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冬梅

作品数:6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协和医院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病变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早产儿视网膜
  • 2篇早产儿视网膜...
  • 2篇早产儿视网膜...
  • 2篇手术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分化
  • 2篇干细胞
  • 2篇产儿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化

机构

  • 6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航空工业中心...

作者

  • 6篇霍冬梅
  • 6篇董方田
  • 5篇于伟泓
  • 3篇戴荣平
  • 2篇楚洁
  • 1篇杜虹
  • 1篇许卓再
  • 1篇高斐
  • 1篇张枝桥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5G针头穿刺引流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中,采用25G针头经巩膜直接穿刺引流视网膜下液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在54例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外路手术中,23例采用25G针头经巩膜直接穿刺引流视网膜下液体(25GND组),31例采用传统巩膜切开引流(CD组)。比较2组的术后并发症、初次手术复位率和功能性预后。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完成视网膜下液体引流,2组的初次手术复位率差异无显著性。与CD相比,25GND明显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χ2=4.729,P<0.05)并改善预后视力(χ2=5.183,P<0.05)。结论25G针头经巩膜直接穿刺引流视网膜下液体,简便、安全、有助于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提高。
许卓再董方田霍冬梅戴荣平于伟泓
关键词: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穿刺引流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微环境中的分化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微环境中的分化。方法将体外培养的BN大鼠MSCs植入经氩激光诱导建立的CNV模型大鼠视网膜下腔,用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对MSCs进行追踪并观察术后1、2、3、4、5周MSCs在CNV微环境中的分化。结果术后第1周即可见MSCs位于CNV表面,但CD31标记阴性,第2周始可见MSCs在CNV内表达CD31阳性,第5周可见移行于光感受器的MSCs表达视紫红质。结论MSCs植入CNV模型大鼠视网膜下腔后可存活,并可向内皮细胞和光感受器细胞方向分化。
于伟泓董方田张枝桥霍冬梅杜虹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脉络膜新生血管化细胞分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视网膜下的分化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视网膜色素变性(RP)大鼠体内的分化。方法Lewis大鼠腹腔注射3%NaIO3100mg/kg,建立大鼠RP模型,将体外培养的MSCs植入视网膜下腔,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对MSCs进行追踪,并观察术后第1、2、3、4、5周MSCs在该微环境中的分化。结果术后第1周即可见MSCs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与光感受器细胞层,但全角蛋白(PCK)及Rhodopsin标记阴性,第3周开始可见MSCs在体内表达PCK及Rhodopsin。结论MSCs植入RP模型大鼠视网膜下腔后可存活,主要分布于RPE层和视锥、视杆细胞层,并表达RPE细胞和光感受器细胞的表面标志。
霍冬梅董方田于伟泓高斐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视网膜变性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研究近况被引量:32
2004年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是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本文阐述了ROP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近年新进展。
霍冬梅董方田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玻璃体积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2
2007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原因,处理措施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DRIV期患者122只眼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后发生玻璃体积血25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占本组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20.5%。积血发生在手术后1周内者8只眼,1周至1个月者6只眼,1个月以上者11只眼。25只眼中C3F8填充眼占31.1%,硅油填充眼占6.1%;空气填充眼占33.3%;灌注液填充眼占26.3%。视网膜周边部新生血管增生9只眼。3只硅油填充眼中2只眼积血自行吸收,1只眼局部形成视网膜前膜,在硅油取出同时行前膜剥除;22只非硅油填充眼中6只眼积血自行吸收;2只眼积血加重,但未及时处理,1只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只眼广泛玻璃体视网膜增生脱离,视力无光感;14只眼观察2周积血无吸收后进行了再次手术治疗,12只眼1次手术处理后未再积血。随访结束时,视力无光感者3只眼,手动者2只眼,数指~0.1者10只眼,0.3及以下者4只眼,0.3以上者6只眼。结论:DR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的患者多数有周边部新生血管增生,经过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戴荣平董方田霍冬梅于伟泓楚洁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高危因素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3年5月1日-2004年11月30日北京协和医院172例胎龄小于37周,或胎龄大于37周、但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早产儿定期检查眼底。根据ROP国际分期标准进行诊断、分期。同期住院的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172例早产儿中,放弃治疗或死亡12例,检查并随访完全160例。早产儿ROP的患病率为19.4%,对照组新生儿未发生ROP。出生体重≤2000g组的ROP患病率(28.4%)显著高于出生体重〉2000g组(8.3%)(χ^2=10.217,P=0.001)。孕周≤32周组的ROP患病率(42.5%)显著高于孕周〉32周组(11.7%)(χ^2=18.258,P=0.000)。胎龄(OR=0.959,P=0.036)和出生体重(OR=0.999,P=0.026)与ROP的发生相关性最高;输血(OR=0.076,P=0.029)和Apgar评分(OR=23.62,P=0.012)与ROP的发生具有负相关性。未发现吸氧方式、表面活性物质、多巴胺和出生前地塞米松的使用、输血和母亲病情与ROP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 早产儿ROP的患病率高于正常足月新生儿。孕周越短、出生体重越低,ROP患病率越高。应定期检查早产儿眼底,早期发现ROP。
霍冬梅董方田戴荣平楚洁于伟泓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