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彩文
- 作品数:77 被引量:604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PCR方法检测血液和蚊体内马来丝虫的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根据马来丝虫Hha I基因重复序列,合成马来丝虫特异性引物,用于检测血液中的微丝蚴和蚊体内的幼丝虫。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检出100μd阳性血样中1条微丝蚴;50只蚊中含有一只仅感染1条幼丝虫阳性蚊亦能准确检出。
- 黄志彪黄少玉阮彩文许锐恒潘波谢雪妹邓卓晖
- 关键词:PCR方法血液马来丝虫丝虫病
- 筛选和制备单或多克隆抗体进行间日疟疾免疫诊断研究——Ⅰ、间日、恶性和伯氏三种疟原虫各期提纯分离方法研究
- 1992年
- 用纤维素(CF—11 cellulose)过滤去除白细胞后再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方法提纯分离间日(Pv),恶性(pf)和伯氏(pb)三种疟原虫。经纤维素过滤后,pv病人血和pb感染鼠血中白细胞去除率分别平均达94.7%和75.4%,而且不影响原虫密度和各期构成比。多个Percoll连续梯度离心测试三种疟原虫裂殖期、滋养期、环状期和未感染红细胞的相对平均密度(kg/L):pv分别为1.059、1.072、1.096和1.099;pf分别为1.070、1.079、1.10和1.10,配子期1.085;pb分别为1.059、1.062、1.103和1.104。并据此选择各自合适的Percoll梯度分离三种疟原虫,将裂殖和滋养期同环状期分开,获取原虫纯度(原虫数/100红细胞)在pv由分离前0.8%至分离后达93.5%,pf由2.3%至100%,pb由3O.6%至93.0%,分别提高113.8、43.4和2.0倍。
- 张坤炎周洁娴黄健康林博华吴振宏阮彩文黄祺林
- 关键词:间日疟恶性疟
- 筛选和制备单或多克隆抗体进行间日疟疾免疫诊断研究——Ⅱ、单抗筛选检测方法—斑点免疫结合试验的建立被引量:2
- 1992年
- 比较间日疟、恶性疟和食蟹猴疟原虫可溶性抗原不同蛋白包被浓度、酶结合物稀释度以及几种混合纤维素膜的测定结果,建立和稳定DIA(斑点免疫结合试验)方法,用以检测和筛选单克隆抗体获得较好效果。与常规IFAT(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比较,DIA敏感性高,抗原用量小,可用肉眼判定结果。
- 周洁娴阮彩文张坤炎
- 关键词:斑点免疫结合试验抗原间日疟恶性疟食蟹猴疟原虫
- ELISA检测广东省各地鼠形动物SARS特异性抗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了解广东省各地鼠形动物血清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 ,为探讨鼠形动物尤其是家鼠类媒介生物 ,与SARS流行是否存在相关性提供参考。方法 在广东省各地与SARS相关或被认为可能相关的场所诱捕鼠形动物 ,留取血清 ,用葡萄球菌A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SPA ELISA)及常规ELISA检测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 结果 在广东省各地共获取鼠形动物 (包括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及臭 )血清 193份 ,用SPA ELISA检测 ,7份特异性抗体阳性 ,均为褐家鼠或黄胸鼠 ,阳性率 3 .6% ;其中 13 9份褐家鼠、黄胸鼠血清用常规ELISA重复检测 ,检出阳性 18份 ,阳性率 12 .9% ;SPA ELISA检测阳性者中 5份用常规法复检 ,4份仍为阳性 ;所有阳性者均来自广州、佛山、深圳 3地。结论 在广东省各地捕获的鼠形动物中 ,血清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阳性者均为褐家鼠或黄胸鼠 ,阳性者的地域分布似乎与广东省SARS流行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SPA ELISA法检测Rats类家鼠血清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的敏感性可能低于常规ELISA法 ,而检测阳性者与SARS冠状病毒接触或感染的相关程度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 裴福全崔惠儿林立丰吴军易建荣段金花阴伟雄阮彩文卢文成
- 关键词:鼠形动物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 广东省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分析广东省间日疟患者感染的间日疟原虫的基因类型和对抗疟药物 (氯喹 )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Chelex 1 0 0离子交换法对广东省各市县的间日疟患者滤纸血标本进行处理后 ,经套式 等位 特异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根据扩增结果判别环子孢子蛋白 (CSP)基因型。同时 ,选取部分地区的患者采用WHO体内现场试验 (7d)和扩展试验 (2 8d)法 ,进行氯喹敏感性的监测。结果 所检测的 31 2例广东省标本均为PV Ⅰ型温带族 ,未发现有PV Ⅰ型热带族和PV Ⅱ型病例 ;亦未发现广东省间日疟患者有氯喹抗药性。结论 广东省间日疟患者感染的间日疟原虫的优势种株为PV Ⅰ型温带族 。
- 黄志彪黄建康潘波林荣幸许锐恒阮彩文黄天谊
- 关键词:抗药性
- 2009~2012年广东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点研究被引量:29
- 2014年
- 目的分析2009~2012年广东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点,为防治疟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2年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的直报数据及全省疟疾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广东检出疟疾患者分别为83、95、96、87例,年发病率分别为0.08/10万、0.09/10万、0.09/10万、0.08/10万。死亡数分别是2009年1例、2010年0例、2011年2例、2012年1例。四年中全省21个地市中有17个地市42个县(市、区)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其中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和东莞,3市四年报告疟疾病例总数为228例,占病例总数的63.16%。四年报告疟疾病例数中,来自国内其他省份输入12例,占3.32%;来自国外输入349例,占96.68%。四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疟疾高发职业以工人、商业服务及民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44.88%。疟疾病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50岁年龄段,占病例总数的91.41%,男性病例是女性的5.56倍。四年输入性疟疾未在当地引起二代病例出现。结论广东省2009~2012年疟疾疫情平稳,病例全为输入性,输入地主要以非洲为主,输入性恶性疟有增加趋势,有必要加强监测和防控。
- 林荣幸潘波阮彩文卢文成张志兴裴福全岑咏珍
-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
- 广州市花都区儿童蛲虫感染因素调查
- 2014年
- 目的了解花都区儿童蛲虫感染主要影响因素,为蛲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在全区乡镇(街道)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4所幼儿园24所小学作为调查点,使用问卷进行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在每所学校(园)随机调查家长各50名以上,对每所学校(园)的卫生设施及卫生管理措施等现场问卷调查。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1~3月,在花都区所有乡镇(街道)共调查24所幼儿园和24所小学,调查家长1 963人,学校(园)48所。知晓率:家长对蛲虫的感染、危害及防治等的知晓率为80.95%(1 589/1 963),城区的高于乡(镇)的,分别为82.80%(626/756)和77.55%(963/1 207);卫生行为:个人卫生行为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剪指甲等,家庭卫生情况,如拖地抹台凳、玩具清洗消毒等,显示城区的优于乡镇的,幼儿比小学生好;学校(园)卫生环境设施及管理制度:如厕所卫生状况、洗手设施配置、室外环境清洗等情况显示,幼儿园比小学好,城区的比乡镇的好。结论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学校(园)的卫生设施及其管理等是影响蛲虫感染的主要因素,今后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卫生行为的培养和强化幼儿园及学校的卫生管理。
- 刘杰兵安耀武庞新莉李凯黄少玉邓卓晖阮彩文许聪辉刘小宁任文锋
- 关键词:蛲虫儿童
- 广东省2013年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分析2013年广东省疟疾流行特点,为全省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3年广东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13年广东省本省疟疾疫情的病例为106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其中间日疟17例,恶性疟79例,三日疟2例,卵形疟8例;死亡病例1例,疟疾年发病率为0.1001/10万。全省15个地级市中的38个县(市、区)有疟疾报告病例,深圳(28例)和广州(26例)共报告疟病例54例,占全省总数的50.94%(54/106);全省6个地级市和83个县(市、区)无疟疾病例报告。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男女性别比为14.14:1(χ2=23.841,P〈0.05)。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40岁,共有101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5.28‐(101/106),年龄最小16岁,最大60岁。以商业服务、工人、家务及待业和农民这四类人员为主,共有57例,占总数的53.77%(57/106)。2013年广东省报告疟疾149例(包括106例本省籍和43例外省籍和外国籍人士)显示,全部为输入性病例,疟疾病例主要输入来源为非洲和亚洲,分别为133例和11例,分别占总发病数的89.26%和7.38%,其余洲输入5例,占3.36%;输入疟疾病例最多的国家为加纳(29例)、占19.46%,其次为喀麦隆17例、占11.41%,第三是尼日利亚16例、占10.74%。结论 2013年广东省疟疾疫情相对稳定,但是2013年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比2012年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多,应该加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防控,特别是应该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回国人员监测管理。
- 潘波阮彩文林荣幸刘梦然邓卓晖张志兴张启明
- 关键词:疟疾流行病学
- 深圳市大沙河、观澜河藁杆双脐螺分布及其生态环境调查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大沙河、观澜河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的分布及其生态环境。方法分别在目标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布点调查,手采法收集发现的淡水螺,实验室形态鉴定螺种,观察并描述其滋生环境。结果在观澜河的上游、中游、下游以及大沙河的上游、中游查见藁杆双脐螺活体;缓流、水草丰富、腐殖质较多且水质较好的水体环境,双脐螺生长良好,数量多,平均螺体较大。结论藁杆双脐螺在深圳大沙河、观澜河广泛存在,水体环境适宜双脐螺的生长繁殖。
- 高世同李晓恒黄少玉谢旭梅树江阮彩文黄达娜
- 物理处理鱼体内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兔实验观察被引量:1
- 2003年
- 为研究钴 - 6 0辐照和 - 18℃~ - 2 0℃冷冻对鱼肉中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的影响 ,设立A、B 2个实验组。一组用 0 0 5、0 10、0 15、0 2 0、0 2 5kGy钴 - 6 0对含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鱼肉进行辐照 ;另一组将感染了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鱼肉于 - 18~ - 2 0℃冷冻 3、7、14、2 1、2 8d。用两组处理过囊蚴的鱼肉灌喂家兔 ,用粪检虫卵和解剖动物检查虫体的方法判定结果。囊蚴感染家兔 4 5d后解剖 ,0 15、0 2 0、0 2 5kGy组及冷冻组鱼肉饲喂的动物内均未找到华支睾吸虫成虫、童虫、和虫卵 ,肝胆器官未见病变。鱼肉中的华支睾吸虫囊蚴经钴 - 6 0 0 15kGy以上剂量辐照或存放于 - 18℃~- 2 0℃冷冻 3d以上 ,便失去感染力。
- 方悦怡戴昌芳吴军阮彩文崔惠儿张启明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性辐照处理冷冻处理人畜共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