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害性刺激对大鼠丘脑腹后外侧核痛兴奋神经元和痛抑制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及电针对其调制作用被引量:3
- 1991年
- 研究指出,丘脑腹后外侧核(VPL)可接受躯体伤害性传入信息,在VPL中可记录到对伤害性刺激出现放电增加和放电减少的痛反应神经元。
- 孙明智李玉荣张季叶边景檀
- 关键词:痛兴奋神经元伤害性
- 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抗电针镇痛及电针耐受机理的神经电生理学研究
- 边景檀
- 长时间电针“足三里”对大鼠丘脑束旁核痛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影响被引量:3
- 1990年
- 本文采用微电极引导神经元放电的方法证明,长时间(6小时)电针(EA)大鼠“足三里”穴可使痛兴奋神经元(PEN)和痛抑制神经元(PIN)的放电产生耐受现象,即EA不再对PEN和PIN的放电产生调制作用。从细胞水平上得到的这一证据支持行为水平上的结果。
- 边景檀孙明智徐满英张季叶
- 关键词:电针镇痛丘脑束旁核痛兴奋神经元
-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抗电针对痛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影响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研完结果表明,电针可抑制痛兴奋神经元(PEN)和兴奋痛抑制神经元(PIN)的电活动。脑室注射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能取消电针引起的上述PEN和PIN的放电变化,而无硫CCK-8则对上述针刺作用没有影响。脑室注射CCK-8还可同时对抗电针对一个PEN放电的抑制作用和一个PIN放电的兴奋作用,而无硫CCK-8则无此作用。
- 边景檀孙明智徐满英
- 关键词:CCK-8电生理学微电极
- 脊髓中P物质参与电针镇痛的研究被引量:32
- 1995年
- 本研究发现,低频(2Hz)电针刺激时大鼠脊髓中P物质免疫活性(SP-ir)含量减少,中频(15Hz)、高频(100Hz)和变频(2/15Hz)刺激时SP-ir含量增多。脊髓蛛网膜下腔(i.t.)注射非肽类SP(NKI)受体拮抗剂CP96345和RP67580均能阻断中频、高频和变频的电针镇痛。i.t.注射阿片拮抗剂纳洛酮阻断低频和中频刺激时SP-ir含量的变化。结果提示,脊髓SP-ir在低频时释放减少,中频、高频和变频时释放增多有利于镇痛反应的实现。
- 边景檀
- 关键词:脊髓P物质针刺镇痛电针镇痛
- 八肽胆囊收缩素抗血清翻转针刺耐受的电生理学研究
- 1994年
- 动物整体水平研究证实,八肽胆囊收缩素抗血清(CCK-AS)可翻转电针耐受,而CCK-AS本身不影响基础痛阈。本文采用记录神经元放电的方法证明:脑室注射CCK-AS能翻转对长时间电针产生耐受效应的大鼠丘脑束旁核痛兴奋神经元(PEN)和痛抑制神经元(PIN)的电活动,使电针镇痛效应重新出现。而脑室注射正常兔血清(NRS)对产生电针耐受效应的PEN和PIN的电活动无影响。从细胞水平得到的这一结果与整体水平研究的证据相一致。提示,内源性CCK-8参与电针耐受可能是电针镇痛受到拮抗的机制之一。这一发现同时为临床医学实践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 边景檀孙明智韩济生
- 关键词:针灸学电针耐受
- 中枢P物质参与电针镇痛的证据被引量:16
- 1994年
-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甩尾测试法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脊髓P物质(SP)释放的影响。发现在电针有效组,2Hz(低频)电针时大鼠脊髓灌流液中SP—ir明显减少,而15Hz(中频)、100Hz(高频)和2/15Hz(变频)刺激时,SP—ir明显增加。在电针无效组,各种频率电针时的SP—ir测定均无明显变化。脊髓蛛网膜下腔(i.t.)注射高选择性非肽类SP受体拮抗剂RP67580可明显阻断15Hz、100Hz和2/15Hz电针镇痛,而对ZHZ电针镇痛无影响。注射RP67580的同分异构体RP68651则不能阻断上述各频率的电针镇痛作用。鉴于中、高频和变频电针促进脊髓SP的释放,而阻断SP受体可阻断上述电针镇痛,提示电针引起大鼠脊髓中释放的SP不是参与伤害感受,而是发挥了镇痛作用.
- 边景檀沈上明晓云石玉顺韩济生
- 关键词:P物质电针镇痛脊髓
-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关节液P物质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5
- 1996年
- 为了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关节液中P物质的临床意义,作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3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关节液中P物质的含量。结果发现,24例关节液样品中检测到P物质,结构紊乱类与器质性改变类的关节液P物质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疼痛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关节液P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无痛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本研究表明,疼痛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存在继发性滑膜炎事实,并认为关节局部有神经病理机制的参与。
- 傅开元边景檀马绪臣张震康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P物质关节液神经肽
- P物质受体和非肽类拮抗剂被引量:3
- 1996年
- P物质被认为是传递痛信息的重要神经递质或调质。P物质(NK-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的发展,使研究P物质(SP)及其受体的功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分子生物学方法应用于SP(NK-1)受体和非肽类拮抗剂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NK-1受体的种族差异(speciesvariation)属于同一受体的两个不同变种(twospeiesvariants),而不是两个不同的NK-1受体亚型。该发现有一定的药理学意义,对临床工作者也有参考价值。
- 边景檀韩济生
- 关键词:P物质
- 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抗电针镇痛及电针耐受机理的初步探讨
- 1991年
- 本文采用电生理学方法,以大鼠丘脑束旁核痛兴奋神经元(PEN)和痛抑制神经元(PIN)的电活动变化为才旨标,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与电针镇痛和电针耐受机理的关系.结果表明:电针大鼠“足三里”穴位可抑制PEN和兴奋PIN的电活动,产生镇痛效应;脑室注射CCK-8可取消电针对PEN和PIN放电的影响;而无硫CCK-8对呈现电针效应的PEN和PIN的电活动无影响.长时间电针(六小时)可使PEN和PIN的放电对再次电针无明显变化,亦即产生对电针镇痛的耐受效应.推测,内源性CCK-8可能参与电针耐受的形成.
- 边景檀孙明智
- 关键词:胆囊收缩素CCK-8电针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