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
-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对氯苯的吸附特性被引量:2
- 2012年
- 通过对水中含有微量氯苯的吸附特性研究,考察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吸附氯苯的动力学、热力学及连续运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再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吸附氯苯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即化学吸附是吸附过程的控制步骤;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上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在15、25、35℃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3.36、28.17、27.85mg/g;动态模拟实验中,当氯苯质量浓度为10mg/L时,氯苯的去除率大于80%。乙醇作为溶剂可以使吸附饱和的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再生。
- 邹东雷唐抒圆熊厚峰唐绍福李春华陈鹏
- 关键词: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氯苯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
- 渤海湾盆地深南油田油气成藏条件与潜力分析
- 2023年
- 深南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中部的深县凹陷,研究区内断层发育,油气分布受到断层影响,属于典型的构造油气藏。通过油藏分布规律研究,深南油田油源主要来源于沙河街组一、三段烃源岩,储层条件良好,上部具有一套稳定泥岩盖层,东营组与沙河街组油气从深凹区沿输导层横向运移形成原生油气藏,明化镇组与馆陶组为油气沿断层纵向运移形成的次生油气藏。潜力研究认为,台4区块深层东营组、沙河街组存在油气藏,泽10、泽70区块具有较好的断层疏导体系,浅层具有油气成藏潜力。
- 张丹扬赵玉政陈鹏朱洪武杨尚霖王德海
- 关键词:构造油气藏成藏条件馆陶组明化镇组渤海湾盆地
- 松江盆地白垩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被引量:4
- 2018年
- 松江盆地白垩系发育大砬子组和长财组两套烃源岩。通过对烃源岩及原油进行常规有机地化分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测试,研究了烃源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油源关系。有机地化分析表明,其白垩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Ⅱ1-Ⅱ2型有机质,低成熟-成熟。大砬子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大,长财组次之。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表明,白垩系部分烃源岩和原油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生物降解作用。长财组烃源岩可分为3类,第Ⅰ和第Ⅱ类生烃母质以高等植物为主,为偏氧化的淡水和微咸水沉积,第Ⅲ类伽马蜡烷和β胡萝卜烷含量丰富,为咸水环境沉积。大砬子烃源岩为咸化的还原环境沉积,生烃母质为混合源。经油源对比表明,长财组下段原油来源于长财组第Ⅰ类烃源岩,长财组上段原油来源于第Ⅱ类烃源岩,而偏还原的大砬子组原油来源于大砬子组上段烃源岩。
- 周健单玄龙单玄龙赵荣生郝国丽
- 关键词:生物标志化合物油源对比原油烃源岩白垩系
- 长白山仙人桥温泉断裂岩溶复合型地热成因模式被引量:4
- 2017年
- 长白山仙人桥温泉是我国著名的矿泉水疗养旅游胜地,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温泉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采用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属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地热成因模式为断裂岩溶复合型。热储层主要为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灰岩,灰岩本身的孔渗条件较差,但后期发育的构造裂缝和溶蚀裂缝却极大地改善了热储层的储集性能;盖层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系安山岩和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封闭性较好。长白山一带的大气降水沿侧向断裂和溶蚀裂缝渗入热储层中成为地下水;然后经正常大地热流加热成为地热水,热储温度为89~118℃,循环深度为2 853~3 820m;最终地热水在区内NE向与NW向断裂交汇处富集并沿导水断裂上涌形成温泉。因此,该区断裂交汇和岩溶发育的部位是地热勘探的有利部位。该结论为该区类似地热资源的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 陈鹏单玄龙郝国丽赵容生周健
- 关键词:岩溶
-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TP12-8井区白垩系舒善河组上段沉积特征
- 2025年
- 为查明沉积储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厘清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白垩系舒善河组的沉积特征及砂体发育规律,剖析沉积微相与储层砂体分布之间的关系。采用岩心分析以及测井分析方法识别岩性标志,主要包括岩石的颜色、成分、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岩石类型及岩性组合;识别测井标志,包括定性方面的测井曲线特征以及定量方面的测井资料特征。采用系统的沉积学分析方法,主要为地质学方法,总结岩性及测井沉积相标志,建立沉积微相划分标准;通过单井相与剖面相分析垂向上和剖面上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特征;利用砂地比分析沉积微相平面特征;利用砂体厚度分析砂岩在区域上的分布规律。综合岩心与测井数据,建立了1套沉积微相划分标准,绘制了1个单井相图及横纵2个剖面相图,完成了4个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图及砂体展布图,并总结了区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沉积模式。TP12-8井区舒善河组上段属于浅水缓坡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及河道侧缘3个沉积微相,物源来自托甫台以南地区。由于沉积环境为大型氧化宽浅湖盆,因此具有独特的沉积特征;不同于一般的水下沉积,TP12-8井区沉积物呈氧化色如棕色;砂体叠片发育,以细砂岩为主,平面上约占总面积的75%,砂体厚度可达1.4~23.9 m;水下分流河道是研究区主体沉积相,河口坝不发育,河道入湖之后持续推进延伸,呈条带状贯穿整个研究区,宽度达1.5~9.0 km。
- 陈鹏张丹扬朱洪武殷佳伟王德海
- 关键词:沉积微相塔河油田塔里木盆地
- 克拉玛依油田四1区三叠系下克拉玛依组沉积特征
- 2025年
- 为分析克拉玛依油田四1区下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下组)油藏的岩石学特征、粒度分布特征、沉积相类型及空间分布规律,选取D16井作为研究区的标准井,其钻井岩心作为观察和实验的主要数据来源,运用岩心观察、岩石矿物薄片鉴定和筛析法,获取四1区克下组储层的颜色、岩性、沉积结构与构造、岩石矿物成分和含量等岩石学数据及粒度分布统计数据。根据岩心颜色、岩性组合、结构构造、粒度概率累计曲线、C-M图解、结构参数散点图等沉积相标志识别四1区克下组的沉积相类型。同时结合全区一百多口井的物探数据,应用测井相的方法,将D16标准井的沉积相模式辐射到工区内其他井上,通过拉取连井剖面,分析沉积微相和砂体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根据砂岩的厚度等值线图,分析沉积微相和砂体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D16井的岩心颜色为褐色、浅褐色、浅灰色和灰绿色;岩性按粒度大小分为不等粒砂岩、中-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按岩石矿物类型分为岩屑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磨圆度为次棱角-次圆状,分选性中-差,发育块状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颗粒接触关系主要为点-线接触,孔隙主要为剩余粒间孔。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为两段式和四段式,C-M图具有牵引流特征,结构参数散点图投点集中在三角洲平原和前缘区间。四1区克下组储层的沉积环境为浅水、弱氧化-弱还原环境;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2种沉积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滨浅湖泥等4种沉积微相。克下组的主要储集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剖面上呈透镜状和层状分布,平面上呈条带状和片状分布。
- 朱洪武张丹扬陈鹏殷嘉伟戚炳坤王德海
- 关键词:沉积微相粒度分析三叠系克拉玛依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