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春德
- 作品数:238 被引量:1,623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结核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结核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回顾分析了37例SLE结核感染住院病人和65例随机抽取的SLE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等辅助检查
- 杨程德王晓栋叶霜张巍胡大伟王元鲍春德顾越英
- 文献传递
- Bcl-2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明确中国人群中Bcl 2基因多态性是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相关 ,检测Bcl 2与IL 10易感等位基因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 通过荧光标记微卫星分型技术对 2 32个SLE核心家系及 10 6例正常对照进行Bcl 2微卫星的基因分型。结果 (1)两组对象Bcl 2等位基因和主要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值分别为 0 0 0 1和 0 0 0 3) ;(2 )Bcl 2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 ,Bcl 2 195bp等位基因从父母优势传递给患病子代 (传递∶不传递 =12 2∶82 ,P =0 0 0 5 1) ;(3)同时携带Bcl 2 195bp和IL 10G138bp易感等位基因的个体较单独携带Bcl 2 195bp或IL 10G138bp的个体 ,患病的危险性增加 (OR值分别为 3 0 0 ,1 77和 1 0 7)。结论 Bcl 2基因多态与SLE发病相关 ,其可能直接参与SLE发病或与附近某个易感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Bcl 2与IL 10易感等位基因在决定SLE易感中存在协同作用。
- 吴慧沈南顾越英周惇钱捷王元鲍春德陈顺乐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BCL-2基因白细胞介素10等位基因基因多态性
- 干扰素诱导表达的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体E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活动性的关系被引量:1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干扰素诱导表达的淋巴细胞抗原 6复合体E(LY6E)基因与干扰素诱导蛋白 1(IFIT1)基因的实时定量表达水平与SLE疾病特异性和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14 4例SLE患者、2 7例非SLE患者与 5 9名正常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 ,取外周血抽提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 ,运用SYBRgreendyeⅠ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在ABIPRISM 790 0H基因测序仪上检测患者组和对照组的LY6E和IFIT1mRNA定量表达水平 (以 -ΔΔCT值表示 )的差异 ,并与病情活动度进行分组比较 ,分析其意义。结果 ( 1)SLE患者总体的LY6EmRNA -ΔΔCT值 ( 5 5± 2 0 )显著高于非SLE患者 ( 3 4± 1 7,P =0 0 0 0 )和正常人 ( 4 5± 1 6 ,P =0 0 0 1)。 ( 2 )SLE活动组的LY6E和IFIT1的mRNA -ΔΔCT值 ( 6 2± 1 8,6 5±2 6 )均显著高于SLE非活动组 ( 4 4± 1 8,4 1± 2 6 ) (均P =0 0 0 0 )。 ( 3)SLE患者组的LY6E和IFIT1mRNA -ΔΔCT值与SLEDAI积分、符合SLE分类标准的条数之间有相关性 (P <0 0 0 1)。结论 作为干扰素诱导表达的基因 ,LY6EmRNA定量水平的升高对SLE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 ,LY6EmRNA和IFIT1mRNA的实时表达水平对SLE患者的病情活动度判断均有较大价值 。
- 汤建平顾越英沈南叶霜钱捷华晶陈兴国陈顺乐鲍春德王元张巍
- 关键词:干扰素淋巴细胞活动性
- 甲磺酸伊马替尼:一种潜在的抗纤维化药物被引量:2
- 2010年
- 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STl571,格列卫)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物。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2002年批准上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2006年批准上市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几年之中,它在抗肿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被列入抗白血病一线药物之中。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抗纤维化作用即在其治疗CML的过程中被注意到。数位血液科医师在2002年前后发现甲磺酸伊马替尼在治疗CML的过程中亦能有效缓解患者伴发的骨髓纤维化。
- 严青然鲍春德
- 关键词:甲磺酸伊马替尼抗纤维化药物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胃肠道间质瘤抗纤维化作用
- 初发红斑狼疮患者Th1/Th2细胞水平及药物治疗的影响
- 2003年
- 胡大伟陈顺乐石学耕鲍春德顾越英
-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E患者自身抗体单链噬菌体抗体库构建及抗体活性检测被引量:5
- 1999年
- 本文用SLE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抽提RNA,采用RTPCR反应以人的特异性HuVHBACK、HuJHFOR和HuVLBACK、HuVLFOR引物扩增人抗体的VH和VL基因片段,并将其与linker拼接成ScFv片段克隆于大肠杆菌,使其与噬菌体基因Ⅲ的产物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在噬菌体表面表达,从而构建了SLE病人的单链噬菌体抗体库,ELISA检测证明ScFv基因产物具有抗体活性。SLE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为SLE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康向东陈顺乐鲍春德鲍春德沈南顾越英俞憧昭
- 关键词:SCFV系统性红斑狼疮
- 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了解上海和浙江地区风湿病患者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GIOP)现况及高危因素。方法在上海市和浙江省的7家医院内对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进行多中心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疾病史、激素使用史、骨折史及药物治疗史,同时进行常规及生化检查、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检查。了解GIOP患病率、治疗现况。采用矿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以上因素与GIOP的关系。结果在605例风湿病患者(主要包括SLE、RA、SS、血管炎等患者)中,GIOP患病率达到39.O%(236例),骨量减少达41.7%(252例),显著高于骨量正常者19.3%(117例)。其中SLE(198例)和RA(175例)患者更易出现骨量异常分别占80.3%(159例)和84.6%(148例)。GIOP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疾病病程、身高、体质量、绝经和骨折史等。45.5%(275例)的患者未使用任何药物进行GIOP的干预。结论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更易发生骨量减少和GIOP,随着病程延长,GIOP发生率越高。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关注和重视GIOP的防治工作。
- 纪宗斐张卓君鲍春德赵东宝林进吴华香何东仪杜红卫姜林娣
- 关键词: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类流行病学研究
- T-614对MRL/lpr小鼠类狼疮样疾病疗效评估及其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 为了解小分子化合药物T-614具有多重免疫调节功能。该药此前已被证明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本实验旨在评估T-614对MRL/lpr小鼠类狼疮样疾病的疗效,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①疗效评估:雌性MRL/lpr小...
- 严青然杜芳鲍春德
- 抗磷脂综合征诊治进展被引量:16
- 2004年
- 鲍春德陈晓翔
- 关键词:抗磷脂综合征风湿科血管外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临床综合征血液科
- 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多关节的慢性侵蚀性滑膜炎为主要表现的可致残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基本病理变化是关节滑膜炎症,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软骨和骨质的破坏。
- 吕良敬鲍春德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生物制剂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滑膜炎症病理变化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