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文建

作品数:41 被引量:32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1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盆地
  • 23篇准噶尔盆地
  • 11篇凹陷
  • 6篇砾岩
  • 5篇二叠系
  • 5篇不整合
  • 4篇油气
  • 4篇准噶尔盆地西...
  • 4篇西北缘
  • 4篇勘探
  • 4篇北缘
  • 4篇储层
  • 3篇地质
  • 3篇断层
  • 3篇压力式
  • 3篇油藏
  • 3篇油管
  • 3篇油田
  • 3篇三叠
  • 3篇三叠系

机构

  • 41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石油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长安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新疆...
  • 2篇中国石化
  • 1篇德州学院
  • 1篇长江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41篇郭文建
  • 6篇王韬
  • 5篇瞿建华
  • 5篇郑孟林
  • 4篇唐勇
  • 4篇任本兵
  • 4篇杨海波
  • 4篇尤新才
  • 4篇李永军
  • 3篇努尔买买提
  • 3篇张辉
  • 3篇刘小光
  • 3篇李士建
  • 3篇芦志伟
  • 3篇吴孔友
  • 3篇吴俊
  • 3篇邱福寿
  • 3篇韩吉声
  • 3篇吴海生
  • 3篇潘勇

传媒

  • 7篇新疆石油地质
  • 3篇新疆地质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西北地质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油田化学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质与资源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对第一目标对象进行岩电实验,得到实验结果数据,其中,实验结果数据至少包括:地层因素、孔隙度、电阻增大系数和第一含水饱和度;根据地层因素和孔隙度确定胶结系数计...
瞿建华任本兵吴俊尤新才郭文建张磊
沉积正演模拟在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二叠系梧桐沟组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针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二叠系梧桐沟组有利沉积相带不明确的问题,综合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应用沉积正演模拟方法,再现研究区梧桐沟组沉积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梧桐沟组在先水进再水退背景下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物源主要来自古西凸起,三角洲前缘相带及砂体自下而上呈现先退积再进积的叠置关系;近凹陷中心形成岩性圈闭,近凹陷边缘形成断层-岩性圈闭;梧一段顶部和梧二段底部的岩性圈闭有利于稀油油藏成藏。该研究为研究区后期勘探部署及开发调整提供了参考。
王韬李婷郭文建张宇杨彤远杨翼波张建新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夏子街斜坡坡折带发育特征及控砂作用被引量:10
2015年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夏子街斜坡发育多级坡折带。以三维地震资料为主,结合测井、录井及野外踏勘资料,对坡折带发育特征展开深入研究。根据坡折带成因机制,将其划分为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并结合地震剖面特征进一步划分为5亚类。在确定三叠系沉积前具有控砂作用的坡折带平面位置的基础上,根据坡折带在纵横向上分布特征进行分级。其中断裂坡折带作为该地区坡折带的主要类型,对砂体的平面与空间分布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砂体相带、厚度、层数及砂体演化等方面。通过对夏子街斜坡区坡折带与砂体发育规律统计,建立了沟控、断控、坡挡、坡阶、坡交等5种控砂模式。
瞿建华郭文建尤新才吴涛王旭辉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坡折带三叠系
利用Kohonen神经网络划分乌夏地区深层沉积相被引量:2
2007年
在对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夏子街组的研究过程中,利用连片三维数据体的高信噪比和波组特征明显的优点,选择了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辅助地震属性(瞬时振幅、瞬时频率和相关长度),使用Kohonen神经网络方法对地震相进行了量化分析和命名,并且利用测井解释和岩心分析及古生物特征等分析成果,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并解决了深层井少情况下沉积相难于划分的问题。
张科王永刚乐友喜郭文建张吉辉高磊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地震属性KOHONEN神经网络地震相沉积相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烃源岩生烃演化史及成藏模式被引量:3
2023年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阶段及油气成藏过程认识不清。根据取心、测录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盆地模拟和生烃热模拟实验方法,恢复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史、生烃史,确定不同生烃阶段与构造演化的匹配关系,分析烃源岩生烃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建立两期生烃、两期调整的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二叠系风城组、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整体在侏罗纪开始成熟,分别于早白垩世、古近纪末期进入高成熟生气阶段,现今多为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二叠系烃源灶位于凹陷中心及前哨次凹,风城组、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烃强度最高分别为5.62×10^(6)、1.02×10^(6) t/km^(2)。两套烃源岩错峰生烃为研究区奠定持续供烃背景,与构造调整、多套储层共同控制研究区油气纵向立体成藏,早期生成的油气多向石西—莫北凸起等环凹高部位运聚成藏,晚期形成的高熟天然气在近源的前哨2井区聚集成藏,油气的多期充注及调整在研究区内形成4类油气藏--早期新生古储油气藏、中期次生调整油气藏、晚期中浅层高熟气藏和源内非常规油气藏,前哨地区、石西—莫北凸起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该结果为盆1井西凹陷油气勘探提供支撑。
韩杨杨海波郭文建蒋文龙王韬任海姣
关键词:热演化史生烃史成藏模式二叠系准噶尔盆地
纳米材料应用于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化学驱油技术是一种水驱过后使用的可以驱动附加原油提高产量的3次采油技术。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石油和化工领域。简要回顾了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详细介绍了纳米乳液、纳米粒子降低界面张力、增强乳化性能以及降低交界面粘附功的作用机理及方法。
侯军伟廖先燕郭文建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纳米材料乳化
西准噶尔太勒古拉蛇绿构造混杂岩地质特征--兼论“太勒古拉组”的废弃被引量:2
2021年
西准噶尔克拉玛依西南太勒古拉泉剖面是前人“太勒古拉组”建组剖面。本次经剖面测量、路线调查及大比例尺地质填图,证实该套地质体非正常沉积的史密斯地层,而是一套蛇绿构造混杂岩,其岩块主要为玄武岩、硅质岩、火山角砾岩、火山集块岩及少量辉绿岩、碧玉岩,基质为一套强变形的糜棱岩化玄武岩和片理化泥质岩。本次工作将其厘定为构造地层单位“太勒古拉蛇绿构造混杂岩”,其主体形成于晚泥盆世,区域上可与其北东侧的百口泉-白碱滩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相连。同时,该成果支持此前提出的废弃原“太勒古拉组”之认识。
毛新军段丰浩郑孟林张越迁李永军郭文建张誉洋余海涛任海姣
关键词:西准噶尔
横波震源VSP在准噶尔盆地的应用研究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的重要油气产区,VSP方法依靠其频带宽、信噪比高等优势,多年来在该区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然而,准噶尔盆地多数油气储层较薄,仅利用纵波VSP资料进行精确油气勘探仍然有较高的挑战,同时该地区多数油...
蔡志东郭文建王延峰王冲张晓丹
关键词:VSP储层预测
文献传递
新疆油田复合驱过程中的乳状液类型转变被引量:14
2016年
为分析新疆油田部分采油井二元复合驱油中出现高黏度(3000 m Pa·s)油包水型乳状液现象的原因,室内模拟化学驱中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与原油的乳化过程,研究了矿化度、油水比、表面活性剂浓度和地层水稀释对乳状液类型的影响,建立了在岩心驱油过程中乳状液的转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矿化度较低(100 mg/L Na Cl)时,乳状液主要为水包油型;随着矿化度的增大,水包油型乳状液的稳定性变差,当矿化度达到10 g/L时,乳状液开始向油包水型转变。油水比为1∶9和3∶7时,乳状液主要为水包油型;当油水比为5∶5、表面活性剂加量为500 mg/L时,乳状液为油包水型。随着地层水稀释比例的增加,乳状液由水包油型向油包水型转变。室内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二元体系的注入与推进,矿化度升高,表面活性剂浓度降低,油水比变大,导致乳状液产生了由水包油型向油包水型的转化。
侯军伟芦志伟焦秋菊郭文建聂小斌韩增玖李织宏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二元驱乳状液新疆油田
准噶尔盆地西部坳陷带二叠系构造-地层层序与盆地演化
2024年
玛湖凹陷、沙湾凹陷和盆1井西凹陷是准噶尔盆地西部三大富烃凹陷,通过对深钻井、测井和深反射地震剖面资料的分析,揭示出这三大凹陷在早二叠世隶属于同一个坳陷,据此厘定了准噶尔盆地西部坳陷带的范围。在西部坳陷带内的二叠系—上三叠统共识别出3套区域性不整合面,依据不整合面划分了3套构造层,分别是下二叠统构造层、中二叠统构造层和上二叠统—三叠系构造层。在此基础上,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平衡剖面技术进行精细构造解析和构造演化分析,并结合前人对于准噶尔盆地热史和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重点解析西部坳陷带二叠纪—三叠纪的构造演化过程,认为二叠纪—三叠纪西部坳陷带共经历了3期构造演化,分别是早二叠世伸展裂陷阶段(早二叠世末期挤压)、中二叠世弱伸展拗陷阶段和晚二叠世—三叠纪挤压隆升阶段,且西部坳陷带的构造演化与西准噶尔和准噶尔地块的逆时针旋转在时空上相耦合。该研究成果对于揭示准噶尔盆地二叠纪盆地性质及二叠纪以来的陆内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殷树铮郭文建李新宁周志超刘文辉焦立新何登发
关键词:不整合面盆地演化准噶尔盆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