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刚
- 作品数:38 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胰腺癌合并新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胰腺癌(PC)合并新发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定义PC高危人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426例PC病例,将其分为新发DM组(病程≤2年,n=74)、长期DM组(病程>2年,n=50)及单纯PC组(无DM,n=302),收集其基本人口学资料、吸烟饮酒史、既往史、家族史、DM用药情况、临床特征(首发症状、肿瘤直径、肿块位置、胰管扩张、手术切除情况)及生化指标(FPG、CA19-9、CA125),同时对PC合并DM行手术切除者的血糖情况进行随访,时间为术后半年。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426例PC患者中,68.3%为男性,31.7%为女性,PC合并DM人群中,新发DM占59.7%。较长期DM组,新发DM组发病年龄低(t=-2.041,P=0.043),合并高血压(χ^(2)=3.950,P=0.047)、DM家族史(χ^(2)=3.893,P=0.048)比例低,FPG水平低(Z=-2.740,P=0.005),吸烟者比例高(χ^(2)=7.032,P=0.008),体质量变化明显(Z=-2.161,P=0.031),肿瘤直径大(Z=-2.269,P=0.023),伴胰管扩张者比例高(χ^(2)=4.870,P=0.027),两组患者在DM用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6,P<0.05)。对目标人群随访半年后,新发DM手术组血糖改善者7例(36.8%),长期DM手术组0例。较单纯PC组,新发DM组发病年龄低(t=-0.273,P=0.039),BMI水平稍高(t=-2.139,P=0.033),体质量变化明显(Z=-2.262,P=0.024),合并高血压比例高(χ^(2)=17.438,P<0.001),FPG水平高(Z=-8.322,P<0.001),胰管扩张者比例高(χ^(2)=3.983,P=0.046)。结论PC患者中,合并新发DM者发病年龄相对较低,有吸烟史、无DM家族史、伴体重明显下降、FPG水平难控制、伴胰管扩张的新发DM患者可能是PC高危人群,应注意早期筛查。
- 赵倩冯永亮王妍魏志刚
- 关键词:胰腺肿瘤糖尿病病理学
- 胰头皮样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
- 2021年
- 皮样囊肿也称成熟畸胎瘤,是一种生殖细胞起源的良性疾病,可起源于3种胚层中的任何一个。皮样囊肿通常由囊性和实性成分共同组成,具有表皮附属物(如毛囊或皮脂腺),多为外胚层残余的角质细胞发育而来,常见于卵巢、骶尾部和睾丸,在胰腺中的病例十分罕见,只见于少数病例报告[1]。胰腺皮样囊肿可在胰腺的任何部位发展,胰体最为常见(37.8%),其次为胰尾部(17.8%),胰头皮样囊肿十分罕见(13.3%)。胰腺皮样囊肿虽为良性病变,但辅助检查没有特异性,诊断比较困难,确诊多依靠术后病理检查。现报道1例66岁男性患者胰头皮样囊肿,并对之前发表的文献进行回顾,提高对胰腺皮样囊肿的认识。
- 朱洪银霍天宇崔王平张昕宁董烨魏志刚
- 关键词:皮样囊肿成熟畸胎瘤胰体良性疾病角质细胞胰头
- 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三维重建技术对不同手术难度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影响,为三维重建在复杂与非复杂腹腔镜肝切除围术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1月因肝癌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各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重建组手术时间[(403.13±89.99)min vs.(479.50±115.39)min,P=0.030]、术中出血量[150(85~380)mL vs.325(200~725)mL,P=0.014]、术中输血例数[5(31.3%)vs.10(71.4%),P=0.028]、实际切除>预计切除[3(18.80%)vs.9(64.3%),P=0.011]、中转开腹[3(18.80%)vs.7(50.00%),P=0.029]、术后住院时间[(10.13±2.22)d vs.(14.43±2.98)d,P=0.010]优于复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复杂重建组手术时间短于非复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实际切除>预切切除、术后住院时间及输血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三维重建组与对照组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三维重建对高难度的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但对非复杂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影响尚不明确。
- 周毅闫浩魏志刚
-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腹腔镜检查三维重建
- 胰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E-钙黏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2010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诊断为胰腺癌患者的标本4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中Her-2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Her-2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升;E-钙黏蛋白在胰腺癌组表达降低,且E-钙黏蛋白高表达随胰腺癌组织分化程度进展、淋巴结出现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增加而降低。结论 Her-2和E-钙黏蛋白参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过程。
- 刘宇张永平崔潇龙魏志刚刘建生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胰腺瘤
- 腹腔镜辅助保留十二指肠胰头次全切除术治疗胰头实性假乳头状瘤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保留十二指肠胰头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08完成的1例腹腔镜辅助保留十二指肠胰头次全切除术治疗胰头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为185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 ml,术中未予输血,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胰肠吻合口引流量术后第3天最多为150 ml,于术后第7天拔除引流管。术后第10天情况稳定,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辅助保留十二指肠胰头次全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并具备一定的微创优势。
- 余杰张永平刘建生郭建昇常进军魏志刚
- 关键词: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实性假乳头状瘤
- 乌司他丁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线粒体的作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线粒体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健康杂交狗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肝功能、线粒体H+-ATP酶活性及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的变化。结果肝功能指标的测定:对照组、实验组较假手术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模型制作成功。实验组较对照组ALT、AST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结构及功能检测:阻断组较假手术组H+-ATP酶活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H+-ATP酶活性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线粒体分级为0级;对照组:缺血15min线粒体分级为2 ̄3级;再灌注损伤1h线粒体分级为4级;实验组:缺血15min,分级为1 ̄2级;再灌注损伤1h线粒体分级为2 ̄3级。结论乌司他丁对线粒体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为稳定线粒体脂质双分子膜,增高线粒体H+-ATP酶活性,保护线粒体结构及其功能,从而保护肝细胞,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魏志刚赵浩亮薛朝霞鲍民生
- 关键词:肝脏再灌注损伤乌司他丁
- 腹腔镜横结肠癌根治术一例
- 2008年
- 患者女,52岁。术前肠镜检查示:横结肠左半肠壁明显增厚、僵硬,病理活检为腺癌。Dukes分期为A3期。术前行常规检查未发现明显转移灶,遂行腹腔镜横结肠癌根治术。
- 陈筠魏志刚董秀山赵浩亮
- 关键词:腹腔镜DUKES分期肠镜检查病理活检转移灶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8
- 2022年
- 近年,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我国呈快速发展趋势,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由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具有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吻合口多及术后腹腔感染、胆漏、胰瘘并发症发生风险高等特点,导致各地区ERAS路径的应用并未很好地达成共识,ERAS理念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明显滞后于其他手术。目前,虽然国际国内相关专业组织早已有ERAS的应用指南,但ERAS理念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仍需开展多中心、随机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以证实ERAS理念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本文现就目前ERAS理念在国内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发展、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相关问题作一综述,为其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提供理论依据。
- 黄浩(综述)王妍魏志刚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检查加速康复外科
- 胰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胰腺癌位居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人群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7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呈快速上升趋势,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并通过血液和淋巴途径向远处器官转移,诊断时多为中晚期,而且手术和化疗效果不佳,因此深入阐明胰腺癌发生和转移的分子机制,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指标,对正确指导诊断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 刘宇张永平崔潇龙魏志刚刘建生
- 关键词:胰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生物信息学分器官转移恶性程度
- 转录因子Twist通过Smad3信号途径促进肝细胞癌中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发生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靶向干扰Twist基因对肝细胞性肝癌Smad3以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Twist通过Smad3信号途径促进肝细胞癌中EMT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各30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Twis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的相关性。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随机小干扰RNA(siRNA)组(Mock)及实验组(siRNA-Twist)。设计合成Twist小干扰RNA(siRNA),脂质体2000法转染至HepG2细胞,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wist、TGF-β1、Smad3、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Twist、TGF-β1、Smad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为70.0%、63.3%及33.3%,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为6.7%、26.7%及73.3%,与癌旁组织比较,Twist及TGF-β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增高,Smad3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wist:χ2=25.452,P<0.01;TGF-β1:χ2=8.148,P<0.01;Smad3:χ2=9.643,P<0.01)。Twist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TGF-β1呈正相关(r=0.408,P<0.05),与Smad3呈负相关(r=-0.463,P<0.05)。靶向干扰Twist基因可上调HepG2细胞Smad3、E-cadherin蛋白的表达(Smad3:F=25.625,P<0.01;E-cadherin:F=86.858,P<0.01),可下调TGF-β1、Vimentin蛋白的表达(TGF-β1:F=28.271,P<0.01;Vimentin:F=98.41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靶向干扰Twist基因可降低HepG2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结论Twist通过Smad3信号途径促进肝细胞癌中EMT的发生。
- 余杰梁钢闫浩魏志刚
- 关键词:转录因子TWIST上皮-间充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