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晓燕

作品数:48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篇生态
  • 11篇湿地
  • 7篇生态补偿
  • 7篇生态系统
  • 5篇移民
  • 5篇生态系统服务
  • 5篇生态移民
  • 5篇湿地生态
  • 5篇自然保护
  • 5篇自然保护区
  • 5篇保护区
  • 4篇生态足迹
  • 4篇温室气体
  • 4篇民族
  • 3篇乙烯
  • 3篇水陆两用
  • 3篇水质
  • 3篇人工湿地
  • 3篇乌梁素海
  • 3篇污染

机构

  • 4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1篇教育部
  • 8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青海大学
  • 1篇青海省社会科...

作者

  • 48篇魏晓燕
  • 17篇毛旭锋
  • 11篇王文颖
  • 6篇曹广超
  • 3篇夏建新
  • 3篇刘小君
  • 3篇张艳春
  • 2篇唐仲霞
  • 2篇陈琼
  • 2篇吴燕红
  • 2篇薛华菊
  • 2篇尹心安
  • 1篇周华坤
  • 1篇李婧梅
  • 1篇范钟庆
  • 1篇罗赟敏
  • 1篇金鑫
  • 1篇魏希杰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青海草业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中学教学参考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林业经济问题
  • 1篇湿地科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现代管理
  • 1篇管理科学与工...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7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续筑坝河流水气界面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及其影响因素——以青海省湟水支流火烧沟为例被引量:5
2020年
河流筑坝后水体环境发生巨大改变,水体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和排放模式随之发生变化。为了探究筑坝后河流水气界面温室气体排放情况,选取青海湟水支流火烧沟为研究区域,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实验法,对4个连续筑坝断面水气界面的3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夏季排放通量进行监测,研究河流筑坝前后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筑坝对河流碳、氮等有机质形成滞留效应,筑坝区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显著高于未筑坝区,二者排放通量平均相差4.12倍。(2)时间尺度上,CO2排放的最高值主要分布于8月;而CH4排放的高峰值多分布于6月;N2O排放高峰值多分布于7月。(3)空间分布上,CO2排放通量无明显的规律,排放低值-1554.19 mg/(m^2·h)和高值778.84 mg/(m^2·h)均出现在筑坝区;CH4和N2O排放低值均出现在未筑坝区,分别为360μg/(m^2·h)和34.72μg/(m^2·h),而高值均出现在筑坝区,分别为6163.4μg/(m^2·h)和746.7μg/(m^2·h)。(4)不同筑坝段水体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因素不同,相关分析表明,火烧沟水体CO2排放通量与电导率(Cond)(r=-0.914,P<0.05)、pH(r=-0.907,P<0.05)、总溶解固体(TDS)(r=-0.914,P<0.05)、盐度(Sal)(r=-0.926,P<0.05)以及气温(T)(r=-0.978,P<0.01)呈显著负相关;CH4排放通量与氧化还原电位(ORP)(r=-0.968,P<0.01)、pH(r=0.979,P<0.01)呈显著相关;N2O排放通量与电导率(Cond)(r=0.903,P<0.05)、总溶解固体(TDS)(r=0.904,P<0.05)、气温(T)(r=0.970,P<0.05)以及氧化还原电位(ORP)(r=0.929,P<0.05)呈显著正相关。
陈玉鹏毛旭锋魏晓燕苏晓虾张帅刘小君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通量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水循环”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以项目式学习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水循环”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层层递进的三个子项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锻炼学生在不同情境中思考并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地理翻转课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李敏毛旭锋魏晓燕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水循环
人工湿地对湖泊外源污染削减过程及效率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在乌梁素海八排干中种植不同类型的湿地植物,探究表流湿地对外源污染控制的作用机制。基于2013年八排干的12个监测断面5月、7月、9月、11月的监测数据,分析湿地植物对农田退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削减过程,对比不同水生植物配置下的湿地对营养盐的削减效率。结果显示,营养盐浓度沿排干水流方向逐渐降低,人工湿地对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削减幅度分别达到22.5%和21.6%,说明水生植被对营养盐有很好的削减作用。对营养盐的削减效率总体上呈现季节性变化,为7月>9月>5月>11月,这与植被生长和代谢活动规律一致。削减效率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同植被种植段对营养盐的削减效率也呈现差异性变化。本研究可为湖泊外源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毛旭锋魏晓燕陈琼
关键词:农业污染人工湿地乌梁素海
基于E_(CPS)模型的青海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恢复评估被引量:9
2019年
恢复效果评估是湿地恢复工程评价以及湿地后续高效管理和利用的基础。以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区,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特征-生态系统过程-生态系统服务(ECPS)的评估体系,筛选与区域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的评价因子,采用样方调查、野外监测、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评估数据,从时空尺度评价湿地恢复区植被特征、水文过程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情况,并对影响湿地恢复的主要过程和因素展开分析和讨论。结果显示,湿地恢复的综合评价指数为41分,湿地恢复效果较好:①湿地恢复区植物增加了11种,而湿地植被的平均盖度也增加了35.5%,重点监测的三种优势湿地植物(芦苇、小香蒲和篦齿眼子菜)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生物量较参照区平均增加30.9%。②从生态过程指标来看,湿地恢复区TSIp(Total System Interflow of P)指数和FCIp(Finn Cycle Index of P)指数较参照区分别提升了37.2%和26.3%,说明湿地物质交换和循环过程有一定的改善。③从生态系统服务指标的变化来看,栖息地、土壤肥力、水质净化、大气调节、休闲娱乐服务分别增加了92.3%,50.9%,98.3%,73.8%和82.6%。④从湿地恢复的影响因素来看,湿地水深、水域面积、水温和底泥颗粒粒径大小与湿地植被恢复相关,并进一步影响湿地生态过程恢复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
毛旭锋魏晓燕陈琼刘峰贵陶雅琴张志法
关键词:高原湿地生态特征生态过程生态系统服务
一种用于高原地区的生态型边坡防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原地区的生态型边坡防护结构,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的纵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且坡体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地基,所述坡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横柱,所述坡体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现浇壁,且现浇壁的前表面位置固定安装...
毛旭锋曹广超王文颖张志法魏晓燕尹心安金彦香金鑫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可透水生态透水溢流坝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可透水生态透水溢流坝,它包含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坝基(1),该坝基(1)的上顶面处设置有由石笼堆叠成的溢流坝(2),所述的石笼内均填充有石块,所述溢流坝(2)的顶部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容留...
毛旭锋 张志法魏晓燕 尹心安曹广超王文颖 金彦香 金鑫
文献传递
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价值及其辐射格局研究被引量:20
2022年
评估湿地价值量并分析价值的空间分布情况,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区域规划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青海西宁湟水湿地公园为研究区,构建一套适合高原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体系,采用功能价值法和断裂点模型法,分析公园的湿地价值及其辐射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2020年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的15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为6.18亿元,四大服务价值量按照价值高低排序依次为文化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供给服务;(2)5个评价区中,湟水主河道的价值最高,其次为北川湿地和海湖湿地,最后是火烧沟公园和宁湖湿地;(3)5大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辐射范围由大到小依次为:宁湖湿地>北川湿地>湟水主河道>海湖湿地>火烧沟公园;对湿地服务辐射范围叠加处理后,形成1个核心区和5个次核心区域;(4)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存在空间溢出情况,湟水主河道的生态系统服务向周边湿地公园溢出,其他四个湿地区之间生态系统服务存在相互溢出和叠加的现象。
张艳春张艳春魏晓燕毛旭锋唐文家魏晓燕马建海尹心安周华坤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基于水足迹的湿地生态需水保障对策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定额法核算白洋淀流域2003年、2007年和2011年的水足迹,重点分析白洋淀流域内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水足迹结构。结果表明,白洋淀流域的虚拟水足迹从2003年的83.86亿m3增加到2007年的95.87亿m3,2011年的108.21亿m3。从消费比例来看,农业用水所占比例最大,平均值达到69%;第二产业用水占24%左右,第三产业用水占7%左右。提出解决白洋淀流域不同类型湿地生态需水的策略:调整流域种植结构,减少高污染、高耗水部门,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和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等,每年可节约5.95亿m3的水量,可以保障白羊淀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基本的生态需水。
魏晓燕毛旭锋吴燕红
关键词:湿地生态需水水足迹定额法白洋淀流域
唐武宗灭佛与朗达玛灭佛之比较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汉地,自两汉之际传入,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成功地实现了本土化.在藏区,佛教从公元7世纪传入,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也成功地实现了本土化.中国佛教这两大支系的本土化堪称外来文...
魏晓燕
关键词:汉地佛教藏传佛教
文献传递
青海西宁城市湿地地表水中抗生素的赋存特征和生态风险被引量:2
2024年
于2022年3月和7月,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青海西宁4处城市湿地地表水中16种典型抗生素的浓度,分析和探讨了抗生素时空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西宁城市湿地地表水中抗生素在3月和7月分布差异显著,3月共检出16种抗生素,平均浓度范围为0.18~164.15 ng/L,7月共检出6种抗生素,平均浓度范围为0.15~43.22 ng/L,空间分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恩诺沙星和双氟沙星浓度与盐度、电导率和溶解性固体总量的含量都显著正相关,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泰乐霉素浓度与化学需氧量显著正相关,洛美沙星浓度与电导率含量显著正相关,氟罗沙星浓度与总磷含量显著正相关,氧四环素浓度与硝酸盐氮含量显著正相关,抗生素污染受水质指标的影响;3月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风险商(RQ)值分别为108.04、5.02和4.90,生态风险水平为高风险,7月氧氟沙星的风险商值为26.59,为高风险,其他抗生素为中风险、低风险和无风险。
张凤娇毛旭锋魏晓燕魏晓燕于红妍吴艺
关键词:抗生素城市湿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