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华
-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大兴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儿脐静脉至门脉吻合部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总结正常胎儿的门脉图像特征,为发现异常病例提供影像学基础。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获取正常胎儿肝段脐静脉-门脉横部-主门脉吻合处的图像,根据图形特征将第一阶段观察的900例病例进行归类,随后将其观察结果应用在日常产前检查工作中,并对第二阶段入选的4974例孕妇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及随访。结果:(1)第一阶段根据吻合部的形态,胎儿门脉正常图像可归纳为汇入吻合、交叉吻合、平行吻合3种类型。(2)第二阶段产前检查根据吻合部的形态,有4668例(93.85%)可纳入正常图像的3种类型,有306例(6.15%)不符合以上分型病例,其中正常变异290例(5.83%),有4例合并其他部位异常;发育异常16例(0.32%),有4例合并其他部位异常。(3)正常图像的胎儿出生后随访,发现漏诊2例肝脏血管瘤。合并其他部位异常的胎儿共8例,引产6例。结论:胎儿的门脉系统形态多变,采用调整后的分型方法对汇入吻合、交叉吻合、平行吻合类型进行区分,对于发现胎儿肝区血管的先天异常和变异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郭永华肖保军于洋洋张锐刘景雁
- 关键词:产前超声
- 胃肠超声造影定量诊断老年胃占位性疾病的最佳阀值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研究胃肠超声造影在老年胃占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收治的1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老年胃占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分为良性组(74例)与恶性组(58例),两组患者均于病理学诊断确诊前接受常规超声及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组超声血流指标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比较两组胃肠超声造影指标显影时间(AT)、达峰时间(TTP)、达峰强度绝对值(DPI),并分析上述胃肠超声造影指标对老年恶性胃占位性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良性组PSV、RI、PI显著低于恶性组(P<0.05),EDV显著高于恶性组(P<0.05)。良性组TTP、AT、DPI显著高于恶性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胃肠超声造影指标TTP、AT、DPI对老年恶性胃占位性疾病均有一定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0.713、0.658,最佳阀值分别为45.880 s、8.755 s、38.735 db,敏感度分别为0.842、0.784、0.716,特异度分别为0.719、0.603、0.586。结论胃肠超声造影在老年胃占位性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 郭永华肖保军于洋洋叶斌
- 关键词:老年人胃癌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多胞胎中无心无脑畸形1例被引量:3
- 2011年
- 孕妇,33岁,患者月经规律,孕2产0,孕14^+3周首次来我院行产前检查。无明显不适主诉,早孕期反应不明显。我院超声检查发现:增大子宫内可见3个羊膜囊回声,其中2个羊膜囊内可见正常胎儿声像,两胎儿大小无明显差异,
- 郭永华肖保军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无脑畸形多胞胎正常胎儿月经规律
-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癌穿刺活检准确率的探讨
- 郭永华肖保军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多胞胎中无心无脑畸形一例
- 由于多胎妊娠时胎儿胎盘间的血流循环常有相通,当吻合发生在较大的动静脉时,会存在很大的压力差,受血胎儿的血供将完全或绝大部分依赖于供血胎儿,此时受血胎儿的脐静脉内的血流由供血胎儿的脐动脉供给,从而形成胎儿反向输血综合症。由...
- 郭永华肖保军
- 关键词:多胞胎胎儿畸形超声诊断彩色多普勒仪
- 胎儿肛殖距的性别差异及与孕龄的相关性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胎儿肛门与外生殖器的距离(以下简称“肛殖距”)的性别差异及与孕龄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9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产检且孕龄≥20周的1488例胎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性别将其分为男性胎儿组(933例)与女性胎儿组(555例);依据孕龄分为20~24周组(390例)、24+~28周组(240例)、28+~32周组(296例)、32+~36周组(216例)、>36周组(346例)。比较相同孕龄不同性别胎儿组的肛殖距及相同性别不同孕龄组胎儿的肛殖距;分析不同性别胎儿肛殖距与孕龄的相关性。结果相同孕龄男性胎儿组的肛殖距大于女性胎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性别胎儿不同孕龄组肛殖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胎儿肛殖距与孕龄呈正相关(r=0.872、0.820,P<0.01)。男性胎儿肛殖距与孕龄的回归方程为Y=0.103X-1.213;女性胎儿肛殖距与孕龄的回归方程为Y=0.056X-0.623。结论临床在评估肛殖距时应参考胎儿的孕龄及性别。
- 郭永华肖保军李明忠于洋洋易娜刘景雁张锐
- 关键词:胎儿性别孕龄产前超声
- 先天性门体静脉分流的产前超声诊断
- 2022年
- 目的总结先天性门体静脉分流(congenital portosystemic venous shunts,CPSVS)在胎儿腹部横切面上的超声特点,提高产前检出率。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检出并确诊的CPSVS病例资料,通过观察胎儿腹部横断面的二维灰阶及彩色图像,对异常的位置、图像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诊断CPSVS 30例,其中在横断面上直接诊断的有24例,以其它畸形或合并症为线索再次在横断面上诊断的6例。脐静脉段出现异常的比例最高,第一肝门段出现异常的比例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静脉段、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右支、第一肝门段各段的漏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腹部横断面是检出CPSVS的重要断面,但应重视伴发畸形及合并症,常常是发现CPSVS的线索。
- 郭永华肖保军刘景雁于洋洋张锐
- 关键词:产前诊断
- 经直肠超声引导两种13针方案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对比6区12+X针与5区13针两种布针方案在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经直肠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161例,根据穿刺方案不同分为6区12+X针组86例和5区13针组75例,比较两组的穿刺阳性率、出血率及肉眼血尿发生率;同时根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分别将两组各分成≤10 ng/ml、10-20 ng/ml、≥20 ng/ml三个亚组,比较两组不同PSA水平穿刺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①6区12+X针组和5区13针组穿刺阳性率分别为33.7%(29/86)、21.3%(1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PSA的升高,两组穿刺阳性率均升高,两组PSA≤10 ng/ml的穿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6区12+X针组与5区13针组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5%(9/86)、8.0%(6/75);肉眼血尿发生率分别为18.6%(16/86)、29.3%(22/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区12+X穿刺方案可提高实验室指标在诊断盲区的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郭永华肖保军
- 关键词:超声检查前列腺肿瘤前列腺特异抗原
- 经腹与经阴道及其联合超声诊断未破裂型宫外孕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通过对经腹超声(TAS)、经阴道超声(TVS)和经腹经阴道联合超声(TAS+TVS)三种方法的对照分析,探讨如何提高未破裂型宫外孕的诊断率。方法:对86例未破裂型宫外孕患者均进行TAS、TVS、TAS+TVS检查。结果:TAS明确诊断44例;TVS明确诊断65例;TAS+TVS明确诊断82例。三种方法比较及其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TAS+TVS检查能显著提高未破裂型宫外孕的诊断率。
- 张鹏郭永华
- 关键词:未破裂型宫外孕
- 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超声表现的回顾性分析
- 2007年
-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病变的声像表现,分析其与流行病学及病理的相关性,以期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阴道不规则出血和绝经后出血的患者98例(经诊刮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病变),经腹超声检查,分析其二维图像,与病理对照,并总结其流行病学规律。结果经腹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子宫内膜癌88.9%,粘膜下肌瘤95.6%,子宫内膜息肉86.9%,内膜良性增生94.1%。结论子宫内膜病变各自具备一定声像特征,超声检查可较准确的预测阴道不规则出血和绝经后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结合流行病学规律,能够进一步提高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率。
- 郭永华兰文彪肖保军
- 关键词:子宫内膜病变超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