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东
- 作品数:66 被引量:12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历史地理更多>>
- 双连拱隧道与小净距隧道在地下横通道内转换的施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双连拱隧道与小净距隧道在地下横通道内转换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双连拱隧道段右线外侧壁1#洞先行,双连拱1#洞开挖至双连拱隧道段与小净距隧道段交界处时增开横通道,在横通道内进行小净距隧道段暗挖进洞,...
- 高海东蔡杰王学斌董建松李玉华孙磊李刚郭彦兵魏赟蔡华忠冀大禹罗兴虎王晓峰高鹏
- 一种用于管幕顶管施工的移动平台结构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管幕顶管施工的移动平台结构,包括框架底部横梁,框架底部横梁上设置有框架立柱,框架立柱的顶部设置有吊车横梁,吊车横梁下方设置有平台骨架,所述框架立柱内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弹性金属球,相邻的弹性金属球通过...
- 高海东赵涛马胜利刘应亮范旭阳李刚
- 文献传递
- 一种岩体工程爆破开挖减震装置及施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体工程爆破开挖减震装置及施工方法,属于岩体工程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岩体工程爆破开挖减震装置,包括用于堵住爆破孔的缓冲塞体,所述缓冲塞体上连接有至少两个岩体锚杆,两个所述岩体锚杆的一端均与所述缓冲塞体铰...
- 蔡燕燕林立华高海东俞缙林植超李刚郭彦兵
- 文献传递
- 自动配管系统在海底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浇筑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传统的隧道二次衬砌采用人工倒管浇筑,耗时较多,且难保证对称浇筑,会形成人字坡冷缝、偏压等一系列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自动配管系统引进到二次衬砌浇筑中,把传统的人工作业部分改为机械操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
- 高海东李玉华宋发雄郭彦兵
- 关键词: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
- 高水压条件下顶管机始发洞口止水密封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水压条件下顶管机始发洞口止水密封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孔口管,法兰管,可滑动顶板,环板和两层密封橡胶环;孔口管安装在始发洞口的进洞口墙上,法兰管一端与密封橡胶环B通过螺栓固定在孔口管上,法兰管另一端用螺栓固...
- 高海东张鹏马胜利赵涛黎轩王翔宇刘应亮谢红明
- 文献传递
- 浅谈海底隧道施工中的注浆被引量:2
- 2008年
- 结合厦门翔安隧道的工程概况,从注浆形式、注浆材料和注浆参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注浆技术在海底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以有效提高结构的耐久性,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及注浆地层的防水功能及围岩的强度,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 高海东
- 关键词:海底隧道注浆耐久性
- 一种用于海底隧道的岩体防渗处理结构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底隧道的岩体防渗处理结构,属于隧道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海底隧道的岩体防渗处理结构,自岩体往隧道内部依次包括初衬层、吸水加固层、吸水膨胀橡胶层、二次衬层;所述吸水加固层包括若干个加固子块,每个所...
- 俞缙高海东林立华蔡燕燕林植超李刚郭彦兵
- 文献传递
- 厦门海底隧道长距离浅埋全强风化地层开挖方案的对比分析
- 2008年
- 厦门海底隧道A2标陆域全强风化地段,具有距离长、开挖断面大、地层松散且含水量大、沉降控制标准高等特点。设计采用CRD方法开挖,施工中根据现场实际条件转换为双侧壁导坑法。从施工配置、支护结构及其稳定性、施工进度及沉降控制等方面对两种开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 高海东
- 关键词:厦门海底隧道CRD工法中隔墙
- 浅谈厦门海底隧道施工中的注浆被引量:5
- 2008年
- 厦门翔安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应用多种注浆技术,起了较大作用,尤其在穿越海底风化槽、安全通过全强风化不良地质地段、二次衬砌堵水施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类似工程项目的施工提供借鉴。
- 高海东
- 关键词:厦门海底隧道渗透注浆帷幕注浆超细水泥
- 水冷却对高温花岗岩的细观损伤及动力学性能影响被引量:17
- 2019年
- 为探讨高温花岗岩经水冷却后的细观结构损伤及动态力学性能,对水冷却后高温花岗岩开展波速和核磁共振测试,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冲击试验,以及冲击破碎试样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比较不同状态下花岗岩波速、孔隙度和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着温度升高,经水冷却处理后高温花岗岩波速非线性下降,大孔径孔隙度分量增大,且水冷却后试样的孔隙孔径尺寸和数量均大于自然冷却;水冷却后高温花岗岩动力学参数呈现出随着温度升高,峰值应力减小,峰值应变增大,弹性模量则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由于水冷却使高温花岗岩表面温度急剧降低,产生额外的温度应力,花岗岩内部损伤加剧,表现出更低的波速与峰值应力;而水的冷淬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表层花岗岩的硬度,降低了高温后花岗岩的塑性能力,与自然冷却相比水冷却后花岗岩的峰值应变减小,弹性模量增大,表现出脆性破坏特征。在温度低于400℃时,冷却方式对冲击裂纹影响不大,随着温度升高到800℃,自然冷却后花岗岩冲击断面呈蜂窝状,而水冷却后冲击断面则相对平整。
- 朱要亮俞缙高海东李刚周先齐郑小青
- 关键词:水冷却细观损伤动力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