇现代文学史
  • 3篇学术
  • 3篇中国新文学
  • 3篇诗词
  • 3篇文学革命
  • 3篇文学史编纂
  • 3篇五四文学
  • 3篇旧体
  • 3篇旧体诗

机构

  • 29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0篇黄修己

传媒

  • 4篇文学评论
  • 3篇学术研究
  • 2篇文艺争鸣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东方论坛(青...
  • 1篇理论学刊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中国远程教育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粤海风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华夏文化论坛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0
  • 1篇197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世纪的欢乐和悲伤
2002年
黄修己
关键词:知识分子精神社会转型建国初期中国知识分子启蒙精神
旧体诗词与现代文学的啼笑因缘被引量:22
2002年
黄修己
关键词:旧体诗词现代文学文学研究体裁艺术风格
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创新的点、线、面、体
2013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纂在30多年的过程中经历了回到《新民主主义论》、突破《新民主主义论》、"重写文学史"讨论、建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这样四个回合。先是在现代文学内部不断增添作为"点"的新作家;然后构成"线";然后把本来被认为不属于现代文学的成分添加到现代文学史中来,形成一种"面"的扩展;最后随着现代文学史编纂的版图逐渐扩大,形成了具有丰富性、立体感的"体"。
黄修己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新民主主义论重写文学史
在半山腰的望峰兴叹——答《东方论坛》编者问被引量:2
2009年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仅是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的缺陷,而且在当前已成为中坚力量的第三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中也存有此缺陷;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代学者中有的受"驯服工具论"的深刻影响,身上带有奴性,但也有人坚持独立思考,勇敢反抗。奴性是一种社会产物,只要社会需要,只要体制不变,即使没有听过"驯服工具论"说教的,照样也会奴性十足;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受恩泽于第一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第一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担负起创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任务,但他们是"未完成的一代",尽管有创见学科的功绩,但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历史总是要不断地重写的,我最近修订的我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第三版)是要建立以"人的文学"为主线的新格局,以此角度去贯串整个30年的中国现代文学。
黄修己
关键词:学者中国现代文学
披露“毛罗对话”史实的启示被引量:3
2003年
黄修己
关键词:毛泽东史料学学术独立
价值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被引量:9
2001年
黄修己
关键词:审美价值观相对性绝对性文学评论审美需求文学价值观
从《无心眼集》谈到澳门文学形象
1998年
我国的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头的;我国的现代文学从“五四”文学革命开头的也是诗歌和散文。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学,其发展历程与汉文学不尽相同,但其起初阶段往往也有一个诗的时代,诗歌(包括史诗)的成就非常突出。根据这样的历史事实,我把诗歌的繁荣而其...
黄修己
关键词:澳门文学诗歌文学评论艺术形式主题
文艺走向市场以后──从一篇杂文看“世纪末的困惑”
1995年
黄修己
关键词:市场化通俗文学经济转型杂文
培育一种理性的文学史观被引量:11
2003年
面对时代转型 ,大学文科的教学都面临如何调整步伐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文系的基础课 ,这门课程的改革正在北大和其他一些院校进行。这里发表的一组文章 ,有的交流教学改革的措施与困扰 ,有的探讨课程变革的理念 ,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也会有所启发。这次笔谈是由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提议和组织的。温教授认为教学是大学之本 ,大学办的学报研讨教学是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完全赞同并采纳这个建议 ,今后还将以一定篇幅发表有关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的研讨文章。
黄修己
关键词:文学史观高等教育主体性
现代文学研究与学术资料问题(笔谈)—在现代文学研究中,提倡科学精神被引量:3
2004年
文献资料的搜集与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工作之一,在此坚实基础上产生的成果更有可能是较为科学的。发生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年青”的学科,资料年代近,易得,天然地造成忽视资料的毛病;而且许多研究材料在不同场合下被不断地重复使用着,新颖性和学术价值在降低;与此同时,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版本较多、繁富迷乱,又使文献的搜集与研究相对地困难;加之现代文学是个政治性较强的学科,其传播、研究受到政治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的干扰。这些就给我们的研究设置了一个课题,必须先做资料的辨伪、辨证工作。基于此,本栏六位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学术资料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史料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必须重视史实(即“根据”)的析理,重视资料的辨伪、辨证工作;研究和考证是一体两面的学术行为,考证的过程就是研究深入的过程;文学资料特别重视前伸,因此要下些由当代到历史的功夫,强调翻检资料时,既要有历史感,又需要当下的立场;为了提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水平,讲求科学性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在解放思想、努力创新的同时,还应注意反思,保持问题意识。
黄修己
关键词:现代文学研究史料建设学术资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