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运胜
-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如影随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人类学
- 2014年
- 一、引言
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与由孔德所开创,经涂尔干、韦伯、帕森斯等人而发展起来的注重对社会秩序与社会整合的理论路径不同,马克思主义更加强凋以社会批判为己任,强调不同阶级的冲突与斗争,具有明显的激进倾向。虽然马克思主义不断遭遇挑战和批判,但事实上却影响了许多社会理论家。因此,
- 邱运胜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史社会批判社会整合社会秩序
- 云南文山州丘北僰人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4
- 2010年
- 文章在梳理古代文献有关僰人的记载及探析僰人分布格局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学术界对丘北僰人族源族属、风俗习惯、遗传基因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并提出几点初步研究设想。
- 邱运胜
- 滇南地方社会、彝族祖先记忆与文化认同——基于地方志和彝汉文碑记的考察被引量:1
- 2016年
- 藏缅语族、壮侗语族族群先民曾是历史上滇南的人群分布主体。元代以降,滇南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统辖,儒学随之兴起。地方志显示,明清两代,滇南儒家文化一度繁盛,对彝族传统文化的涵化影响较为显著。清乾隆年间,彝族尼苏人当中的一支,在族群精英的操持下,由普姓"恢复"为孔姓。《族谱明辨纪略》、《孔卓墓志铭》、《则旧孔氏汉彝文碑记》等彝汉文碑记成为孔姓彝族人建构孔子祖先记忆的重要资源。通过分析以上碑记资料,描述该族群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和维系彝族族群认同的努力。孔姓彝族人的个案是滇南地方社会文化多样性的真实反映。
- 邱运胜
- 关键词:彝族孔氏文化认同
- 昆明北郊上坝村胜景寺庙会田野调查报告
- 2010年
- 胜景寺庙会是昆明北郊盘龙江上游上坝村宗教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逻辑将庙会的主要环节、仪式过程、人际交往、组织运作串联在一起,共同构成富含大量民俗文化事象的乡村集体生活文化。由于胜景寺坐落在松华坝水库保护区内,其庙会运行存在着一种公共水源保护与民间宗教活动于空间上的互动关系。寺庙方与水库方在水源保护意识的共同促使下,于库区内外采取互相协作的策略,从而达到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
- 邱运胜
- 关键词:庙会田野调查水源保护互动空间
- 彝族孤人支系族群认同与“僰人后裔”身份建构被引量:2
- 2014年
- 20世纪60年代民族识别后,分布在云南东南部的孤人被划入彝族。孤人集体记忆、语言、服饰有其文化独特性,在地方性的族群互动情境中建构孤人族群认同意识,并对彝族身份感到疑惑。民族识别后的50年,体现国家权力的制度安排使部分孤人已经接受彝族支系的身份认同。孤人在认同彝族与认同孤人之间表现出层次性和情境性。近年来,孤人被地方精英发明为"古代僰人后裔",孤人认同意识又得以强化。孤人的个案反映出国家族属认定、族群自我表述、社会变迁因素对族群认同建构的影响,可为今后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支系族群与尚未识别族群提供参考。
- 邱运胜
- 关键词:社会变迁族群认同僰人
- 女性丧葬习俗与姻亲亲属实践——以云南异龙湖沿岸为例被引量:1
- 2018年
- 因婚姻交换产生的姻亲亲属关系在云南地区丧葬活动中的作用,较少受到亲属制度意义上的讨论与分析。通过对滇南异龙湖沿岸地区丧葬习俗的田野考察,从出嫁女性逝者原生家庭的亲属,即外家人的视角,对葬礼吊唁前的准备、家祭、灵前《绕棺花》献唱、出殡过程中的狮子舞和烟盒舞表演、'开堂点主'仪式,以及葬礼结束后的'道别'仪式等丧葬活动全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录和描述,指出葬礼中的姻亲亲属所具备的贵宾和外人的双重属性是血缘亲和性的反映,随着婚姻模式和家庭组织愈发呈现'双边化'的特征,姻亲亲属关系在民间习俗中的角色变化应得到更多关注。
- 邱运胜
- 关键词:姻亲关系亲属制度丧葬习俗人生仪礼
- 文化融合与祖先记忆——滇南孔姓彝族人的个案考察被引量:3
- 2016年
- 明清时期,滇南地方社会儒家文化兴盛,与各民族传统文化发生融合,并对各民族间的交流、互动产生影响。代表中央王权的临安府与彝族纳楼土司的政治角力亦相伴始终。清乾隆年间,彝族尼苏人中的一支由普姓"恢复"为孔姓,建构孔子祖先记忆。文章依据口述记忆、碑刻墓志铭及田野调查资料,简要勾勒出孔姓彝族人孔氏祖先记忆的社会历史脉络,分析其改姓的行动逻辑,指出这一现象与滇南地方社会发展进程紧密相关,是文化多样性交融的具体体现。
- 邱运胜
- 关键词:彝族孔氏家族文化融合
- 彝族十月年的历史与变迁探析被引量:2
- 2010年
- 彝族十月年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与彝族十月太阳历有着密切联系。自古以来,彝族十月年期间彝族人民拜祖、祈福、迎新、拜年等节日活动使十月年成为彝族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彝族十月年的参与主体、仪式程序发生了显著变迁,国家权力和市场因素的介入使其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
- 邱运胜
- 关键词:彝族
- 三七种植与乡村社会文化——以云南建水宁寨彝族村为个案被引量:2
- 2014年
- 三七,作为近年进入云南南部山区宁寨彝族村的农作物,它带来的影响渗透到当地乡村社会与文化的多个面向。以三七种植为中心,宁寨村民从原有的亲属制度中再生产出了一种基于姻亲亲属关系的三七地合作经营模式,同时也建立了与村寨外界互动、交往的新的社会关系网络。与三七有关的仪式、歌谣、药膳、行话等文化事象随之被创造或习得。当地人对财富梦想也有了新的诠释。三七种植、交易中存在的风险将可能对农户的生产、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这是当下值得关注的问题。
- 邱运胜
- 关键词:农作物彝族农村社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