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亦杨

作品数:39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艺术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1篇艺术
  • 8篇当代艺术
  • 6篇视觉
  • 6篇文化
  • 6篇绘画
  • 5篇艺术家
  • 5篇视觉文化
  • 5篇术家
  • 3篇艺术界
  • 3篇影像
  • 3篇前卫
  • 3篇美学
  • 2篇形式主义
  • 2篇艺术潮流
  • 2篇艺术创作
  • 2篇艺术批评
  • 2篇艺术史
  • 2篇艺术研究
  • 2篇影像艺术
  • 2篇中国艺术

机构

  • 36篇中央美术学院
  • 2篇悉尼大学
  • 2篇中国美术家协...
  • 1篇江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38篇邵亦杨
  • 1篇孙峥

传媒

  • 11篇美术研究
  • 6篇美术观察
  • 5篇世界美术
  • 4篇文艺研究
  • 3篇美术
  • 2篇美术大观
  • 1篇荣宝斋
  • 1篇缤纷
  • 1篇上海艺术家
  • 1篇丝绸
  • 1篇西北美术(西...
  • 1篇上海文化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艺术与学院体制
2019年
西方有这样一种看法,他们认为中国的现代艺术都是反学院式的。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中国的现代艺术发源于体制与学院当中,几乎不可能举出任何一位艺术家在80年代既不是学院培养出的也不是体制内的画家。在体制外没有画廊、没有私人收藏的时候,几乎没有画家能够生存。
邵亦杨邵亦杨
关键词:错字
现代之路——1865-1945的美国绘画被引量:3
2018年
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期,是美国社会和文化走向现代的重要变革期,在这个变革中,艺术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什么是美国艺术?现代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开创美国自己的现代艺术?在美国艺术走向现代的过程中,这些问题不只是艺术家对于现代艺术的追问,也是对于美国身份的追问。
邵亦杨
关键词:美国社会现代艺术绘画文化走向艺术家
变装、恋物癖和卑贱--尼基·德·圣法勒射击艺术研究
2023年
本文以法裔美籍艺术家尼基·德·圣法勒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艺术家在上个世纪60年代早期的新现实主义运动中的射击艺术实践,圣法勒与她的射击艺术通过对变装、恋物癖和“卑贱”的演示批评,在当时初期的女权主义艺术中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圣法勒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具有阳刚气质的女性艺术家,后来又将自己物化成一个恋物对象,或说成是一个男性凝视下的阳具符号,本文试分析她的这两种变装行为看似是矛盾的,但却能够在她的艺术实践之中自洽的原因所在。
张沈彤邵亦杨
关键词:恋物癖克里斯蒂娃女权主义
为了震惊而震惊?——从英国青年艺术看当代前卫艺术问题被引量:2
2006年
邵亦杨
关键词:艺术问题消费社会
yBa与后前卫——从英国青年艺术现象看西方当代视觉文化的论争被引量:5
2005年
本文通过对西方当代艺术中出现的一些极端的艺术现象,特别是青年英国艺术(yBa)现象及它所代表的“感性!”展的概述,探讨了当代艺术中出现的“后前卫”这种新的视觉艺术趋势,透视其历史文本、美学渊源和社会效应,特别分析了它与西方文化中“震惊美学”和“黑色文化”的关系,论述了它在当代社会文化、美学情境和资本运作中的问题。
邵亦杨
关键词:艺术现象前卫美学渊源视觉文化历史文本论争
可见与不可见
塞格尔、隋建国、展望和姜杰分别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看”与“被看”、“可见”与“不可见”的问题。他们既不逃避现实,也不冷嘲热讽,而是通过作品与观众的交流,制造在场感,破除感知的幻觉,追求个人感觉的自由,揭穿“观看”和“被看...
邵亦杨
关键词:艺术创作情感表达视觉效果
后现代主义之后?——残酷的与温柔的现实影像
2006年
邵亦杨
关键词:影像温柔艺术家所有人
形式和反形式——视觉文化中的形与无形被引量:6
2007年
“所有的形式都是看着我们的面孔”--塞尔日·达内(Serge Daney) 在当代的视觉艺术中,形式的面目变幻莫测,令人捉摸不定,仿佛在和我们捉迷藏,就象法国电影批评家塞尔日·达内(Serge Daney)形容的那样,“所有的形式都是看着我们的面孔”。如果说形式看着我们,我们又如何看待形式呢?形式的存在方式难以避免时间性与目的性的制约。人们看待形式的方法也是一样。每当艺术观念有所变化,人们的看法便会随之改变。
邵亦杨
关键词:视觉文化视觉艺术艺术观念批评家目的性
当代性的追求——阿甘本论当代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以哲学家阿甘本关于当代性的理论为基础,从艺术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角度,通过具体的历史例证,分析有关当代性与当代艺术的问题,论证当代性如何超越现代性,打破欧洲中心论及其时空逻辑,并探讨在全球化时代增进与世界对话的意义。
邵亦杨
德国当代艺术的新活力被引量:3
2018年
全球化时代以来,当代艺术界的主宰者大都是英美艺术家,比如安迪·沃霍(Andy Warhol)、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然而,近年来德国艺术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特别是德国战后绘画大师们的作品,在最近几年引领当代艺术潮流,
邵亦杨
关键词:当代艺术艺术潮流艺术家艺术界杰克逊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