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宁
- 作品数:36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CD_(23)在小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1999年
- 进一步探讨小肠移植(SHT)排斥反应的机理。方法: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小鼠SBT术后脾组织中CD_23mRNA的转录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同期对移植小肠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不同的免疫抑制方案进行评估。结果:CD_23mRNA转录水平在同系移植组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术后第5天开始下降,而异系移植组始终保持较高水平。雷公藤多甙(T_Ⅱ)联合小剂量CsA抑制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CsA组,与全量CsA疗效相同。结论:CD_23的基因转录水平对术后排斥反应和感染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急性排斥反应不仅有细胞免疫,同时也有体液免疫参与,T_Ⅱ与CsA联合应用对抑制小肠移植后排斥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
- 王军王鹏志逯宁朱理玮邱宇杰
- 关键词:小肠移植移植物排斥排斥反应CD23
- 小肠移植物快速获取术
- 1998年
- 刘彤薛承锐魏勇清逯宁周德俊张武刚吴双虎章志翔姜雪明王军朱理玮王鹏志
- 白细胞介素-15对小鼠胃癌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建立小鼠胃癌模型,检测荷瘤状态对小鼠免疫细胞的影响,同时给予白细胞介素-15(IL-15)免疫基因治疗,以检测IL-15对胃癌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多因素联合攻击法诱导小鼠胃癌,同时采用IL-15表达质粒载体进行免疫基因治疗。20周后取胃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并取血及脾细胞检测T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同时进行自然杀伤(NK)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多因素联合攻击法诱导胃癌发生率为37.5%。诱癌组小鼠血清IL—15水平(9.20±2.92)ng/L明显降低(P〈0.05),且其脾NK细胞杀伤活性(216.91±117.80)U/L明显降低(P〈0.05)。诱癌组小鼠外周血Treg水平(8.07±6.62)%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小鼠脾细胞Treg水平(4.40±3.34)%明显降低(P〈0.05)。各组小鼠之间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癌组小鼠脾细胞CD3+T细胞水平(78.31±29.79)%明显升高(P〈0.05),而CD4+T细胞(19.98±5.77)%及CD8+T细胞水平(10.15±1.72)%明显降低(P〈0.05)。结论多因素联合攻击法为小鼠胃癌模型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小鼠荷瘤状态下免疫功能下降,通过IL—15免疫基因治疗可提高机免疫功能,起到抗肿瘤的效果。
- 许翼麟何向辉喻志革逯宁邱宇杰赵娜朱理玮
- 关键词:胃癌免疫基因治疗白细胞介素-15T细胞
- 大鼠小肠移植后外周血CD45RC^+细胞和CD45RC^-细胞比值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可用于诊断小肠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指标。方法采用F334大鼠建立同系全小肠移植模型,以近交系F334大鼠和BN大鼠建立同种全小肠移植模型,术后采用流式细胞仪连续测定外周血CD4+、CD8+细胞中CD45+亚群以及CD45RC+细胞与CD45RC-细胞比值(CD45RC+/CD45RC-)的变化,同期进行移植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同系移植组受者术后均获长期存活(>28d);同种移植组受者术后存活(12.0±1.3)d,出现中、重度排斥反应。术后外周血CD4+CD45+和CD8+CD45+细胞的变化,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系移植组CD4+CD45RC+/CD4+CD45RC?及CD8+CD45RC+/CD8+CD45RC?在术后3d升高,然后迅速降至手术当天的水平,同种移植组上述指标术后均维持较高水平。结论动态观察CD4+CD45RC+/CD4+CD45RC—较适于监视排斥反应的发展过程,而CD8+CD45RC+/CD8+CD45RC—更适于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 刘彤戚峰张建平逯宁邱宇杰何小玲朱理玮王鹏志
- 关键词:小肠移植物排斥CD45
- 帕金森病患者乙状结肠扭转的围手术期处理
- 2011年
- 中老年病学的外科临床工作中,对少数合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乙状结肠扭转(sigmoid colon volvulus,SCV)患者,临床治疗相对复杂.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于2000年3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1例,疗效比较满意,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 李永元何向辉逯宁朱理玮
- 关键词:乙状结肠扭转围手术期处理帕金森病外科临床工作老年病学
- 3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NEN),临床上比较少见,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4~0.5)/10万。本文对2000年1月-2011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外科诊治的31例P-NEN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经验。
- 姜若愚何向辉逯宁朱理玮
-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诊治胰腺NEOPLASM外科诊治诊治经验
- 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基因沉默对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沉默供体肝脏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CⅡTA)基因表达对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针对大鼠CⅡTA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建立DA大鼠至Lewis大鼠的肝移植模型,设置生理盐水(NS)组、对照组和shRNA组,n=16,移植前72h各组供体经门静脉分别注射NS、对照载体和靶向shRNA,移植术后第5天随机取8只受体的移植肝脏检测排斥反应分级,并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标本中CⅡTA和MHC-Ⅱ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HC—Ⅱ抗原表达水平,其余受体观察生存期。结果NS组、对照组和shRNA组火鼠肝移植术后平均生存期分别为7.75、7.25和15.75d,shRNA组大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shRNA组大鼠的排斥反应病理分级明显减低(P〈0.01),CⅡTA和MHC-Ⅱ的mRNA表达水平及MHC-Ⅱ抗原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沉默供体肝脏CⅡTA基因表达可以有效减轻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干预免疫识别有关。
- 刘刚逯宁朱理玮
- 关键词:肝移植基因沉默急性排斥反应
- 小切口中央入路神经保护优先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 何向辉闫永嘉逯宁
- IL-2受体反义核酸抗排斥反应作用的初步研究
- 2002年
- 目的 :研究IL -2受体反义核酸对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 :化学合成含20碱基的针对IL -2Rα的mRNA翻译起始序列的反义寡聚核苷酸 ,检测其对CTLL -Ⅱ细胞增殖的影响 ,并进一步检测其对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作用。结果 :IL -2R反义核酸可抑制CTLL -Ⅱ增殖 ,并能抑制MLR反应强度。结论 :IL
- 逯宁朱理玮王鹏志
- 关键词:IL-2受体反义核酸排斥反应
- 同种异体小肠移植临床实践(附一例报告)被引量:1
- 1998年
- 同种异体小肠移植临床实践(附一例报告)王鹏志朱理玮李克敏薛承锐刘彤周德俊罗宇东逯宁章志翔何小玲本文报告一例小肠移植及术后处理经验。该受者为21岁男性,患克隆氏病15年,严重贫血,进行性营养不良。1995年9月18日接受同种异体节段性小肠移植,血管采用...
- 王鹏志朱理玮李克敏薛承锐刘彤周德俊罗宇东逯宁章志翔何小玲
- 关键词:小肠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免疫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