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邰伯军

作品数:32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肝癌
  • 13篇细胞
  • 11篇肝细胞
  • 10篇肝炎
  • 8篇蛋白
  • 7篇肝癌组织
  • 7篇癌组织
  • 7篇病毒
  • 6篇基因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细胞癌
  • 5篇免疫
  • 5篇肝细胞癌
  • 4篇血管
  • 4篇血清
  • 4篇肝炎病毒
  • 3篇转录
  • 3篇细胞性
  • 3篇磷脂酰肌醇

机构

  • 29篇南通大学
  • 3篇南通医学院附...
  • 2篇海安市人民医...
  • 1篇南通大学第二...

作者

  • 32篇邰伯军
  • 23篇姚登福
  • 11篇邱历伟
  • 7篇吴玮
  • 7篇吴信华
  • 7篇姚敏
  • 6篇蒋道荣
  • 4篇章建国
  • 4篇赛文莉
  • 4篇杨君伶
  • 4篇邹黎
  • 4篇顾宇峰
  • 3篇董志珍
  • 3篇时运
  • 3篇姚宁华
  • 3篇苏小琴
  • 3篇蔚丹丹
  • 2篇赵华
  • 2篇陈洁
  • 2篇张弦

传媒

  • 7篇交通医学
  • 4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南通医学院学...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2006世界...
  • 1篇第五届全国肝...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0
  • 1篇199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和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异常与肝癌诊断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FIGF)-Ⅱ异常表达对肝癌(HCC)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收集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肝癌(146例)、肝硬化(25例)、慢性肝炎(30例)、非肝肿瘤患者(19例)和正常对照者(30例)的血TGF-β1和FIGF-Ⅱ水平,分析两者在HCC早期诊断和鉴别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HCC患者血TGF-β1和FIGF-Ⅱ呈异常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肝硬化、慢性肝炎和非肝肿瘤组(P<0.05);如以血TGF-β1浓度>1.2μg/L、FIGF-Ⅱ浓度>6.0μg/L为界,肝癌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8.4%和76.0%,特异度分别为89.2%和79.7%;两者与血AFP浓度、肿块大小均无相关,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HCC诊断阳性率。结论血TGF-β1和FIGF-Ⅱ的表达异常与肝癌形成有关,两者的分析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和鉴别。
邰伯军姚登福邱历伟陆园园姜华于洪波
关键词:肝肿瘤转化生长因子Β生长调节素类
2010至2015年南通地区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2010至2015年南通市人群戊肝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感染状况及流行特点,为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诊并作HEV血清学检测的病例6 77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血清抗HEV抗体(IgM、IgG)。对不同年度、年龄、性别人群的HEV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戊肝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6年间,6 772例受测试者抗HEV抗体(IgM/IgG)总阳性率为3.35%(227例);2010至2015年各年度人群血清HE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2%、1.74%、3.53%、0.90%、3.50%、2.13%。20岁以下、20~29岁、30~39岁、40~49岁和50~59岁年龄段人群血清HEV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01);59岁以后各年龄段人群血清HEV抗体阳性率逐步下降。男性抗HEV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P=0.001)。227例血清抗HEV抗体阳性者中,显性感染率为72.25%;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病率显著高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发病率(P=0.001)。HEV感染者中,HBV-HEV重叠感染率为21.15%,HCV-HEV重叠感染率为0.88%;HAV-HEV重叠感染率为0.44%。HBV-HEV重叠感染的戊肝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与单纯戊肝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单纯戊肝组(P<0.01)。结论:2010年南通市人群HEV感染率为6.92%,此后5年HEV感染率维持在较低水平(0.90%~3.53%)。男性较女性更易感染HEV;40~59岁人群具有相对较高的HEV感染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HEV感染后,多数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可致肝损伤加重。
顾宇峰谭晓慧杨婷邰伯军汤伟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血清流行病学凝血酶原活动度
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
2010年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改变及相互关系。方法:以含0.05%2-乙酰氨基芴(2-FAA)颗粒饲料连续喂饲雄性SD大鼠12周诱发肝细胞癌变,在此过程中以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VEGF的表达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组织学证实SD大鼠在喂饲2-FAA后,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及肝细胞癌(HCC)的变化;肝细胞中VEGF呈粽色阳性颗粒,主要存在于细胞浆,偶见于细胞核;癌变过程中VEGF表达率和VEGF/β-actin比率分别为:对照组25%和0.16±0.02、肝细胞变性组88.9%和0.29±0.04、癌前病变组100%和0.52±0.03及癌变组100%和0.84±0.02;VEGF表达在蛋白水平均随着病理组织学的改变呈梯度增加,表现为癌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肝细胞变性组(P<0.05);肝癌中VEGF在肝细胞内呈强阳性表达;肝组织与血清VEGF的动态改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85,t=8.00,P<0.01)。结论:VEGF表达异常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表达增加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也是肝癌治疗的分子靶目标。
邰伯军姚登福邱历伟李珊珊卞银珠姚宁华
关键词:肝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印迹酶联免疫吸附法
一种依帕司他在制备胰腺癌药物中的应用及对胰腺癌细胞分泌外泌体的抑制作用的验证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依帕司他在制备胰腺癌药物中的应用,胰腺癌药物应用于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外泌体分泌。一种抗胰腺癌的药品组合物,药品组合物含有依帕司他。所述药品组合物应用于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外泌体分泌。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依帕司...
肖明兵焦钰洁季洁范义辉邰伯军谭忠华倪温慨陈晓君纪易斐
文献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CD44定量检测及其临床价值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定量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CD44表达并比较分析。方法于2018年5月至10月间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慢性肝病伴/不伴NAFLD患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以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以流式细胞术分析CD44阳性细胞比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CD44水平,常规分析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活性,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生物化学指标;并按自身配对法收集肝癌伴/不伴NAFLD患者术后癌及癌旁组织,以蛋白质印迹法和组织化学法分析并以CD44积分光密度进行比较。用Image pro plus 6.0、Image J、Graphpad prism 5.0和Photoshop分析统计和绘制图片,Microsoft Excel和IBM SPSS Statistics 23软件分析及绘制表格,用独立样本t检验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NAFLD患者伴肝细胞损伤、血脂异常;NAFLD患者、慢性肝病患者血清CD44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NAFLD患者CD44阳性淋巴细胞比率为(78.19%±16.33%),慢性乙型肝炎组为(68.47%±20.91%),均高于对照组(46.51%±20.52%);慢性乙型肝炎伴脂肪变组CD44浓度(181.42±49.36)ng/ml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CD44浓度(142.52±53.87)ng/ml和正常对照组(99.47±15.23)ng/ml;肝癌组CD44/GAPDH比值(1.306±0.614)显著高于癌旁组(0.477±0.291),两组比较,t=3.451,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FLD相关肝癌组CD44的积分吸光度值为25.721±5.881,癌旁组积分吸光度值为14.155±4.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44,P<0.001);肝细胞肝癌患者血CD44高表达的病理特征表现与HBV感染、肿瘤大小、单/多中心、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级、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癌栓和肝外转移等显著相关;肝细胞肝癌伴NAFLD患者血CD44(234.62±69.40)ng/ml,显著高于不伴NAFLD患者(186.49±58.89)ng/ml(t=-3.191,P=0.002),但肝细胞肝癌患者伴NAFLD的血CD44高/低组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方淼姚敏杨君伶王理孙建英巫梦娜姚登福邰伯军
关键词:肝疾病信号分子
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素-2的动态表达与改变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素-2(Ang-2)的动态改变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诱发雄性SD大鼠肝细胞癌变,观察癌变过程中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Ang-2和VEGF动态表达及相互关系。结果:诱癌过程中鼠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及肝癌形成的动态变化;血Ang-2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为105.23±19.23ng/L、肝细胞变性组为140.17±25.16ng/L、癌前病变组为203.75±23.83ng/L和癌变组为222.39±23.31ng/L,随着病理组织学的改变呈梯度增加,肝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变性组(P<0.001);癌变过程中Ang-2与VEGF的动态改变呈显著正相关(r=0.785,t=8.00,P=0.000)。结论:肝细胞癌变过程中Ang-2及VEGF呈过表达状态,肝癌的发生发展与新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赛文莉姚登福邱历伟姚宁华邰伯军吴玮杨君伶
关键词:肝癌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酶联免疫吸附法
苦黄联合思美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苦黄联合思美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97例,随机分联合组45例,苦黄组24例,思美泰组28例,3组均给予内科基本治疗方案,苦黄组在基础治疗中加用苦黄注射液40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静脉滴注;思美泰组在基础治疗中加用1.0g思美泰针剂加入250m 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联合组在原有基础治疗上联合苦黄组及思美泰组治疗,3组均1天/次,疗程为4周。记录治疗2周、4周时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时,联合组、苦黄组、思美泰组TBIL值分别为18.02±5.53 umol/L、35.67±13.52 umol/L、30.20±12.35 umol/L,联合组下降与苦黄组及思美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联合组、苦黄组、思美泰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8%、83.33%、85.71%,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苦黄组及思美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黄联合思美泰对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比单用苦黄或思美泰治疗更有疗效。
邰伯军顾宇峰
关键词:苦黄注射液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
肝癌组织HSPgp96表达与HBV DNA复制及病理学特征研究
目的:分析热休克蛋白(HSP)gp96在人肝细胞性肝癌(HCC)及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0例HCC癌灶组及其自身对照的非癌组 HSPgp96的表达,...
吴信华姚登福邰伯军章建国邱历伟吴玮
文献传递
非甲-庚型肝炎患者TTV D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2008年
目的:探讨在非甲-庚型肝炎患者中TTV的感染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178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TTV DNA。结果:178例肝炎患者中TTV DNA阳性64例(36.0%)。结论:TTV感染与急、慢性肝炎有关,可能是非甲-庚型肝炎的病因之一。
赵华蒋道荣姚登福邰伯军张弦
关键词:输血传播病毒非甲-庚型肝炎聚合酶链反应
癌胚性TUFT1过表达及基因转录干预对肝细胞癌的抑制作用
2024年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釉丛蛋白(tuftelin,TUFT1)表达及基因转录干预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术后HCC组织和癌旁组织,分析TUFT1表达;从不同肝癌细胞和对照肝LO2细胞株中提取TUFT1,以免疫印迹法筛选TUFT1低或过表达的癌细胞株;将已构建含TUFT1基因或干扰TUFT1-shRNA3的慢病毒质粒,分别转染低或过表达TUFT1的癌细胞株,以CCK-8法、划痕、Transwell法、流式细胞术等分析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将稳定表达TUFT1的两种细胞株皮下接种裸鼠,分析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肝癌组织TUFT1过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膜。肝癌组TUFT1阳性率为87.1%,均显著高于癌旁组(χ^(2)=18.563,P<0.001);肝癌细胞株中TUFT1表达明显高于LO2细胞(P<0.001)。体外研究,以有效的TUFT1-shRNA3质粒,转染高TUFT1表达的MHCC-97H细胞,在TUFT1功能丧失后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抑制,凋亡率升高;以插入TUFT1基因的质粒,转染低TUFT1表达的Hep3B细胞,在TUFT1功能获得后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增强。体内研究,将功能丧失的MHCC-97H细胞于裸鼠皮下接种,移植瘤中TUFT1下调,并显著抑制瘤体生长(Z=12.000,P<0.01)。结论TUFT1为癌胚性蛋白,对其干预有望成为潜在的HCC治疗的分子靶目标。
巫梦娜方蓉菲邰伯军谢群徐敏赛文莉姚登福姚敏
关键词: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移植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