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闫萍
- 作品数:21 被引量:209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风恢复期的针灸治疗概况被引量:3
- 2008年
- 郭闫萍
- 关键词: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障碍中风病脑血管病经济负担卒中协会
- 针刀松解下腰部华佗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新方案的临床研究
-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活动和生活质量.容易反复发作,目前仍被公认为是难治性疾病之一,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手术方法风险大,且有一定的复发率,非手术治疗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腰部...
- 郭闫萍吴文庆刘方铭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疗法夹脊穴
- 文献传递
- 手法结合颈部围领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 1998年
- 郭闫萍
- 关键词:斜颈肌性斜颈推拿手法儿童
-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对大鼠退变颈椎间盘Ⅰ、Ⅱ型胶原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针刀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静动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夹脊穴组、颈周腧穴组、药物组,并设空白组,每组15只。夹脊穴组取颈2~7椎旁夹脊穴,颈周腧穴组取颈周的双"脑空"穴、"脑户"穴、"大椎"穴、双"曲垣"穴、双"天宗"穴,每5d治疗1次,各治疗3次;药物组采用布洛芬+颈复康灌胃,每天1次,治疗10d。治疗结束继续喂养20d后运用免疫组化与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法对退变颈椎间盘Ⅰ、Ⅱ型胶原蛋白进行检测,并在光镜下行椎间盘组织形态学变化观察,按Miyamoto的标准做形态学评分。结果:Ⅰ型胶原的表达强度及基因表达,模型组高于空白组(P〈0.05),夹脊穴组、颈周腧穴组、药物组低于模型组(P〈0.05),夹脊穴组、颈周腧穴组低于药物组(P〈0.05);Ⅱ型胶原的表达强度及基因表达,模型组低于空白组(P〈0.05),夹脊穴组、颈周腧穴组、药物组高于模型组(P〈0.05),夹脊穴组、颈周腧穴组高于药物组(P〈0.05)。形态学评分,模型组高于空白组(P〈0.05),夹脊穴组、颈周腧穴组小于模型组和药物组(P〈0.05);椎间盘退变程度由轻到重顺序为空白组〈颈周腧穴组/夹脊穴组〈药物组/模型组。结论:针刀松解颈周腧穴可调控椎间盘细胞外基质胶原系统,抑制Ⅰ、Ⅱ型胶原的转换,延缓颈椎间盘退变。
- 孙钦然张丽瑾朱中书刘玉宁刘方铭刘维菊尹聪吴丙云宫辉郭闫萍张道平吴文庆
- 关键词:针刀颈椎间盘退变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针刀综合诊疗方案探讨
- 腰痛病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或由肾虚,导致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临床上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通过对其诊断标准的介绍,并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特点、进展过程及病情轻重,分为急性期、缓...
- 刘方铭郭闫萍刘维菊崔晓鲁尹聪吴文庆王寿兰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 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概况被引量:9
- 2015年
- 针刀疗法作为一种闭合性中医微创技术,针与刀的功能并用,既能通过针刺手法对穴位进行刺激,又能起到切割、剥离的作用。较之松解颈椎病变节段,针刀治疗点以颈椎周围相关穴位及相关软组织为主,减少了损伤神经、血管的风险,更具安全性。随着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研究开展,治疗过程中配合他法及术后辅助治疗等,充分调整了颈椎的动静力平衡,有助于疗效的巩固,亦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
- 张丽瑾朱中书孙钦然刘玉宁刘方铭郭闫萍刘维菊吴文庆吴丙云杜娟宫辉孙绪国尹聪张道平
- 关键词:针刀疗法颈椎病微创技术
- 夹脊穴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被引量:10
- 2011年
- 夹脊穴又名华佗夹脊穴,该穴位于腰背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主治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是现今临床调制腰椎疾病的必选效穴。
- 吴文庆刘方铭郭闫萍
- 关键词:夹脊穴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
- 浅析原穴的配伍规律被引量:7
- 2004年
-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具有治疗脏腑疾病的作用,它与其它特定穴配伍应用,效果显著,并且具有取穴少、患者痛苦轻的特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随着对原穴的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在以往组方原则上有所突破,另辟新径。
- 郭闫萍
- 关键词:原穴配伍规律配伍应用特定穴
- 灸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7年
- 郭闫萍
- 关键词: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灸法
- 隔药灸脐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2
- 2006年
-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运用隔药灸脐法和口服西药克罗米酚对60例女性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基础体温、卵泡发育和血清6项性激素的变化,比较两组的受孕率和排卵率。结果:隔药灸脐组较口服克罗米酚组受孕率高,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该法补益肾气,调理冲任,具有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
- 郭闫萍高树中(导师)
- 关键词:肾虚隔药灸脐法排卵障碍性不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