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婉辉
- 作品数:21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福州市2011—2018年女性乳腺癌死亡状况分析
- 2019年
- 目的了解福州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制定乳腺癌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福州市死因监测系统,按ICD—10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死因分类,对福州市2011—2018年女性乳腺癌死亡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2011—2018年福州市女性乳腺癌死亡1 494例,平均死亡率为7.63/10万,城市(10.82/10万)高于农村(5.4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232,P<0.001);40岁以上人群(14.95/10万)是乳腺癌死亡率高发人群。女性乳腺癌减寿率为1.00‰、潜在工作损失率1.29‰。结论乳腺癌是威胁福州市女性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 郑婉辉林辉
- 关键词:女性乳腺癌死亡率死因
- 福州市2011—2016年居民糖尿病死亡状况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了解福州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的原因分布,为制定糖尿病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调查法,按照ICD—10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死因分类,对福州市2011—2016年居民糖尿病死亡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2011—2016年福州市居民糖尿病死亡5 197例,平均死亡率为17.52/10万,其中女性高于男性(18.77/10万vs.16.33/10万,Z=5.019,P<0.001),城市高于农村(28.75/10万vs.10.43/10万,Z=36.719,P<0.001)。45岁以上人群是糖尿病死亡率高发人群。居民减寿率为0.39‰、潜在工作损失率0.60‰,糖尿病对男性患者潜在寿命损失(0.43‰vs.0.65‰)和潜在工作损失(0.36‰vs.0.54‰)的影响大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652,12.229,P<0.001)。结论糖尿病是威胁福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且对男性影响更大,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 郑婉辉林辉
- 关键词:糖尿病死亡率死因
- 福州市2018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福州市2018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和评价福州市2018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结合2018年福州市户籍人口数,计算福州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粗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构成比和0~74岁累积率等,分析主要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顺位。结果:2018年福州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88.36/10万,中标率为196.53/10万,世标率为190.15/10万,0~74岁累积率为21.91%。全市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0.72/10万,中标率为98.02/10万,世标率为96.55/10万,0~74岁累积率为11.10%。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为福州市最常见恶性肿瘤,男性发病前五位恶性肿瘤是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女性是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结论:2018年福州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福建省水平相当,胃癌的发病顺位高于福建省,肝癌和食管癌的顺位低于福建省。肺癌、女性乳腺癌、胃癌是福州市最主要的恶性肿瘤,是福州市防控的重点。
- 李红徐幽琼郑婉辉陆璐
- 关键词: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 2005—2008年福州市城区居民脑血管疾病死因分析
- 2010年
- 目的分析福州市城区居民脑血管疾病死因分布,为制定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ICD-10的标准和方法对该市2005—2008年城区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进行死因分类。结果 2005—2008年福州市城区居民脑血管疾病平均死亡率为85.3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8.98/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u=4.71,P<0.001)。脑血管疾病死亡占全死因的20.82%,居各种死亡原因第2位。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死亡病例集中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的96.28%。市区居民减寿率为0.180%,脑血管疾病对男性潜在寿命损失的影响较女性大,分别为0.240%,0.117%。结论脑血管疾病是福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且对男性影响更大。
- 郑婉辉林辉郑萍
-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死因
- 福州市城区2004~2006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了解福州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原因分布,为制定恶性肿瘤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按ICD-10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死因分类,对福州市2004~2006年城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2004~2006年福州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104.94/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胃癌、肝癌、肺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食管癌。[结论]恶性肿瘤是威胁福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 郑婉辉林辉郑萍
-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死因分析
- 2011-2014年福州市居民心脏病死亡情况
- 2016年
- 目的了解福州市居民心脏病死亡的原因分布,为制定心脏病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按ICD-10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死因分类,对福州市2011—2014年居民心脏病死亡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2011—2014年福州市居民心脏病死亡16 505例,平均死亡率为84.83/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3位死因依次为急性心梗死、其他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45岁以上人群是心脏病死亡率高发人群。居民减寿率为3.01‰,潜在工作损失率为2.63‰,男性心脏病潜在寿命损失率和潜在工作损失率分别为3.98‰和3.49‰,女性分别为1.98‰和1.72‰。结论心脏病是威胁福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且对男性影响更大,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心脏病的发生。
- 郑婉辉林辉
- 关键词:心脏病死亡率死因
- 福州市2011—2018年居民肝癌死亡状况分析
- 2019年
- 目的了解福州市居民肝癌死亡率水平、三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对居民潜在寿命损失和潜在工作损失的影响,为制定肝癌的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按ICD-10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死因分类,对福州市2011—2018年居民肝癌死亡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2011—2018年福州市居民肝癌死亡10 531例,平均死亡率为26.25/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600,P<0.001);农村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075,P<0.001);40岁以上人群是肝癌死亡率高发人群。居民减寿率为2.69‰、潜在工作损失率3.60‰,肝癌对男性潜在寿命损失和潜在工作损失的影响较女性大,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为4.38‰和0.92‰,潜在工作损失(WYPLL)为5.85‰和1.25‰。结论肝癌是威胁福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且对男性影响更大,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肝癌的发生。
- 郑婉辉林辉
- 关键词:肺癌死亡率死因
- 福州市2014—2019年宫颈癌死亡流行趋势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福州市宫颈癌死亡率的变化特征及趋势,为福州市宫颈癌的防治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按ICD-10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死因分类,对福州市2014—2019年宫颈癌死亡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2014—2019年福州市宫颈癌共死亡782例,平均死亡率为4.15/10万,农村(4.78/10万)高于城市(2.8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69,P<0.001);40岁以上人群(8.26/10万)是宫颈癌死亡率高发人群。宫颈癌减寿率为0.48‰、潜在工作损失率0.64‰。结论福州市宫颈癌死亡率呈波动上升趋势,死亡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应建立适宜我市的宫颈癌综合防控体系,预防或减少宫颈癌的发生。
- 郑婉辉林辉
- 关键词:女性宫颈癌死亡率死因
- 福州市2011—2015年0~14岁儿童死亡状况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了解福州市0~14岁儿童死因分布,为制定儿童疾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按ICD-10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死因分类,对福州市2011—2015年0~14岁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2011—2015年福州市0~14岁儿童死亡1 470例,平均死亡率为39.80/10万,男性(44.24/10万)高于女性(34.4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0,P<0.01)。0~岁组婴儿死亡率最高,为314.37/10万,其中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1.25%。前五位死因依次为损伤中毒、围生期病、先天异常、恶性肿瘤、呼吸系病。淹死、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是损伤中毒的前3位死因。结论预防淹死、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等发生,积极做好围生期病、先天异常的预防和干预工作,预防或减少0~14岁儿童死亡的发生。
- 郑婉辉林辉
- 关键词:儿童损伤中毒
- 福州市2011—2018年居民胃癌死亡及减寿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福州市居民胃癌死亡的原因分布,为制定胃癌的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按ICD—10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死因分类,对福州市2011—2018年居民胃癌死亡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2011—2018年福州市居民胃癌死亡11318例,平均死亡率为28.21/10万,男性高于女性(Z=41.682,P<0.001),城市略高于农村(Z=0.404,P>0.05);45岁以上人群是胃癌死亡率高发人群。居民减寿率为1.39‰、潜在工作损失率2.05‰,胃癌对男性潜在寿命损失和潜在工作损失的影响较女性大,分别为1.80‰和2.73‰,0.96‰和1.33‰。结论胃癌是威胁福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且对男性影响更大,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胃癌的发生。
- 郑婉辉林辉
- 关键词:胃癌死亡率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