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其志

作品数:79 被引量:394H指数:12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9篇水稻
  • 15篇病虫
  • 13篇飞虱
  • 13篇病虫害
  • 13篇虫害
  • 11篇稻瘟
  • 11篇稻瘟病
  • 11篇瘟病
  • 11篇抗性
  • 10篇褐飞虱
  • 8篇田间
  • 7篇三化螟
  • 7篇枯病
  • 7篇害虫
  • 7篇二化螟
  • 7篇病菌
  • 6篇稻曲病
  • 6篇稻瘟病菌
  • 5篇药效
  • 5篇叶枯病

机构

  • 75篇湖北省农业科...
  • 5篇长江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孝感学院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77篇陈其志
  • 43篇张舒
  • 37篇吕亮
  • 26篇杨小林
  • 13篇钱汉良
  • 11篇常向前
  • 11篇喻大昭
  • 6篇陈茂华
  • 6篇张翼
  • 3篇余柳青
  • 3篇陈永坚
  • 3篇张求东
  • 3篇柯愈祥
  • 2篇袁斌
  • 2篇万丙良
  • 2篇彭于发
  • 2篇何光存
  • 2篇王锡锋
  • 2篇曾左癸
  • 2篇鲍意

传媒

  • 32篇湖北农业科学
  • 12篇华中农业大学...
  • 8篇湖北植保
  • 3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植物病理学报
  • 3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植物保护
  • 2篇农药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稻米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华中昆虫研究
  • 1篇华中三省(湖...
  • 1篇第三届湖北湖...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1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4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对旱育免耕抛栽、小苗机插、盘育免耕抛栽、油林免耕套播、常规栽插等5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与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油林免耕套播可抑制水稻苗瘟和叶瘟的发生,5种栽培方式对穗颈瘟和纹枯病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影响,对稻曲病的发生没有影响;小苗机插偏方式下二化螟的发生较轻,其它4种方式之间发生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张舒张巧玲陈小山贾贞标上官清河吕亮常向前杨小林陈其志
关键词:水稻栽培方式稻曲病纹枯病二化螟
几种防治水稻褐飞虱药剂的药效比较试验
2009年
对防治水稻褐飞虱的几种主要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甲维盐WG、25%阿克泰WG、25%飞电WP及80%氟虫腈WG对褐飞虱具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性好。另外,25%优乐得WP对褐飞虱的药效慢,但持效性好。40%丙溴磷EC、25%吡虫啉WP及48%毒死蜱EC防治褐飞虱的效果相对较差。
吕亮陈其志张舒常向前杨小林
关键词:褐飞虱药剂药效
高产多抗优质晚粳丙664试验示范总结
1991年
丙664系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培育而成,1989年该省种植30万亩,经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秀水664”。我省1988年(?)省植保总站首先引进,1989~1990年省农科院植保所进行了品比试验、抗性鉴定及生产示范。1990年,江陵、荆门、孝感等县市示范,面积在3万亩以上。实践表明,该品种具有抗病力强、产量高、适应性广、熟期适中等优良特性,深得广大农民的欢迎。
谷守礼陈其志钱汉良苏清实刘克鼎朱德元王华春
关键词:晚稻粳稻高产水稻
湖北省稻瘟病菌株生理小种的测定及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稻瘟病菌研究是探索变异稻瘟病发生规律和确定防治策略的基础性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2002~2003年测定了53个单孢菌株致病类型,测定出湖北省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为5群27个小种,生理小种群多为籼型小种群,其中以ZA群为主,并分析了各生理小种在地区、寄主品种上的分布情况。
吕亮陈其志杨小林张舒马勇胡道春郭宝佳
关键词:稻瘟病生理小种稻瘟病菌品种抗性
湖北省水稻三化螟发生规律分析被引量:3
1996年
通过对三化螟生物学特性及发生特点的试验和观察,并结合湖北省三化螟实际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三化螟种群数量变动和为害程度主要受到年度间的气候、栽培制度、品种、越冬作物、防治水平等因子的综合影响。因子间(在生物学上)相协调时,可造成三化螟大发生和严重为害;因子间不相协调时,则维持在一般水平或轻度发生;当因子间作用特别突出时,就会成为当年三化螟种群数量上升或下降的主导因子。掌握这些主要因子年度间的变化,对做好三化螟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陈其志
关键词:水稻三化螟种群数量
毒死蜱·有机硅对水稻二化螟的室内毒力测定被引量:10
2009年
以二化螟为供试对象,利用喷雾法在室内研究了有机硅助剂对毒死蜱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当有机硅助剂添加量为0.025%~0.1%时有增效作用,添加量高于0.1%时可能产生拮抗作用。
张舒陈其志吕亮鲍意邓长壮
关键词:毒死蜱有机硅水稻二化螟室内生测
水稻褐飞虱应急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与推广应用
胡兴启钱汉良邓望喜许红陈其志宋敦砚张国安顾卫东张求东张翼柯愈祥谭世俊苏清实
稻褐飞虱是水稻上重要的常发性害虫,近年来暴发频率增加,严重威胁着水稻生产。针对这种威胁,国家科委将褐飞虱列入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攻关计划,在中国主要稻产区建立了四大应急综防示范区,该省江汉平原的监利县稻区为示范区之一。该项...
关键词: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抗性品种
利用Xa21基因的PCR标记进行抗白叶枯病水稻育种被引量:16
2001年
pTA2 48是与抗白叶枯病基因Xa2 1紧密连锁的 1个PCR标记 ,采用多个Xa2 1基因供体和受体水稻亲本以及抗 (Xa2 1)×感组合的F1 、F2 、F3 群体 ,对利用pTA2 48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的有关问题 ,包括抗感亲本间的遗传多态性、pTA2 48标记与Xa2 1位点的连锁关系 ,以及pTA2 48标记选择的准确性等作了探讨。结果表明 ,pTA2 48标记在亲本间具有良好的多态性 ,与Xa2 1基因位点紧密连锁 ,二者间重组率为 0 %~1.3% ,根据该标记的多态性表现可对抗 (Xa2 1)×感组合后代材料中Xa2 1基因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做出较为准确的选择。
万丙良杨国才陈志军牟同敏陈其志
关键词:XA21基因水稻白叶枯病抗病育种
湖北稻种资源对“两病”“两虫”抗感反应鉴定及分析
1992年
稻瘟病、白叶枯病、褐稻虱和白背飞虱(以下简称两病两虫)是湖北乃至全国稻区的主要病虫害。选用抗病虫良种是防治两病两虫最经济可靠的措施和途径,抗病虫资源是抗病虫育种的物质基础和抗性基因源泉,抗病虫鉴定是筛选和发掘抗源的主要手段。湖北是我国兼有南北过渡和东西交叉双重特点的水稻集中产区,省内稻作历史悠久,地形、气候均较复杂。从而籼粳共存,粘糯共茂,早、中、晚稻,水、陆稻。
曾左癸陈永坚陈其志
关键词:稻种病虫害抗性
施肥对二化螟和稻曲病发生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以超级稻38S/0293为材料,研究了习惯施肥(XG)、单质配方施肥(DZ)、复合配方施肥(FH)、不施肥(CK)4种处理对二化螟和稻曲病发生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化螟危害引起的白穗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FH>XG>DZ>CK,3种施肥处理的螟害率均显著高于CK;稻曲病病穗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XG>DZ>FH>CK,XG的病穗率显著高于FH和CK,XG与DZ之间以及DZ与FH之间病穗率差异不显著;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FH>DZ>XG>CK,FH与DZ、CK与XG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FH和DZ均显著高于XG和CK。
张舒方锡文张家学邹春华袁卫东张继新陈其志
关键词:施肥水稻二化螟稻曲病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