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友良

作品数:22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 6篇哲学宗教
  • 6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篇知识分子
  • 2篇章士钊
  • 2篇群众
  • 2篇群众观
  • 2篇主义
  • 2篇文化
  • 2篇毛泽东
  • 1篇党刊
  • 1篇地方志
  • 1篇第一次世界大...
  • 1篇调和主义
  • 1篇新文化
  • 1篇新文化运动
  • 1篇行政
  • 1篇行政改革
  • 1篇行政效率
  • 1篇序言
  • 1篇学术
  • 1篇学说
  • 1篇衍化

机构

  • 20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2篇陈友良

传媒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孔子研究
  • 2篇福建师大福清...
  • 1篇安徽史学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党的文献
  • 1篇船山学刊
  • 1篇社科纵横
  • 1篇党史研究与教...
  • 1篇新闻界
  • 1篇福建史志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闽江学院学报
  • 1篇福建省社会主...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枣庄学院学报
  • 1篇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意”与“舆论”之间:五四时期李普曼《舆论》的知识传播和话语实践被引量:3
2020年
基于新发现的袁昌英《公意之源》,并与陶孟和的书评比较,考察李普曼《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的问题。《舆论》推动了近代西方"public opinion"从哲学论述转向现代性的知识和概念,但其核心概念仍融合了"公共意志"与"公众意见"两方面涵义,作为现代性话语尚具有两歧性。这个特征为五四时期的中国学者提供了"舆论"与"公意"的两条阐释路径。陶孟和用书评形式引介《舆论》,关注其在政治心理学上的创新意义;袁昌英则以近似于政论文的形式,评述李普曼的新舆论观、大众媒介观和政治传播观,实已触及现代传播学的范畴。陶、袁都被李普曼的民主理论修正观点所吸引,对于著名的"李普曼-杜威之辩",也有精英主义与大众主义不同的评论视角。从话语实践上看,《舆论》参与了一战以后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反省思潮。
陈友良
关键词:知识传播话语实践
严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观——兼论严氏晚年的政治思想
2012年
晚年严复依据英文报刊持续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他观察到一些相互冲突和矛盾的现象:德国的强盛与霸权,英国的民主与集权,国民程度与国体",能者"与"伟人"等等。这种两歧性的观察使他更深一步认识中国的改革必然面对许多复杂、矛盾的难题。晚年严复颇受非议的政治思想尤其是国体论,至少部分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而形成的。
陈友良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政治思想
严复与李鸿章关系释论——以“怀才不遇说”为中心的讨论
2009年
严复任职北洋水师学堂期间与李鸿章的关系曾引起人们的关注,一般以"怀才不遇"说明严复的悲剧,但此说不能真实反映出大器晚成的思想家严复的成长境遇。严复本人的"北洋当差,味同嚼蜡"的夫子自道,也未必是针对李鸿章的不满情绪。严、李关系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他们不仅是下属与上司的关系,而且是思想家与政治家的关系。
陈友良
关键词:北洋水师学堂怀才不遇
甲午战争前后严复的日本观被引量:3
2008年
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的事实,并不能说服严复去肯定明治时期的日本已经步入近代文明的行列。从而成为中国师法的榜样。他是用文明的标准来衡量中、日两国的进化过程。中国的近代化成果虽然不如日本。但那是因为中国自身问题造成的,而日本的维新本身也有问题,未必尽符合他的文明标准。
陈友良
关键词:甲午战争日本观
从《法意》按语看严复的司法改革观
2020年
严复的西方法理学译著《法意》,系统全面地向中国介绍了西方法制,同时在译本中加入了许多按语,集中表达了自己对司法改革的看法。以中西司法对比的眼光,采用史料分析的方法,以《法意》的按语为中心,通过梳理严复视野下的清末司法改革,探究严复在充分考虑现实情况之下提出的循序渐进司法改良观念。尽管这种观念有些许违背时代潮流的意味,但实际上其背后隐藏的是实现司法近代化的最终目的。
谷凤美陈友良
关键词:司法改革
从《甲寅杂志》看五四知识群体的衍化
2014年
1914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欧事研究会"及其机关刊物《甲寅杂志》聚拢了一批因革命失败而受挫的知识精英,他们极力省思民初共和政治失败的根本原因,探讨对抗袁氏独裁及国家重建的新途径。《甲寅杂志》解散后,这些不同背景的知识精英逐渐衍化成思想旨趣和行动意向相似的几个群体,即《新青年》派、留英学人群体、研究系知识群体以及文化保守派。综合考察各种知识群体的思想和实践,才能更加多元而全面地认识五四新文化运动。
陈友良
关键词:章士钊
清儒雷鋐的理学背景及正学观述略
2015年
雷鋐是清代中叶程朱理学的承学之士,由其师蔡世远引导,初登朱子学之殿堂,又承学于张伯行、李光地、方苞、沈近思等一批康雍时期理学名师,渊源有自,奠定了他终身崇尚、阐明程朱理学的学术取向。雷鋐尤其注重治学的循序渐进方法,他思索正确进入程朱理学的路径,并尝试为诸生建构一套理学学术谱系。雷鋐认为陆王之学走入了"阳儒阴释"的歧路,而科举"帖括词章之习"只会消磨理学家"居敬"的本色,此二者正是理学发展的两大障碍。雷鋐倡议当下理学家们共同"振兴正学",走"居敬穷理"的道路,发展正统的程朱理学。
陈友良
关键词:程朱理学
严复的行政改革思想
2008年
严复的行政改革思想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要求政府刷新行政效率,提升作为近代国家的行政能力;二主张实现有民意监督和体现民权的现代行政制度。严复的改制思想主要受外国政治制度和思想的影响,体现出现代性的政治思维,即从社会契约论、有限政府、地方自治、爱国等西方立宪国家的核心观念出发思考中国的政治改革问题。
陈友良
关键词:行政改革行政效率
理性化的思考与启蒙——严复思想体系初探
严复在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国内外学者对严复思想的研究上颇为关注,但大多数学者只注重对严复某一方面思想专题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对严复思想整体的综合研究,甚至,“严复思想体系”的提法...
陈友良
关键词:理性化思想启蒙运动中西文化交流
文献传递
陈庆镛与道咸学术
2020年
陈庆镛是道咸士人承认的汉学家。因其学术背景、仕宦经历及个人性情,他与道咸学术格局的诸多趋向多有交集和互动,其思想和学术的发展转变是观照道咸学术流变的一面镜子。晚年陈庆镛提出"六经宗许郑,百行学程朱"格言,主张立足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和实证方法,倡议会通汉学、宋学和经世学三种学问,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追求经世致用之学以救济时艰。纵观陈庆镛的学术人生,他以政学会通、汉宋会通、考据经世会通的特点,为复杂多元而又交相为用的道咸学术作了说明。
陈友良
关键词:汉学通经致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