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伟勇
- 作品数:38 被引量:150H指数:7
- 供职机构:吴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P_(53)蛋白在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被引量:3
- 1996年
- 突变型P53蛋白在114例肺癌中阳性率为54.4%,其中腺癌为53.6%、鳞癌为57.1%、腺鳞混合型为50%。114例肺癌标本同时做丝裂霉素、阿霉素、顺铂和长春新碱的体外药敏试验。在抗癌药物耐药性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的肺癌细胞对四种抗癌药全不敏感或单药敏感者占78.8%,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阴性表达的肺癌细胞对四种抗癌药的敏感性无明显相关。提示突变型P53蛋白可作为肺癌的耐药标志物。
- 冯久贤王恩忠顾伟勇
- 关键词:P53基因肺肿瘤耐药标志物
- 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癌细胞的流式细胞仪分析被引量:10
- 2001年
- 目的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的癌细胞。方法 外周血经Ficoll梯度离心分离单核细胞组分 ,后者用CD45、细胞角蛋白 (CK)及肺癌特异性抗体 (2F7/S5A)染色后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 -CK+2F7/S5A+细胞。结果 检测了 16 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 ,发现 5 0例 (30 .30 % )患者外周血癌细胞呈阳性。其中非小细胞肺癌阳性率为 30 .6 7% (45 / 15 0 ) ,小细胞肺癌为 33 .33 %。阳性率与患者的病理分期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的癌细胞不仅有助于临床病理分期 ,而且对预测肺癌转移潜能具有应用价值。
- 沙慧芳江晓丰顾伟勇包国良冯久贤董强刚
- 关键词:肺癌细胞外周血流式细胞仪
- 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癌细胞的流式细胞仪分析
-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的癌细胞。方法:外周血经 Ficoll 梯度离心分离单核细胞组分,后者用 CD45、细胞角蛋白(CK)及肺癌特异性抗体(2F7/S5A)染色后,应用流色细胞仪检测 CD-45 ...
- 沙慧芳江晓丰顾伟勇包国良冯久贤王恩忠
- 关键词:肺癌细胞外周血流式细胞仪
- 文献传递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建立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采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建立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SPC-A-1BM以及在免疫缺陷BNX小鼠的转移动物模型活体成像中的作用。方法:将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注射入小鼠左心室,形成骨转移,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剂示踪下寻找到骨转移灶,然后切除病变组织进行体外培养以获得转移性肺腺癌细胞。利用获得的第1代肺腺癌骨转移细胞,经血液(动、静脉系统)和肺原位途径进行种植,按上述步骤重复多个循环。结果:染色体分析结果确定亲代SPC-A-1细胞经小鼠体内-体外连续筛选,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后显示,获得的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SPC-A-1BM)未改变人源细胞属性。99mTc-MDP和X射线的放射剂量对SPC-A-1BM细胞生长影响的结果表明,111 MBq的99mTc-MDP对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生长的影响类似于且略小于40 kV、2 mA、4 s的X射线。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X线摄片检测出的小鼠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7.6%和31.3%、73.3%和100%以及94%和43%。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为建立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SPC-A-1BM及其免疫缺陷BNX小鼠转移动物模型活体成像提供了一种实用且便捷的实验手段。
- 杨顺芳时梅萍姚明赵兰香苏建中顾伟勇陆建英谢文晖董强刚
- 关键词:腺癌放射性核素显像
- 胃肠外营养与地塞米松协同调节肺癌细胞周期的初步探讨
- 1997年
- 采用胃肠外营养(PN)、地塞米松(DM)及PN+DM对36只人肺腺癌裸鼠模型LAX-83肿瘤细胞中中期细胞百分率(S%)的影响,PN组予12.54kJ/kg-1·d-1+氮量0.2g/kg-1·d-1,DM组予20μg/d,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分2次早晚腹腔注射,用FCM测定S%,结果,24h,PN+DM组的S%增加最大,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PN+DM的联合作用。24h后对S%增加有协同作用。
- 包国良王恩忠顾伟勇廖美琳
- 关键词:细胞周期胃肠外营养地塞米松肺肿瘤
- 体外扩增的小鼠骨髓CD34^+和c-kit^+细胞具有长期造血功能被引量:4
- 1998年
- 目的应用小鼠骨髓微血管内皮细胞能够在体外大量扩增骨髓造血细胞。本文旨在进一步研究(1)内皮细胞分泌的造血细胞因子;(2)优化培养条件,提高骨髓细胞的扩增指数;(3)扩增细胞的长期造血重建功能。方法采用RT┐PCR和生物活性测定技术分析内皮细胞表达的造血细胞因子;小鼠骨髓细胞经与内皮细胞共培养方法进行扩增,扩增的骨髓细胞移植给大剂量化疗后的异基因小鼠,然后检测外周血中供体细胞的比例。结果(1)内皮细胞能持续地、或经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后表达干细胞因子(SCF)、血小板生成因子(TPO)和白介素┐6(IL┐6);(2)将C57小鼠骨髓细胞置于TNFα刺激后的内皮细胞层上4小时,粘附的骨髓细胞在0.25μg/ml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存在下培养1周,细胞数量增加了60倍,其中CD34+细胞和c┐kit+细胞比例分别为58.5%和63.9%;(3)将扩增的C57小鼠骨髓细胞移植给大剂量VIP方案化疗(顺铂,10mg/kg,腹腔注射,第一天;异环磷酰胺,500mg/kg,腹腔注射,第2天;依托帕甙,5mg/kg,腹腔注射,第1~2天)后的BALB/c小鼠,8周时外周血供体细胞比例达35%。?
- 董强刚冯久贤顾伟勇顾伟勇江晓丰包国良
- 关键词:骨髓造血细胞体外扩增
- HpD-金蒸汽激光对人肺腺癌细胞株杀伤作用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被引量:1
- 1990年
- SPC-A_6-7细胞株经HpD-金蒸汽激光辐照后。应用H-500透射电镜和JSM-840扫描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当HpD为25μg/ml,光照2分钟后,透射电镜下即出现线粒体肿胀,嵴突减少或消失;光照10分钟后,线粒体出现灶性空化或空泡状,内质网呈现肿胀扩张,质膜出现裂解病变,异染色质凝集,多附于核膜,膜浆内不见核糖体。扫描电镜下光照2分钟即可见细胞肿胀,伪足减少,微绒毛变短或减少;持续光照10分钟后可见细胞表面光滑,并可见表面凹陷呈空洞状。
- 万欢英邓伟吾黄绍光王恩忠苏建中顾伟勇
- 关键词:肺腺癌
- 大剂量化疗和体外扩增的骨髓细胞移植对小鼠Lewis肺癌的实验性治疗研究被引量:6
- 1998年
- 目的本文比较常规剂量和大剂量VIP方案化疗对小鼠Lewis肺癌的疗效,同时分析应用体外扩增的骨髓细胞进行移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骨髓细胞采用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方法进行体外培养扩增。C57BL/6J小鼠皮下接种1×106Lewis肺癌细胞,接种后第3天和第14天分别进行常规剂量和大剂量VIP方案化疗。常规剂量VIP方案(VIPCD)为顺铂(4mg/kg,腹腔注射,第1天),异环磷酰胺(200mg/kg,腹腔注射,第2天)和依托帕甙(2mg/kg,腹腔注射,第1~2天)。大剂量VIP方案(VIPHD)是将上述药物的剂量分别提高2.5倍,用法同上。VIPHD化疗后24h经尾静脉移植3×106体外扩增的骨髓细胞。采用定期测量肿瘤体积和随访小鼠生存时间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早期肿瘤(接种后3天,平均肿瘤直径为0.5cm),VIPCD化疗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但对接种后2周的巨大肿瘤(平均肿瘤直径1.5cm),应用该方案间隔2周连续治疗3个疗程仍不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上述实验中VIPCD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与此相反,单次VIPHD化疗和骨髓移植显著控制了早期肿瘤生长,使治愈率达到9?
- 董强刚顾伟勇江晓丰江晓丰冯久贤
- 关键词:LEWIS骨髓移植体外扩增
- 用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扩增的骨髓造血干细胞重建大剂量化疗后的小鼠造血功能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探索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磁性细胞分离技术纯化小鼠骨髓血管内皮细胞,将其与骨髓造血细胞一起培养。培养的骨髓细胞移植给大剂量化疗后的小鼠,观察其造血重建功能。结果纯化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鹅卵石样细胞形态,表达多种内皮细胞相关抗原如CD31,CD34,ICAM1,VCAM1和凝集素BS1结合位点。将内皮细胞与骨髓造血细胞共同培养后,骨髓细胞数明显增加,其中60%为原始的造血细胞,后者移植后能有效重建血功能。结论骨髓微血管内皮细胞能促进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并有效阻止其分化。扩增的造血干细胞具有造血重建功能。
- 董强刚包国良顾伟勇江晓丰冯久贤王恩忠廖美琳
- 关键词:体外扩增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使非小细胞肺癌血道转移
-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道转移的影响.
方法: 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阳性细胞组份经磁性细胞分选技术分离,然后采用细胞学、免疫组化及...
- 董强刚冯久贤黄进肃包国良沙慧芳顾伟勇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道转移肿瘤转移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