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PBL、CBL教学法结合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的2014、2015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社会培训人员及在读硕士研究生4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定期开展针对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PBL教学法、CBL(Case Study 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3月后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出科考核成绩相比优势明显,问卷调查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L、CBL教学法结合导师制,对于提高泌尿外科住院规培医师整体素质及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的研究血清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early prostate cancer antigen-2,EPCA-2)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34例,前列腺癌患者22例,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检测血清EPCA-2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EPCA-2和PSA水平均明显增高,与BP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EPCA-2以30ng/ml为截点值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为91.2%,敏感性为95.4%,而PSA以4.0ng/ml作为截点值诊断的特异性为61.8%,敏感性为81.8%。结论EPCA-2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记物,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较PSA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目的:研究血清PSA(prostate-specific an tigen,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free-PSA/total-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和18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fPSA/tPSA值,并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PSA、fPSA/tPSA值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差异。结果: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PSA、fPSA/tPS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PSA介于4-10ng/mL时,两组患者的PSA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PSA/tPSA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明显升高,fPSA/tPSA显著降低,当血清PSA介于4-10ng/mL时,PSA对前列腺癌诊断无意义,但fPSA/tPSA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