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茜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2篇汶川地震
  • 2篇发育
  • 2篇发育特征
  • 1篇岩溶
  • 1篇岩溶发育
  • 1篇岩溶发育特征
  • 1篇深厚覆盖层
  • 1篇碎屑
  • 1篇碎屑流
  • 1篇主频
  • 1篇桅杆
  • 1篇金沙江
  • 1篇河床
  • 1篇河段
  • 1篇河段河床
  • 1篇覆盖层

机构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成都军区

作者

  • 5篇邓茜
  • 5篇王运生
  • 2篇吴俊峰
  • 2篇王福海
  • 2篇罗永红
  • 2篇孙刚
  • 1篇陈宁
  • 1篇谢春庆
  • 1篇徐鸿彪
  • 1篇江岳安
  • 1篇魏鹏
  • 1篇苟富刚

传媒

  • 2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金沙江其宗河段河床深厚覆盖层特征及其工程效应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金沙江其宗河段发育60~120m的河床深厚覆盖层。深厚覆盖层纵向上可分为三大层:河床底部为卵(块)砾(碎)石层夹中细砂或粉质粘土,为冲积及冰水堆积成因(al+fglQ3),厚11.1~33m;中部为细砂、粉细砂、粉质粘土层及卵(块)砾(碎)石层,该层为加积层,由冲积、泥石流堆积、洪积、崩坡积、堰塞多成因堆积组合而成(al+pl+sefQ3),厚10.04~35m;中上部为漂(块)卵(碎)砾石夹砂层透镜体,冲积堆积形成(alQ3-4),厚9.5~59m。河床覆盖层中的砂层透镜体分布范围广泛,埋藏深,最大埋深达83.1m,最大厚度达到29.4m,最小厚度仅0.5m,一般厚度在5m以内。研究表明砂层不具有湖相堆积的特征,而是相对静水环境条件下及正常河流漫滩相等堆积形成。通过原位及室内取样试验表明,其宗河段河床覆盖层中粗粒土(漂(卵)碎块石等)强度相对较高,中下部细粒土工程性质具有超固结性,不具液化性,上部细砂层强度较低,地震工况下可能液化。该河段深厚覆盖层的工程效应主要有坝基地质条件差,仅适合堆石坝、坝基开挖方量大、砂层处理深度大、防渗处理难度较高等。
王运生邓茜罗永红王自高高建吴俊峰孙刚
关键词:深厚覆盖层发育特征金沙江
青川县桅杆梁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本文采用941B型超低频测振仪及G01通用数采仪,自2009年5月13~27日,在青川县桅杆梁监测到4次余震。对山体斜坡高程805m和875m的余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响应监测结果分析表明:相对于805m高程,875m测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水平东西向以及垂向均呈减小趋势,而在水平南北向体现显著的放大效应,放大系数可达7~8倍,其FFT主频值主要集中为2~4Hz低频值。分析表明,所监测的微—有感地震震中位于测点北侧的青川断裂上,沿地震波传播方向斜坡体具有显著放大效应作用。
罗永红王运生王福海邓茜
都江堰庙坝地震高位滑坡特征与成因机理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其中有一类地震高位滑坡呈现出不同于典型滑坡破坏运动模式,都江堰市虹口乡庙坝滑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庙坝滑坡位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中段,滑坡方量约113×104m3。作者通过对庙坝滑坡详细深入调查和综合分析,力求揭示该滑坡的特征及形成机制,并且对该滑坡进行了详细分区。根据该滑坡的分区及动力特征,作者认为其形成过程可概括为:孕育-启动加速-高速运动-停积堆积。在孕育阶段,作者把强震对斜坡岩体产生的加速度耦合坡体结构解释了其高速剪出的原因,其成因模式类似于拉裂-散体滑移→拉裂-顺层滑移的空间组合;在启动→高度运动阶段,作者耦合该滑坡地形地貌,对抛射体进行了运动程式分析,该滑坡平均运动速度为20.1m.s-1,整个形成过程仅用了32s;在停积堆积阶段,作者耦合坡体植被及微地貌解释了上部堆积区(Ⅲ1)形成的特殊性。基于以上滑坡形成机制的分析,作者得出地球内外动力的耦合作用正是该地震高位滑坡形成的原因。
苟富刚王运生吴俊峰陈宁邓茜
关键词:汶川地震碎屑流
重庆市仙女山台地岩溶发育特征及工程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仙女山台地属三峡地区最高一级夷平面,海拔1 700~1 900 m,经过长期的剥蚀作用,使地表形成和缓起伏的丘陵状地貌。通过对仙女山台地的地质调查及岩土工程勘查揭示,地表岩溶地貌主要有溶沟、石芽、落水洞及岩溶漏斗;地下岩溶有溶洞、地下暗河等,发育受岩性、构造、地形地貌及新构造运动的控制。地下溶洞及土洞的半定量计算揭示该区地下溶洞总体稳定,仅有个别规模较大的土洞处于欠稳定状态,工程建设应采取适当处理措施。
孙刚王运生谢春庆徐鸿彪王福海邓茜
关键词:岩溶发育特征
四川石亭江流域汶川地震滑坡崩塌分布及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5.12"汶川大地震引发了石亭江流域严重的滑坡、崩塌,沿江两岸红白镇、金花镇及上游矿区的滑坡、崩塌掩埋了公路、水电站,摧毁铁路并堰塞石亭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震后在中国地调局的资助下,进行了1∶5万野外地震次生灾害详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石亭江流域滑坡、崩塌分布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即由石亭江下游至上游,总体呈加重趋势,而且沿山前断裂和中央断裂灾害异常发育,后者强于前者;地质灾害发育除受发震断裂控制外,还受地貌、岩性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多因素控制,上述控制因素的耦合是导致石亭江地区地震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不均一的主要原因。
邓茜王运生魏鹏江岳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