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浩

作品数:26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切除
  • 10篇切除术
  • 9篇细胞
  • 8篇腹腔
  • 7篇腹腔镜
  • 7篇肝切除
  • 6篇手术
  • 6篇肝细胞
  • 5篇预后
  • 5篇细胞癌
  • 5篇消融
  • 5篇肝切除术
  • 5篇肝细胞癌
  • 4篇射频
  • 4篇射频消融
  • 4篇肿瘤
  • 4篇达芬奇
  • 3篇消融术
  • 3篇静脉
  • 3篇达芬奇机器人

机构

  • 26篇青岛大学
  • 1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德岛大学
  • 1篇青岛市即墨区...
  • 1篇青岛海信医疗...

作者

  • 26篇邹浩
  • 9篇孙传东
  • 6篇王畅
  • 6篇韩冰
  • 5篇冯玉杰
  • 5篇张炳远
  • 5篇吴力群
  • 4篇胡骁
  • 3篇马凯
  • 3篇邱法波
  • 2篇王祖森
  • 2篇曹景玉
  • 2篇舒宝军
  • 2篇郭卫东
  • 2篇张顺
  • 1篇王茜
  • 1篇郑岩
  • 1篇孙良金
  • 1篇陈鹏
  • 1篇王弥

传媒

  • 3篇精准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中华腔镜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机器人外科学...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2
  • 2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具有内镜设备保护功能的腹腔镜套管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内镜设备保护功能的腹腔镜套管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一侧设置有底座,所述针体外侧设置有外套管,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针座,所述外套管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外套管内腔设置有防护块,所述防护块两侧均固定...
邹浩王畅朱呈瞻
文献传递
三维医学重建联合达芬奇机器人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总结CAS三维医学重建联合达芬奇机器人肝切除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2019年3月行CAS三维医学重建联合达芬奇机器人肝切除术10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07例中105例完成机器人下肝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1.9%。平均手术时间(235.3±35.2)min,术中失血量(144.0±18.6)mL,术中输血比例为9.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1%,术后住院时间为(7.5±2.3)d。11例肝胆管结石病病人术中结石清除率为95.5%。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为2~50个月,平均(21.8±13.0)个月,69例恶性肿瘤中18例复发,其中5例死亡,13例带瘤生存,其余51例健康生存,无复发转移;11例肝胆管结石病人均无复发,2例出现胆管炎症状,接受药物治疗后好转。结论针对性地应用CAS三维医学重建技术有助于肝脏外科疾病病人的术前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病灶可切性分析,并可缩短术中决策时间、进行术中指导等,从而降低手术风险。CAS三维医学重建联合达芬奇机器人行肝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具有微创手术的优势。
宋孟锜李碧露韩冰吴泽华王祖森邹浩胡骁朱呈瞻徐永政席跃孙传东
关键词:肝切除术机器人手术达芬奇机器人
腹腔镜下肝脏右尾状叶巨大肿瘤切除1例
2025年
患者,女,28岁,因“查体发现肝占位2个月”入我院。患者无明显不适,一般情况可;体格检查无异常,腹部平软,未扪及肿块,无肝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及肿瘤标志物均处于正常范围。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上腹部增强CT与MR检查均提示肝尾状叶存在60 mm×61 mm×56 mm大小占位性病灶(图1),患者入院诊断为肝占位性病变。依据上述诊断,以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对患者肝脏行三维医学重建并充分模拟肝脏切除手术(图2),鉴于如下原因予行腹腔镜下肝脏病损切除术:①肿瘤体积大(>5 cm)且位置特殊,位于肝脏右尾状叶,毗邻下腔静脉及门静脉等重要血管,影像学上呈外生性生长,已见占位推挤效应;②随访观察2个月发现肿瘤体积较前略增大;③发现肝脏占位后患者精神处于焦虑状态,已影响正常生活。故排除相关手术禁忌证,并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腹腔镜下肝脏病损切除术。
刘洪亮孙传东田蓝天江竹筠徐泽江邹浩
关键词:下腔静脉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Warshaw术的临床疗效分析以及学习曲线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Warshaw术的临床疗效,并绘制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连续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Warshaw手术的91例胰体尾部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70例,年龄(50.2±14.3)岁。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资料。以手术例数为横坐标,手术时间的累积和检验(CUSUM)值为纵坐标,绘制学习曲线,分析学习曲线,绘制线性拟合线,选取决定系数最大的模型为最佳拟合模型。以CUSUM学习曲线图的拐点为分界点,将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学习提高期和熟练掌握期,比较两个阶段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91例患者均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系统顺利完成了Warshaw手术,均实现了R0切缘,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无因术后脾梗死而二次手术的病例。9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27.84±76.68)min。CUSUM学习曲线的最佳拟合方程为:CUSUM=0.005640X 3-1.501X 2+92.59X-183.1。CUSUM学习曲线显示,39例为曲线的拐点,以其为分界点,将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1~39例患者分为学习提高期;第40~91例患者分为熟练掌握期。与学习提高期患者相比,熟练掌握期患者的手术时间[(203.0±75.6)min比(260.9±65.5)min]、术中出血量[50.0(20.0,50.0)ml比100.0(50.0,100.0)ml]、术后带管时间[(8.7±2.4)d比(10.8±3.2)d]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Warshaw术治疗胰体尾部占位患者安全可行,在推广该术式时,术者需经历39例左右的学习成长周期后,方可较为熟练掌握该术式。
刘洪亮郝启胜王茜程梦醒邱法波田蓝天周斌邹浩
关键词:胰腺肿瘤疗效
复发性肝细胞癌病人RFA治疗后总体生存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影响复发性肝细胞癌(HCC)病人射频消融(RFA)治疗后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5年8月在我院因复发性HCC行RFA治疗7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对可能影响复发性HCC病人RFA治疗后总体生存的消融时及首次肝切除时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并将P<0.05的单因素引入Cox回归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72例病人中位随访时间28.6个月(4.4~76.6个月)。复发性HCC病人RFA后的1、2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6%、78.1%和63.4%。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乙肝病毒(HBV)相关HCC病人未行抗病毒治疗、伴门静脉高压症和首次肝切除至复发时间≤6.0个月是影响复发性HCC病人RFA治疗后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X^2=3.968~11.752,P<0.05);首次HCC肝切除时血清甲胎蛋白>20μg/L、血清C反应蛋白>5 mg/L亦是复发性HCC病人RFA治疗后生存差的影响因素(X^2=4.026、5.403,P<0.05)。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HBV相关HCC病人未行抗病毒治疗是影响复发性HCC病人RFA治疗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R=4.673,P<0.05)。结论 RFA是治疗复发性HCC的有效方式之一,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HBV阳性的复发性HCC病人行RFA治疗后的总体生存状况。
杨振鹏邹浩袁廷东何兵吴力群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抗病毒药
肝部分切除术后影响肝再生的临床病理学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肝脏再生是肝脏组织损失后剩余肝脏组织恢复肝脏体积和功能的复杂有序的病理生理过程。肝部分切除术后残余肝脏可以通过一系列复杂有序的调控机制迅速再生,恢复肝脏体积。然而,肝硬化、高龄、脂肪性肝病、门静脉高压症、残余肝脏体积大小及黄疸等临床病理学因素均会影响肝部分切除术后肝脏的再生过程。特别是存在各种急、慢性肝损伤的患者,常因肝再生能力不足而在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从而限制了肝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本文就肝部分切除后影响肝脏再生的常见病理学因素及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陈述海董冰子冯玉杰邹浩康晓亮张炳远朱呈瞻
关键词:肝再生肝部分切除术肝硬化
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预后暨与肝切除术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目的: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具有微创和有效的优势,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综合性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射频消融治疗后的无瘤生...
邹浩
关键词:肝细胞癌射频消融肝切除术预后评估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作用与调控β-catenin及C-myc表达的关系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增殖抑制及促进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为其应用于肝癌的药物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方法:以DHA浓度0μg/mL为阴性对照,设置浓度为15、30、45、60、75μg/mL的实验组.采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DHA对HepG2细胞生长的相对抑制率及凋亡情况,并运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分别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分析不同浓度DHA作用前后β-连环蛋白(β-catenin)及C-myc表达量的变化.结果:CCK-8实验表明DHA在体外能抑制H e p G2细胞生长,在D H A作用浓度为0-45μg/mL,作用时间24 h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生长抑制率最高达90.7%.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作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发现DHA可促进HepG2细胞凋亡,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荧光定量PCR显示DHA可下调HepG2细胞中C-myc基因表达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C-myc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各实验者组之间β-caten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显示DHA可降低HepG2细胞β-catenin、C-myc蛋白质的表达量.结论:DHA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生长增殖抑制及促进凋亡的作用,与其降低β-catenin蛋白质水平进而下调C-myc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李衍彦范友杰邹浩姜海涛李洁旭孙良金曹景玉
关键词:肝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一种妇科疾病检查内部用药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妇科疾病检查内部用药装置,涉及妇科疾病技术领域,其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左侧面的前后两侧开设有两个滑槽,且每个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且两个滑块的左侧面分别与两个固定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固定块的...
王畅邹浩杨红娟孙腾
文献传递
微创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预后的初步比较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为96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情况(年龄、性别、黄疸、BMI、CA19-9、淋巴结有无肿大、术前合并症)、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相关指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胰瘘、胃瘫、术后出血、死亡等)。根据学习曲线进一步将微创组分为初期组与进步组,比较两亚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死亡率、胃瘫发生率及Clavien-Dindo分级3/4级并发症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胰瘘发生率优于开放组(P<0.05),但术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两亚组中,进步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初期组(P<0.05)。结论: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可行,不仅可有效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还能减少肺部、切口相关并发症,降低胰瘘发生率。但微创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出血发生率高,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在突破技术节点、跨越较长的学习曲线后,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较好的选择。
陈鹏周斌孙传东邱法波张炳远郭卫东徐永政谈震宋孟锜曹景玉胡维昱韩冰张顺吴力群王祖森胡骁田蓝天冯玉杰邹浩朱呈瞻吴泽华马凯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检查剖腹术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