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建育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体腔
  • 3篇体腔积液
  • 3篇细胞
  • 3篇积液
  • 2篇细胞化学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细胞
  • 2篇免疫细胞化学
  • 2篇恶性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内
  • 1篇导管内癌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乳腺
  • 1篇乳腺导管
  • 1篇乳腺导管内

机构

  • 5篇嘉兴学院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钱建育
  • 4篇唐正英
  • 4篇张燕萍
  • 4篇王振
  • 4篇温晓伟
  • 4篇邬万新
  • 3篇陆宁
  • 1篇马时荣
  • 1篇王祖武
  • 1篇严蕊琳

传媒

  • 3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06
  • 4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E-cadherin标记体腔积液中癌细胞的价值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评价E-cadherin抗体辨认体腔积液内癌细胞的价值。方法采用石蜡细胞块技术对62例恶性体腔积液标本和22例间皮增生的体腔积液标本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E-cadherin、BerEP4、CEA、Calretinin和Desmin,并计算各抗体辨认癌细胞或间皮细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62例恶性体腔积液标本中癌性积液53例(包括肺非小细胞癌29例,肺小细胞癌2例,乳腺癌5例,胃癌4例,大肠癌3例,肝癌1例,食道癌3例,胰腺癌1例,卵巢癌4例,子宫颈癌1例),非癌性积液4例(包括淋巴瘤2例,骨髓瘤1例和恶黑1例),不明组织来源5例。结果62例恶性体腔积液标本E-cadherin的阳性率为85.5%(53/62)。去除不明组织来源和非癌性积液病例后,53例癌性积液的E-cadherin阳性率为88.7%(47/53),其中乳腺、食道、大肠和卵巢等部位来源的癌性积液的阳性率均为100%。而间皮细胞E-cadherin反应均为阴性。E-cadherin、BerEP4和CEA检测癌细胞的敏感性分别为88.7%、79.2%和67.9%,E-cadherin、BerEP4和CEA检测癌细胞的特异性分别为96.2%、100%和92.3%。Calretinin和Desmin检测间皮细胞的敏感性100%和91%,特异性分别为94.7%和100%。结论本组研究结果表明E-cadherin是一个体腔积液内癌细胞的敏感和特异的标记,可以作为免疫细胞化学鉴别良恶性体腔积液的抗体组合成员之一。
邬万新温晓伟陆宁张燕萍钱建育唐正英王振
关键词:积液癌细胞E-CADHERINE-CADHERIN恶性体腔积液癌细胞CALRETININ癌性积液
desmin标记对体腔积液中间皮细胞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5年
邬万新张燕萍唐正英钱建育王振温晓伟陆宁
关键词:体腔积液间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DESMIN
免疫细胞化学鉴别良恶性体腔积液的抗体选择和组合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优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别良、恶性体腔积液的抗体选择和组合。方法对病理学诊断明确的67例恶性和22例良性体腔积液标本采用石蜡细胞块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13种抗体。单因素方法分析每个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抗体组合对良、恶性体腔积液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检测体腔积液内肿瘤细胞敏感性最高的抗体是E-cadherin,为85.1%。其次是BerEP4和CK7,敏感性分别为82.1%和80.6%。检测肿瘤细胞特异性最强的抗体是E-cadherin、BerEP4和CK20,特异性均达到100%。Calretinin检测间皮细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5.5%,Desmin检测间皮细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9%和1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lretinin是统计学上判断良、恶性体腔积液最佳的单个抗体,Calretinin和E-cadherin是区分良、恶性体腔积液最有效率的抗体组合。结论结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我们推荐E-cadherin、BerEP4、Calretinin和Desmin作为日常免疫细胞化学鉴别良、恶性体腔积液的抗体组合。
邬万新唐正英张燕萍钱建育王振温晓伟陆宁
关键词:体腔积液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LOGISTIC回归
乳腺导管内癌围管性微血管密度与浸润的关系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评价围管性微血管密度(MVD)在预测乳腺导管内癌向浸润性癌转化中的价值。方法 6 2例乳腺癌(包括单纯导管内癌12例、伴浸润癌导管内癌13例和浸润性癌37例)进行CD34和F8免疫组化染色,并采用计算机图象分析方法定量乳腺癌微血管密度。同时,对微血管密度与导管内癌的组织病理特征及ER、PR、Her- 2和Ki- 6 7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非肿瘤区、单纯导管内癌、伴有浸润性癌的导管内癌及浸润性癌四组的CD34(+)MVD分别为79.4 5±4 5 .2 3、15 8.39±5 7.2 4、82 .83±37.2 7和10 1.81±4 6 .0 8(个/mm2 ) ,四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0 0 )。单纯导管内癌CD34(+)MVD较非肿瘤区小叶、伴浸润性癌导管内癌和浸润性癌增加。F8(+)MVD分别为10 8.81±4 9.94、33.4 5±17.79、76 .92±2 5 .14和6 6 .0 1±32 .0 9(个/mm2 ) ,四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 .0 0 1)。单纯导管内癌F8(+)MVD较非肿瘤区小叶、伴浸润癌导管内癌和浸润性癌下降。CD34(+)MVD与导管内癌的核分级Ⅲ级、粉刺型及较高的Her- 2和Ki- 6 7的表达相关;但是,F8(+)MVD与导管内癌的核分级、组织类型及Her- 2和Ki - 6 7的表达无关。结论 CD34(+)MVD可以作为预测乳腺导管内癌向浸润癌转化的一项风险指标。
邬万新温晓伟张燕萍钱建育唐正英王振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癌MVDCD34微血管密度浸润癌HER-2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不同检测方法比较被引量:2
2005年
严蕊琳马时荣钱建育王祖武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