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恩惠

作品数:23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致泻
  • 7篇致泻性大肠埃...
  • 7篇埃希菌
  • 7篇大肠埃希菌
  • 6篇毒力
  • 5篇毒力基因
  • 5篇耐药
  • 3篇志贺菌
  • 3篇耐药性
  • 3篇基因
  • 3篇监测点
  • 3篇监测分析
  • 3篇多重PCR
  • 3篇分离株
  • 3篇分子
  • 3篇腹泻
  • 2篇等位
  • 2篇等位基因
  • 2篇药性分析
  • 2篇遗传进化

机构

  • 23篇福建省疾病预...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郑恩惠
  • 16篇杨劲松
  • 15篇陈爱平
  • 14篇李曲文
  • 13篇林杰
  • 9篇罗朝晨
  • 8篇徐海滨
  • 7篇翁顺太
  • 6篇陈建辉
  • 4篇王灵岚
  • 4篇谢芳钦
  • 4篇黄梦颖
  • 3篇严延生
  • 2篇林震宇
  • 2篇郑金凤
  • 2篇原灵

传媒

  • 8篇预防医学论坛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实验与检验医...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省非典型 O1群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的研究
2014年
目的探索非典型O1群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在福建省1962-2005年霍乱菌株中的存在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962-2005年代表性霍乱菌株69株(稻叶21、小川48),运用PCR技术进行ctxB、tcpA、rstR、hlyA各毒力因子的古典型(Cl)和埃尔托型(El)基因的扩增;同时对部分菌株的ctxB和rstR基因的序列进行测定和比对;分析福建省O1群埃尔托型霍乱弧菌(EVC)中非典型菌株出现的时间和存在意义。结果 1962年福建省分离的O1群EVC菌株中携带有ctxB-Cl、tcpA-Cl、hlyA-Cl基因;rstR-Cl基因仅在1994-2000年的霍乱菌株中检出。序列比对结果发现ctxB基因出现新的204位碱基突变位点(T→G);同时报道两种新的ctxB基因型别(10和11),且发现存在于同一个菌株中;ctxB基因型11的115位碱基为C,表现为古典型ctxB位点特征,203位碱基为T,表现为埃尔托型ctxB位点特征。结论福建省在1962年的O1群EVC菌株中就出现杂合有ctxB-Cl、tcpA-Cl、hlyA-Cl基因的非典型EVC菌株,是迄今为止报道出现非典型EVC最早的年代;1994年以后出现整合有rstR-Cl基因的非典型EVC菌株。另外,在福建省O1群EVC中存在国内外未曾报道的新的ctxB碱基突变位点和ctxB基因型别;同时在同一菌株中存在不同的ctxB基因型别杂合形式;ctxB序列也存在不同生物型别的特异位点组合形式。福建省O1群EVC表现为独特的地方性分子特征。
陈爱平郑恩惠李曲文徐海滨杨劲松王灵岚郑金凤严延生
关键词:霍乱弧菌毒力基因等位基因
福建省新发病原非典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发现及系统分子特征研究
陈爱平王灵岚林杰杨劲松严延生李曲文陈建辉郑恩惠罗朝晨
非典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aEPEC)是新发肠道致病菌,项目组2010年在国内首次从病例中分离到aEPEC菌株2010137Y;随后获得省医学创新课题立项。项目研究技术从传统细菌分离培养到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分型、高通量序...
关键词:
关键词: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病原菌调查
福建省首次检出1株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的伤寒菌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防止漏检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的伤寒菌株。[方法]2012年5月在一发热病人血液标本中检出1株沙门菌,用沙门菌显色培养基、强、弱选择培养基分离,对菌株进行系统生化、API20E、美国BD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血清学试验确认。[结果]分离培养、生化特性、血清学试验均符合伤寒沙门菌,只有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经微量生化等系统鉴定为1株赖氨脱羧酶阴性的伤寒菌。[结论]必须注意鉴别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的伤寒菌。
陈建辉陈爱平林杰罗朝晨谢芳钦郑恩惠
关键词:伤寒菌
2017年福建省监测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监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流行特点及耐药情况,为预防与控制福建DEC腹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福建省永安与南平市腹泻人群粪便标本共300份,经初步培养分离后利用PCR方法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并对检出的病原菌进行血清学试验,运用K-B纸片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300份标本中检出已纯化单克隆DEC 22株,检出率为7.33%,其中EAEC 9株(40.91%),ETEC 9株(40.91%),aEPEC 4株(18.18%);检测分离到血清凝集菌株4株。药敏结果显示:DEC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9.09%、36.36%;其中1株菌对6类抗菌药物均耐药;一株产ESBLs菌株。结论福建省DEC流行属种以EAEC、ETEC为主,且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郑恩惠林杰林杰杨劲松杨劲松徐海滨罗朝晨
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子诊断耐药性腹泻
多重PCR试剂盒在检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应用商品化多重PCR试剂盒来检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以建立更快速、高效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监测工作方法。方法应用某市场商品化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多重PCR试剂盒来初筛检测福建省的腹泻病分离的菌株,用本实验室前期已建立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不同的PCR方法进行串联试验对初筛结果加以验证。结果验证试验从2015年福建省2个监测点分离的经生化反应初步鉴定为大肠埃希菌的菌株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鉴定率为7.00%(21/300),阳性菌株为21株,均成功获得了分纯单克隆菌株。结论商品化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多重PCR试剂盒对于提高效率、减少繁重的工作量有帮助。
林杰郑恩惠杨劲松陈爱平
关键词:多重PCR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腹泻分子诊断
福氏志贺菌PFGE和MLVA分子分型方法的应用与评价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和评价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技术(MLVA)在福建地区福氏志贺菌研究中的应用。方法运用PFGE和MLVA技术对43株分离自福建地区的福氏志贺菌进行分子分型,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比较分型效果。结果 43株福氏志贺菌经PFGE分型后相似度在61.70%~100%之间,按照100%的相似水平可分为36个PFGE型,没有优势PFGE型别,分辨系数为0.992 2,存在4个优势簇(G1~G4);福氏志贺菌经MLVA分型后,按照100%的相似水平可分为41个MLVA型别,遗传关联度介于6.207%~100%之间,没有优势MLVA型别,分辨系数为0.997 8,得到5个优势基因群(Cluster1~5)。在最小生成树上,部分F4c与Fx亲缘关系较近,并都由F2a和F1a分支而来,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关系。结论两种分型方法的分辨率基本一致,PFGE分型结果与流行病学背景资料及血清型别基本吻合,MLVA在分析菌株种群进化关系上更具优势。
杨劲松陈爱平陈爱平罗朝晨陈建辉罗朝晨
关键词:福氏志贺菌PFGEMLVA遗传进化
基于MALDI-TOF-MS和MLVA技术对军团菌的鉴定和分型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4个地区军团菌的基因特征与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2013-2020年分离自福建省4个城市的32株9个血清型(Lp1、Lp3、Lp4、Lp5、Lp6、Lp7、Lp8、Lp9、L. micdadei)军团菌进行鉴定,结合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检测分析其中8个位点(lpsm1,lpsm3,lpsm13,lpsm17,lpsm19,lpsm33,lpsm34,lpsm35)对其中的13株Lp1进行分型。结果 32株军团菌均可通过MALDI-TOF MS检测到属种水平,鉴定分值平均值为2.04±0.16;通过蛋白聚类可以分为A、B、C 3个群;对其中的13株Lp1菌株进行MLVA分型,菌株间相似度为40.9%~87.5%,按照100%的相似水平可分为13个MLVA型,无优势MLVA型。Lp1 2013-25(7号菌)和Lp1 2013-14(9号菌)在MALDI-TOF MS和MLVA两种聚类均显示亲缘关系较近,并与其他菌株均存在差异。结论 MALDI-TOF MS技术可应用于军团菌的快速鉴定,但MALDI-TOF MS与MLVA用于军团菌的分子分型并不完全一致,可联合应用分析军团菌的群体遗传关系。
李曲文李盈盈郑恩惠郑恩惠杨劲松徐海滨
关键词:军团菌分子分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2005—2018年福建省人感染猪链球菌分离株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2005—2018年福建省分离到的猪链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对2005—2018年疫情分离的猪链球菌菌株进行相关常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MALDI-TOF MS)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猪链球菌相关的16S rRNA基因和部分毒力基因荚膜多糖(capsularpolysaccharide2J,cps2J)、溶菌酶释放蛋白(muramidase-releasedprotein,mrp)、溶血素(suilysin,sly)、胞外因子(extracellular protein factor,ef),同时检测猪链球菌7个管家基因(aro A、cpn60、dpr、gki、mut S、rec A、thr A)分析菌株相关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型别。结果10株菌株经鉴定均符合猪链球菌2型,16S rRNA基因和质谱鉴定均可鉴定到猪链球菌种水平,10株菌株对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均出现不同程度耐药现象;毒力基因携带模式以cps2J+ef+mrp+sly+/cps2J+ef+mrp+sly-/cps2J+ef+mrp-sly-/cps2J+ef+mrp-sly+多种模式并存。aro A-cpn60-dpr-gki-mut S-rec A-thr A基因等位基因谱为1-1-1-1-1-1-3,MLST分型均为ST7,而质谱聚类能将10株菌株分为3个不同的聚类型。结论福建省存在散发的猪链球菌2型感染病例,其主要为ST7且毒力基因携带模式具有多样性;MALDI-TOF MS在猪链球菌鉴定及蛋白聚类分型方面具有一定的快速、简便应用价值。
李曲文梁雪晨高亚东郑恩惠郑恩惠黄梦颖杨劲松
关键词:猪链球菌2型致病力
福建宋内志贺菌临床分离株MLVA分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评价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 analysis,MLVA)对福建地区宋内志贺菌的分型能力,为了解宋内志贺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疫情暴发时病原的溯源提供分析方法和基础数据。方法选择8个VNTR(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位点对68株临床分离株宋内志贺菌进行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MST),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分型结果。结果 68株宋内志贺菌经MLVA分型后遗传关联度在20.647%~100%之间,按照100%的相似水平可分为66个MLVA型,呈遗传多态性,分辨系数为0.9986;有6个优势基因群(G1~G6),表现出时间地区聚集性。在最小生成树中,芗城分离株显示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形成本土流行的优势克隆群;新罗分离株来源分散,存在少数优势基因簇。结论福建临床分离株宋内志贺菌具有基因多态性,MLVA方法对该菌有较好的分型能力,可用于研究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杨劲松陈爱平陈爱平罗朝晨郑恩惠罗朝晨
关键词:宋内志贺菌MLVA最小生成树遗传进化
福建省延平区及永安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监测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掌握福建省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流行特征,为防控腹泻病的流行和爆发提供依据。方法搜集2010-2015年延平区和永安市哨点医院腹泻病标本1 950份,接种于麦康凯(MaC)培养基,挑选平板上粉红色、光滑型菌落,采用常规分离培养和分子诊断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离鉴定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用SPSS 17.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共检出129株,总检出率为6.62%;EPEC检出65株,检出率为3.33%,其中aEPEC 61株,tEPEC4株;ETEC和EAEC均检出32株,检出率为1.64%;未检出EHEC和EIEC。男女DEC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腹泻患者按照年龄分为5组,DEC检出率分别为7.03%、4.60%、3.70%、7.28%和6.21%,各组EPEC、ETEC和EAEC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检出率最高的月份为8月和9月;农村和城市DEC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地区各类型DEC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建省DEC存在3种类型,以EPEC为主(其中aEPEC占绝对优势),8、9月是DEC高发月份,0~5岁婴幼儿组及成人组是DEC的高发人群,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DEC需要得到重视。
杨劲松郑恩惠林杰罗朝晨陈爱平
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多重PCR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