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文敏
- 作品数:19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尿酸水平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探讨血尿酸(UA)水平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CSFP患者为冠脉慢血流组,30例冠脉有病变者为冠心病(CHD)组,30例冠脉造影检查正常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量三组血UA水平。对冠脉慢血流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侧冠状动脉TIMI帧计数(TFC〉值,并分析冠脉慢血流组患者平均TFC值与血UA之间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慢血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左前降支、回旋支以及右侧冠状动脉TFC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0.05);冠状动脉慢血流组血UA水平为(340.79±79.40)μmoI/L,对照组UA水平为(220.45±82.34)μmol/L,CHD组UA水平为(426.25±87.02)μn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冠状动脉慢血流组血uA水平与冠状动脉TFC值呈正相关(r=0.943,P=0.007)。结论血UA水平的升高与CSFP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 邬文敏蒲晓群黄民江
-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尿酸造影
- 活血Ⅰ号胶囊对2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观察活血Ⅰ号胶囊对2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2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活血Ⅰ号胶囊(左旋氨氯地平+活血Ⅰ号胶囊)组,口服24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反应性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与健康成人比较,2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均显著增厚(P<0.05),反应性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活血Ⅰ号胶囊组降低较显著;2组患者反应性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以活血Ⅰ号胶囊组升高较显著。结论:活血Ⅰ号胶囊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谭力铭邬文敏申强张雪珍史志华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血管内皮功能
- 湘西山区霉菌性食管炎的内镜与临床特点(附20例临床报告)
- 2006年
- 廖志丹彭鑫戴正萍邬文敏
- 关键词:霉菌性食管炎内镜
- 冠状动脉造影与心脏二维超声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 对比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与心脏二维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69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心脏二维超声检查,观察有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对上述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观察三支冠脉有无狭窄、狭窄程度,狭窄〉50%即为阳性。结果 心脏二维超声检查结果示阳性率为71.0%,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示阳性率为91.3%,其中33例冠脉狭窄50%。74%,30例冠脉狭窄〉75%;冠脉狭窄75%以上患者心脏二维超声检查均呈阳性。结论 心脏二维超声对冠脉重度狭窄患者诊断准确率高,与冠脉造影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对冠脉中度狭窄患者诊断准确率低于冠脉造影检查。
- 邬文敏吴中松于小亮谭力铭张锐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 活血Ⅰ号胶囊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2级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观察活血Ⅰ号胶囊对2级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152例2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组、阿司匹林组、活血Ⅰ号组,分别予以口服左旋氨氯地平片、左旋氨氯地平片+肠溶阿司匹林片、左旋氨氯地平+活血Ⅰ号胶囊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一氧化氮、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活化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结果2级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一氧化氮水平较健康成人明显下降(P<0.05),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活化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经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活血Ⅰ号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活化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活化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水平在左旋氨氯地平组与阿司匹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活血Ⅰ号组较左旋氨氯地平组和阿司匹林组更低(P<0.05);阿司匹林组与活血Ⅰ号组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低于左旋氨氯地平组(P<0.05),但活血Ⅰ号组更低(P<0.05)。结论活血Ⅰ号胶囊和氨氯地平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稳定血小板功能治疗高血压血栓前状态。
- 谭力铭邬文敏申强史志华
- 关键词:血栓前状态
- 右室两种起搏位点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评价应用主动固定电极进行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与被动固定电极进行右室心尖部起搏对比。方法选取2006年11月~2008年7月需行起搏治疗的住院患者81例,其中44例选用主动固定电极植入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37例选用被动电极植入右室心尖部起搏,测量主动固定电极旋出即刻与旋出后10min左右起搏阈值变化及比较两类电极植入10min后起搏和感知阈值、电极阻抗、起搏后QRS波宽度及术后电极有无脱位。结果(1)主动固定电极旋出即刻阈值较高,10min后下降。(2)两种电极起搏、感知阈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主动电极组QRS时限缩短(P〈0.01),阻抗较高(P〈0.05),2组病例均无电极脱位、心脏穿孔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运用主动固定电极选择性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可行的。
- 唐烨晖邬文敏黄民江
- 关键词:心脏起搏心室电极植入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其与脑卒中的关系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60例健康体检者IMT值,分析其变化,随访5年,了解高血压患者IMT与脑卒中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值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不稳定性斑块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比率显著高于硬斑患者(P〈0.01)。【结论】了解高血压患者IMT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对预测脑卒中发生及防治有重要意义。
- 黄民江邬文敏谭力铭
-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脑血管意外
- 冠状动脉慢血流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氯吡格雷干预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以及氯吡格雷干预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因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患者,根据CAG结果分为CSF组(55例)、狭窄组(55例)、对照组(55例),分别进行HRV的时域和频域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RR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心搏次数占总心搏次数的百分比(PNN50)。观察三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和随访的6个月内有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s)发生。CSF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6个月再次行CAG和HRV检查,比较并分析其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血流情况及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结果 CSF组、狭窄组患者HRV的SDNN、SDANN、RMSSD、PNN50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随访6个月,CSF组、狭窄组、对照组患者MACEs发生率分别为63.6%、56.4%、7.3%。CSF组患者氯吡格雷治疗6个月后,HRV各项参数及CAG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SF患者HRV减低,发生MACEs的风险增加;氯吡格雷有改善CSF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提高HRV的作用。
- 邬文敏黄民江唐烨晖张建国朱胜云
-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心率变异性氯吡格雷
- C反应蛋白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按CRP水平分为高CRP组213例,低水平CRP对照组202例,分析两组各心血管危险因子;分别以危险因子:性别(女/男)、吸烟(吸烟/不吸烟)、糖尿病(糖尿病/非糖尿病)、体重指数(BMI)(超重/正常)、血脂(异常/正常)、血压(高血压/正常)为切入点分析与高CRP的相关性。结果高CRP组各危险因子参数均比低水平CRP对照组异常明显(P<0.05),相关分析高CRP与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女性性别、高血压、吸烟相关联。结论CRP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子相关联。
- 张建国吴中松刘伟英邬文敏袁荣王永红
- 关键词:C反应蛋白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 5F共用型导管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运用5F(左右侧)共用型导管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成功率。【方法】回顾本院486例运用5F共用型导管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资料,了解其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总结5F共用型导管操作技巧。[结果]486例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467例,成功率96.09%(467/486);467例桡动脉穿刺成功患者457经桡动脉造影获得成功,成功率97.88%(457/467);其中完全使用5F共用型造影管446例,占97.59%(446/457);5F共用造影管配合使用6F JudkinsR3.5造影管11例,占2.41%(11/457);并发症发生率5.76%(28/486);无死亡病例。【结论】运用5F共用型导管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配合使用6F JudkinsR3.5造影管可提高成功率,并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唐烨晖邬文敏申强孙秀才
-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桡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