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杰
- 作品数:18 被引量:277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北京城区儿童维生素A水平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了解北京城区儿童维生素 A(vitamin A,VA)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3月在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14岁儿童292例为研究对象,完成问卷调查、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留取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VA水平。结果①292例血清VA均值(1.09±0.29)μmol/L。②亚临床VAD(subclinical vitamin A de-ficiency,SVAD)检出率5.8%(17/292);可疑 SVAD(suspected SVAD,SSVAD)检出率为38.0%(107/292)。③多因素分析显示:家长缺乏 VA相关知识(OR=13.76,95%CI 6.48~29.24)、摄入 VA不足(OR=15.77,95%CI 7.26~34.27)和反复呼吸道感染(OR=8.46,95%CI 3.56~20.14)是 SVAD和 SSVAD的高危因素。结论低水平 VA仍然是北京城区儿童的重要营养问题。家长缺乏 VA相关知识、儿童摄入 VA不足和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其高危因素。
- 王红兰常肇马少杰毕颍薇罗莎
- 关键词:维生素A儿童
- 腹腔镜联合开放手术视频新模式教学法在儿科体检医师腹股沟疝筛查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先天性腹股沟疝在儿科门诊体检中发病率较高,多数儿科体检医师未经过腹股沟区解剖学方面的疝和腹壁外科专业培训,故而在筛查中检出率较低,特别是隐匿疝难以诊断。通过对照分析,探讨腹腔镜联合开放手术视频的新教学模式,在儿科体检医师腹股沟疝筛查培训中的作用。将已确诊的60例儿童腹股沟疝患者(2~4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儿30例),对我部门参与门诊腹股沟疝筛查的体检医师(12例)进行腹腔镜联合开放的腹股沟区解剖教学,在培训前后,分别对一组儿童进行体检,记录腹股沟疝检出率,并标记体表内环口位置,以超声确定标记的准确率。通过新模式解剖教学,入组体检医师培训后的笔试成绩、腹股沟疝检出率和内环口标记准确率均高于培训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儿科体检医师进行新模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儿童腹股沟疝检出率。
- 罗莎毕颖薇黄慧王红马少杰杨硕
- 关键词:门诊医疗儿科
- 氯霉素、利福平对肺炎支原体的抗菌活性分析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探讨氯霉素、利福平对肺炎支原体(MP)的抗菌活性。方法对370例咽拭子标本进行MP分离培养,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MP种特异16SrRNA基因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鉴定;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测定MP分离株的红霉素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应用套式扩增红霉素作用靶位23SrRNA基因,以鉴别敏感株和耐药株;应用药物敏感试验测定MP分离株的氯霉素、利福平的MIC。结果临床标本370例中分离MP50株。其中红霉素敏感株4株,耐药株46株。46株耐药株的红霉素作用靶位23SrRNA基因发生点突变,4株敏感株无点突变。所有MP分离株对氯霉素敏感,对利福平耐药。结论利福平对MP无效,氯霉素对MP红霉素敏感株及耐药株均有效。
- 韩旭辛德莉李靖陈晓庚马少杰
- 关键词:氯霉素利福平肺炎支原体药物敏感性试验
- 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7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吸入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就诊的4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1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吸入,4μ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疗效指标评分。同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9.52%显著高于与对照组84.76%,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1.604,P〈0.05);观察组发热、啰音、喘憋、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疗效指标评分降低比对照组快,第3~4天观察组疗效指标显著改善,指标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安全性较好。
- 兰常肇王红马少杰
- 关键词:儿童毛细支气管炎
-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哮喘被引量:5
- 2009年
- 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与婴幼儿哮喘的关系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Mp作为社区获得性常见病原体之一在婴幼儿感染率有增高趋势。Mp感染导致婴幼儿哮喘初次和反复发作可能的机制为:Mp感染可直接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影响细胞及体液免疫、粘液分泌和呼吸道上皮内神经调节机制紊乱;反复发作与呼吸道对刺激因子呈现高反应性、呼吸道慢性炎症及婴幼儿特应性体质有关。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用于治疗Mp相关喘息性疾病时取得了一定疗效。
- 马少杰辛德莉
-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9年
-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儿童和青少年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有效药物。然而,近年来临床出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并分离得到耐药菌株。但临床分离到的耐药菌株数目少,目前对耐药菌株的研究多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体外诱导获得。对于肺炎支原体耐药机制的研究可为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指导,也能为抗生素的改造提供理论基础,现综述如下。
- 马少杰
-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肺炎支原体耐药机制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耐药菌株常见病原体
-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检测肺炎支原体23S rRNA中点突变被引量:22
- 2008年
-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rna pneumoniae,MP)耐药性的实验方法并应用于临床以了解MP耐药现状。方法应用巢式PCR直接检测咽拭子标本MP-23S rRNA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或DNA测序分析;通过MP培养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临床分离株的红霉素最小抑菌浓度,以验证23S rRNA基因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200例临床标本经MP-IgM抗体、咽拭子MP种特异性16S rRNA基因巢式PCR扩增和MP分离培养测定证实为MP64例。应用巢式PCR技术扩增MP-23S rRNA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基因序列与基因库中MP标准株基因序列进行比较,与标准株序列相同的共计26例,其余38例存在23S rRNA点突变:35例在2063位点发生了A到G的点突变,1例在2063位点有A到C的点突变,2例在2064位点有A到G的点突变;耐药率为59.4%。MP耐药基因检测方法灵敏度达10^2ccu/ml,MP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证实23S rRNA基因检测结果可靠。结论建立的MP耐药基因检测方法能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MP耐药基因。59%的受检标本23S rRNA基因发生点突变。
- 辛德莉糜祖煌韩旭秦玲李靖刘禧杰马少杰侯安存李贵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 婴幼儿反复喘息与血清维生素 D水平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婴幼儿反复喘息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哮喘门诊就诊的反复喘息婴幼儿(6~36个月)61例为研究对象;另随机选取同期保健门诊健康婴幼儿(6~36个月)97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各组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 D的水平,完成病史采集、查体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反复喘息组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平均水平(14.38±4.35)μg/L,低于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平均水平(24.07±11.05)μg/L(F=33.39,P<0.001);反复喘息组血清25-羟维生素D≤20μg/L的发生率90%,而对照组1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特应性过敏体质、吸烟接触史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0μg/L是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 OR=9.89,95%CI 3.15~23.11)。结论婴幼儿反复喘息与血清低水平的25-羟维生素D相关。
- 王红兰常肇马少杰张倩倩
-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喘息儿童
-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被引量:46
- 2007年
- 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MP感染可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导致呼吸道高反应性。MP直接损伤上皮细胞,影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及IgE释放,调节黏液分泌;使呼吸道上皮内神经调节机制出现紊乱,对刺激因子呈高反应性。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也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就二者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马少杰辛德莉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肺炎支原体细胞因子
- 套式PCR法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 2012年
- 目的比较套式PCR法(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PCR)与培养法在早期诊断MP(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敏感性差异。方法选取2007年至2009年间MPP(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分别行血清MP-IgM测定、取咽拭子标本行MP分离、鉴定及培养,提取MP-DNA样本,应用nPCR法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累计选取研究对象65例,n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6SrRNA-nPCR为75.4%(49例)和23SrRNA-nPCR阳性率为78.5%(51例),无统计学差异(P=0.687);分离培养得到MP31株,培养法MP阳性率47.6%,与nPCR法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早期检测MP感染nPCR方法比培养法敏感性高。
- 马少杰辛德莉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套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