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微孔载药支架对兔腹主动脉内膜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评价在兔腹主动脉中置入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微孔载药支架(心衡支架)的可行性、安全性,观察其对血管内膜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为2~3kg的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金属裸支架组、紫杉醇支架组、心衡支架小剂量组、心衡支架大剂量组共5组(每组4只),术后4周、12周分别进行血管造影并计算支架内晚期丢失。处死动物后剖取覆盖支架的腹主动脉段,光镜下观察血管内皮化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兔腹主动脉内均成功置入支架,4周时与金属裸支架相比,心衡支架大剂量组的新生内膜厚度显著减少(0.05±0.02比0.13±0.05mm,P=0.02);12周时与紫杉醇支架相比,心衡支架大剂量组的新生内膜厚度也显著减少(0.07±0.11比0.18±0.21mm,P=0.17),而心衡支架小剂量组在两个时期内新生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改变(P值分别为0.68、0.92)。光镜下可见所有支架表面均有完整的内皮细胞覆盖。结论大剂量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支架置入血管后的新生血管内膜较单纯紫杉醇支架更少。
- 王显赵怀兵胡大一张健郭实张守彦石宇杰
- 关键词:内皮细胞
- 书讯
- 2006年
- 杨士伟胡大一王显张守彦张健郭实
- 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因素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初步探讨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因素。方法入选338例老年(≥65岁)AMI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分为再灌注(252例)和未再灌注(86例)两组,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结果74.6%的患者接受了再灌注治疗(其中62.2%接受PCI,12.4%接受溶栓治疗)。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75岁(OR=0.255,P=0.000)、既往有心绞痛病史(OR=0.570,P=0.016)和发病时Killip分级较高(OR=0.671,P=0.012)是影响老年AMI患者较少接受再灌注治疗的因素,而下壁心肌梗死(MI)合并右室MI(OR=4.585,P=0.002)、出大汗(OR=1.970,P=0.016)、症状不能忍受(OR=1.836.P=0.038)和有医疗保险(OR=1.968,P=0.029)的患者更多接受了再灌注治疗。与溶栓治疗相比,PCI组颅内出血(2.8%比7.1%,P=0.000)、左心室射血分数〈45%(12%比31%,P=0.016)、1年内病死率(2.3%比4.7%,P=0.039)明显降低。结论高龄、心绞痛病史、Killip分级、下壁合并右室MI、出汗、症状不能耐受、有医疗保险等是预测老年AMI患者是否接受再灌注治疗的独立变量。
- 王显胡大一张守彦张健郭实赵怀兵
- 关键词:心肌梗死老年
- 踝臂指数对老年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评价ABI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18例连续入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ABI测量、病史采集及血液化验检查.结果 ABI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冠状动脉三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ABI显著降低( P〈0.001),而造影正常、单支病变或二支病变患者的ABI无显著性差异;评价ABI对三支或左主干病变预测价值的操作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75±0.045(95% CI=0.67~0.84, P〈0.001);ABI≤0.9作为截断值预测三支或左主干病变具有相对高的特异度(89.1%)和敏感度(55.6%).结论老年患者ABI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显著负相关,ABI≤0.90对预测冠状动脉三支和左主干病变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 杨士伟胡大一王显张守彦张健郭实
- 关键词:踝臂指数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
- 运动心肌灌注显像对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 2006年
- 目的探讨运动心肌灌注显像对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116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运动试验和心肌灌注显像,并进行心脏事件随访。结果得到随访资料106例,平均随访(25±8)个月,共发生心脏事件1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陈旧性心肌梗死史、运动高峰心率、从静息到运动高峰的心率变化、运动高峰收缩压、从静息到运动高峰的收缩压变化、异常心肌显像、心肌灌注缺损数目和缺血容积率(IVR)的大小是预测心脏事件发生的有价值的危险因素。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VR的大小是心脏事件发生的最有价值的预测因子,IVR≥25%时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升高(相对危险度5.9,P<0.005);尤其当心肌灌注显像正常时,IVR<25%发生心脏事件的危险性极低。结论运动心肌灌注显像可作为预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根据心肌灌注显像时IVR的大小可有效区分高危和低危患者。
- 张守彦王显尤安民杨士伟张健郭实胡大一
- 关键词:心脏^99MTC冠状动脉疾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 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调查及胸痛中心对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被引量:104
- 2010年
- 目的: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进行调查研究,并观察胸痛中心对急性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方法:胸痛中心每周开诊3d,时间随机确定,其余时间由急诊科按常规流程对胸痛患者进行诊疗,由研究者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和诊疗时间进行注册登记。结果:2006-01-2007-12因急性非创伤性胸痛就诊急诊科非胸痛中心或胸痛中心的患者共696例,心源性胸痛244例(35%),包括急性心肌梗死141例(20%),不稳定型心绞痛81例(12%),稳定型心绞痛17例(2.4%),主动脉夹层2例(0.3%),急性肺栓塞3例(0.4%);非心源性胸痛452例(65%),呼吸系统41例(6%),消化系统70例(10%),胸膜骨骼肌肉41例(6%),神经精神或其他299例(42%)。经胸痛中心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分别为(70.1±31.7)min、(3.8±0.9)h、(1.8±1.1)h,较非胸痛中心诊治时间[(115±40.5)min、(4.4±1.3)h、(2.1±1.6)h]均有所缩短(P<0.01、P<0.05、P<0.05)。结论: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中,心源性者占35%(以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主),非心源性者占65%;胸痛中心模式能显著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
- 张健胡大一孙金勇王显郭实杨士伟石宇杰徐威李晓明路敏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T波假性正常化1例被引量:2
- 2007年
- 张健王显杨士伟张冬梅郭实许玉韵胡大一
-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电描记术
- 影响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的因素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我国北京地区应用急救医疗服务(EMS)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状况以及影响患者选择EMS的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方法,入选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来自北京21家医院的868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将符合AMI的诊断标准,并排除患者由于另外的临床表现而入院后发生的AMI等情况后,最后入选803例。根据是否应用EMS到达医院分为EMS组和自我转运组两组,采用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orwald:Conditional method)等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两组资料。结果仅有39.5%的患者使用EMS到达指定的医院(EMS组n=317),60.5%的患者自我到达医院(自我转运组n=486)。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较大[95%可信区间(CI):1.013~1.038,DR=1.026,P=0.000]、夜间发病(95%CI:1.171~2.186,OR=1.600,P=0.003)、症状无法忍受(95%CI:1.300~2.668,OR:1.863.P=0.001)、接受过心脏病发作的知识训练(95%CI:2.597~6.554,OR=4.125,P=0.ooo)以及较高经济收入(95%CI:1.123~1.717,OR:1.389,P=0.002)、有心力衰竭(95%CI:1.401—2.051,OR:5.300,P:0.014)和脑卒中病史(95%CI:1.036~2.811,OR:1,707,P=0.036)等患者非常显著地应用了EMS。EMS组从发病到医院就诊的时间明显缩短(M,110:143min,P=0.000)。结论年龄较大、夜间发病、症状无法忍受、接受过心脏病发作的知识训练以及较高经济收入、有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病史等是预测患者应用EMS的独立变量。
- 王显张守彦胡大一张健郭实赵怀兵石宇杰徐威李晓明张玲霞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医疗服务院前延迟
- 在急诊科设立胸痛中心对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被引量:31
- 2009年
- 目的在急诊科设立胸痛中心并研究其对急性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方法在急诊科设立急性胸痛中心,每周开诊3d,时间随机确定,其余时间由急诊科按常规流程对胸痛患者进行诊疗,由研究者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和诊疗时间进行注册登记。结果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急性非创伤性胸痛就诊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或胸痛中心的患者共696例,心源性胸痛244例(35%),包括急性心肌梗死141例(20%),不稳定型心绞痛81例(12%),稳定型心绞痛17例(2.4%),主动脉夹层2例(0.3%),急性肺栓塞3例(0.4%);非心源性胸痛452例(65%),呼吸系统41例(6%),消化系统70例(10%),胸膜骨骼肌肉41例(6%),神经精神或其他299例(42%)。经胸痛中心诊治的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与常规诊疗流程相比都有所缩短。急性心肌梗死(70.1±31.7)minvs(115±40.5)min(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228±54)minvs(264±78)min(P=0.02);非心源性胸痛(108±66)minvs(126±96)min(P=0.03)。结论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中,心源性者占35%,以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主;非心源性者占65%。胸痛中心模式能显著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
- 张健胡大一王显郭实杨士伟张守彦石宇杰徐威李晓明路敏
- 关键词:胸痛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新型血管闭合器Boomerang~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新型血管闭合器Boomeran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05年2月至2007年3月在北京军区总医心血管内科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或PCI的112例患者,随机应用血管闭合器Boomerang(Boomerang组,68例)和Angioseal(Angioseal组,44例)对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封闭止血,观察两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术后即刻、术后4h、出院前24h内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即刻闭合成功率均较高(94%vs91%,P=0.78),两组止血时间〔(1.89±1.23)minvs(2.01±1.21)min,P=0.63〕、下肢制动时间〔(5.76±2.23)hvs(5.01±2.05)h,P=0.54〕、术后即刻(16%vs15%,P=0.86)和出院前24h内(1%vs3%,P=0.75)的小出血发生率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4h Boomerang组小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Angi-oseal组(7%vs13%,P=0.04),两组均无大出血发生。与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患者比较,有糖尿病和吸烟史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4h和出院前24h内小出血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新型血管闭合器Boomerang闭合股动脉穿刺口有效、安全,但对于有糖尿病和吸烟史的患者应谨慎选择。
- 王显郭实张健赵怀兵石宇杰胡大一
-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