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齐
- 作品数:76 被引量:66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青藏高原东缘及龙门山地区三维岩石圈结构定量研究与特征分析
- 鲁人齐徐锡伟谭锡斌刘一多
- 2018-2019年四川长宁地区中等地震的发震断层认识与探讨
- 近几年川南地区地震频繁发生,很多地震被认为与人类工业活动密切相关。之前的研究大都认为这些地震发生在先存断裂上,但是这些断裂是怎样的几何结构、有何特征?断裂如何形成和演化的?在未来是否能触发更大等级的地震,等问题,目前研究...
- 鲁人齐何登发刘静陶玮黄涵宇徐芳
- 关键词:中等地震发震断层
- 2020年2月3日四川青白江Ms5.1级地震构造初步研究
- 2020年2月03日00时05分,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镇附近(北纬30.74度,东经104.46度)发生Ms5.1级地震,最初公布震源深度21公里(据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但矩量张量反演结果表明,深度较浅约3.3km...
- 徐芳鲁人齐黄涵宇
- 关键词:断裂带地震构造
- 天然气中金属微量元素的发现及其生态环境意义被引量:10
- 2008年
- 为了开展天然气田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和天然气藏的非常规地球化学勘查研究,首次引进地气测量的抽气采集法采集天然气中的微量元素并获得成功。利用等离子光谱分析法进行检测,发现川西天然气中含有51种微量元素,其属性有碱金属、碱土金属、稀有金属、过渡金属、主族元素、卤素和非金属,以元素周期表上的第四、五、六周期的元素为主。Zn、Ca、K、Na、P、Cu、Mg、Ba、Pb、Fe含量占总量的95%以上,其中以Zn和Ca含量最高,占总量的56.7%,K、Na、P、Cu含量次之。该发现不仅对天然气的成因、烃源、成藏过程的研究以及天然气的利用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天然气田上方生态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王多义邓美洲刘应汉刘亚伟李幸运鲁人齐
- 关键词:天然气农业生态环境
- 2013年四川芦山Mw6.7级地震构造模型的定量解析
- 2013年4月20日,在龙门山南段的芦山县附近发生了一次Mw6.7级地震(陈运泰等,2013).震源机制解揭示芦山地震发震断层走向212°,倾角47°,滑动角93°(曾详方等,2013),属于逆冲型地震.本文综合浅表地质...
- 鲁人齐徐锡伟何登发刘波
- 关键词:地震发育特征地质演变
- 文献传递
- 一种地震断层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本申请提供一种地震断层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地震断层识别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地震的三维振幅数据体;基于三维振幅数据体,得到相应的三维倾角体和三维相干体;分别对三维振幅数据体、三维倾角体和三维相干体进行...
- 杨晶鲁人齐陶玮蔡明刚孙晓
- 川滇实验场地区活动地块边界新划分参考方案
- 2024年
- 活动地块边界带是现今地壳应力高度积累和构造变形显著集中的区域,地震频发,是研究中国内地强震活动规律的重要对象。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所在的川滇地区位于印度大陆与欧亚板块碰撞和持续会聚引起的强烈变形区,是中国内地西部与周边板块动力传递的关键部位。根据前人划分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方案和依据,文中综合分析了地块的整体性、立体性、层次性和活动性,将川滇地区的主要活动断裂带划分为3条一级活动地块边界带和16条次级活动块体边界带。通过川滇地区有记录以来的强震分布特征、地震数量和震级的分带分级性、GNSS揭示的现今变形分区性、速度结构和重力资料反映的地壳深部构造差异性等结果,新的参考方案将金沙江-红河断裂带、甘孜-玉树-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归为一级活动地块边界带;丽江-小金河断裂、南汀河断裂、龙日坝断裂等研究区内其他主要活动断裂归为次级活动块体边界带。基于对研究区强震活动、现今变形特征、活动断裂规模、地壳深部结构及古地震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一级边界带具备发生M≥7.5大地震的潜力,次级边界带有发生M≥6.5强震的能力。川滇地区活动地块边界新划分的参考方案,可为后续川滇实验场区活动地块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学数值模拟、强震概率预测分析及大地震危险性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
- 孙晓鲁人齐张金玉王伟苏鹏
- 关键词:活动地块边界带地震活动性地震危险性
- 基于机器学习的活动断层三维建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活动断层三维建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三维建模技术领域,缓解了构建出的单条活动断层模型的准确度较低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获取小震的目录数据;其中,所述小震为小于预设震级的地震;基于所述...
- 孙晓鲁人齐杨晶郭钊吾
- 非地震勘探方法在龙门山前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 地震勘探方法是油气勘探开发中最主要的方法,但它有成本高、周期长,受某些地质条件和工作条件的影响等不足。本文综合应用非地震勘探方法,对绵竹三溪寺、什邡洛水等地区的隐伏构造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非地震勘探方法在油气构造研究中的...
- 鲁人齐
- 关键词:非地震勘探遥感图像遥感地质解译
- 文献传递
- 安丘-莒县断裂驸马营覆盖区第四纪活动特征
- 2022年
- 安丘-莒县断裂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发震断裂,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强震。为厘清该断裂安丘-昌邑段驸马营覆盖区的断裂特征,开展了地质地貌调查、浅层人工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和探槽开挖工作。文中获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地质地貌调查和浅震勘探结果表明,安丘-莒县断裂眉村-双官段可分为2支,分别为断裂西支F_(5-1)和东支F_(5-2),西支断裂F_(5-1)在丘陵东坡出露,东支断裂F_(5-2)隐伏于第四系中。2)驸马营覆盖区的钻孔探测结果表明,断裂东支F_(5-2)在钻孔Z_(4)和Z_(5)之间通过,上断点可推测延伸至层w_(2)全新统黑土湖组内部,埋深为4.2~6.9m,在黑土湖组底部取^(14)C贝壳样品^(14)C-1,其结果为(9.79±0.03)kaBP,表明东支断裂曾于全新世活动。3)在2支断裂之间沿东支断裂形成了长条形的第四纪盆地,东支F_(5-2)断裂西侧第四系发育较完整,岩心见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东侧仅沉积了上更新统和全新统,表明驸马营盆地在第四纪早期和中期一直接受沉积,具有断陷盆地的特点。4)安丘-莒县断裂的东支和西支在不同时期的活动强度存在差异,断裂东支F_(5-2)的驸马营隐伏段在第四纪早-中期活动强烈,晚第四纪以来仍有活动。经地质地貌调查发现,断裂西支F_(5-1)错断地质剖面晚更新世黄色粉土,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
- 王雷许洪泰许洪泰杨传成王志才杨传成夏暖张建民鲁人齐王冬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