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红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丹参酮脂质传递体的制备及体外经皮渗透研究被引量:22
- 2005年
- 目的研制丹参酮脂质传递体,进行体外小鼠经皮渗透研究。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脂质传递体。以改进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比较不同给药形式和给药体积对丹参酮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脂质传递体粒径79.7nm,包封率达81.2。脂质传递体12h累积透过量为(1024±104.0)ng/cm2,皮肤滞留量为(345.2±58.0)ng/cm2;普通脂质体12h内接收介质中未检测到药物,皮肤滞留量为(625.3±124.5)ng/cm2,水醇混悬液仅在给药8h后才检测到少量药物,皮肤滞留量为(765.0±60.00)ng/cm2,随脂质传递体给药体积增大(0.1,0.2,0.5mL),12h皮肤累积透过量提高(依次为676.4±63.69、1024±104.0、1410±77.20ng/cm2),透皮速率增加(分别为63.78±7.79、97.27±9.14、140.0±5.50ng(cm2·h)),皮肤滞留量增加(依次为64.70±7.50、345.2±58.0、628.3±98.11ng/cm2)。结论脂质传递体可以促进丹参酮经皮转运。
- 陆晓红刘建平赵华段繁
- 关键词:丹参酮透皮吸收体外
- 多酶胶囊、多酶片的溶出度和释放度研究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多酶胶囊、多酶片活性成分的溶出度和释放度。方法 测定在 0 1mol/L盐酸溶液及pH6 8缓冲液中多个时间点的胃蛋白酶溶出度 ,胰蛋白酶释放度 ,作出溶出、释放曲线。结果 在规定时间内 ,多酶胶囊中的活性成分在稀酸和缓冲液中的溶出、释放速率以及溶出、释放度均高于多酶片的溶出、释放速率以及溶出、释放度。结论 通过微丸技术的应用 ,提高多酶制剂的溶出度、释放度 。
- 刘军盛甜李莉陆晓红蒋涛
- 关键词:多酶片溶出度释放度
- 氨茶碱贴剂经皮吸收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研究氨茶碱贴剂对家兔在不同皮肤部位给药后的经皮吸收及药动学行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氨茶碱的浓度,应用3P97实用药动学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氨茶碱贴剂经背部肺腧穴和脾腧穴皮肤给药后,其血药浓度均高于背部非穴位给药,其中肺腧穴与非穴位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脾腧穴与非穴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腧穴与脾腧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氨茶碱体内吸收符合单室模型,一级吸收,血药浓度平稳,维持至少24h释放。结论氨茶碱在皮肤不同部位的经皮吸收存在差异,穴位给药有助于氨茶碱经皮吸收。
- 刘建平陆晓红杨彬
- 关键词:氨茶碱经皮给药系统贴剂药代动力学
- 经络穴位对透皮药物促进作用的机理研究
- 刘建平杨彬李运曼陆晓红高缘徐斌艾丙蔚
- 经皮给药系统(TTS)在控制释放药物通过完整皮肤,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利用透皮技术将氨茶碱制成恒速释药的透皮制剂,可以提供平稳有效的血药浓度,降低副反应的发生。皮肤中的角度层是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
- 关键词:
- 关键词:透皮吸收经络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