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晶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肝细胞生长因子产生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3年
-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异二聚体,是一种多肽,它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中,是一种具有许多生物活性的多效性的多肽因子.
- 吴桂平王涤非邢俊杰王宁夫张艳红赵金晶付鑫迟敏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肝细胞生长因子酶联免疫法抢救
- 苯那普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疗效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备高血压大鼠模型,给予苯那普利,观察降压效果,治疗5周,分别应用放免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一氧化氮(NO)的浓度。结果: 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血浆AngⅡ水平降低,NO水平增高,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苯那普利对肾性高血压治疗有效,并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赵金晶邢俊杰吴桂平李亘松
- 关键词:高血压苯那普利血管紧张素一氧化氮
- 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时起搏电极致血源性感染三例教训
- 2002年
- 3例患者 ,男 2例、女 1例 ,均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同时置入临时起搏电极导线行临时起搏或备用紧急起搏。术后均出现寒战、高热。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血培养均为克雷白杆菌生长。后证实为起搏电极导线污染所致。教训 :在加强规范化操作及无菌观念的同时 ,电极导线应采用环氧乙烷正规消毒 。
- 冯丰杨志军王宁夫赵金晶张彦红张湘兰徐萍徐邦媛张爽白春锦王东宁刘东海
- 关键词: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源性感染
- 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肝细胞生长因子产生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3年
- 吴桂平王涤非邢俊杰王宇迟敏张彦红赵金晶付鑫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肝细胞生长因子心血管疾病血管再生心肌缺血
- 清醒高血压大鼠心率变异分析的动物模型建立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血浆肾素水平高血压大鼠心率变异的变化,进而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影响心率变异(HRV)的机制。方法:制备两种高血压大鼠模型,采集其连续心电图数据,分析HRV的变化,并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结果: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Ang II明显升高(P<0.01),心率变异频域指标中TP(总功率谱)、VLF(极低频功率)、LF(低频功率)和HF(高频功率)明显降低,LF/HF(低高频比)升高;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血浆Ang II水平明显降低,TP、VLF、LF和HF也明显降低,LF/HF比值升高。结论:两种不同血浆肾素水平的高血压大鼠交感和迷走神经均受损,同时交感神经活性相对占优势;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通过脑内RAS的激活而影响HRV,不是循环RAS的外周作用。
- 赵金晶李春华冯旭辉孙洁李亘松
- 关键词:高血压心率变异
-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分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 2003年
-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了解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冠状动脉病变与临床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诊断为 UAP并进行冠脉造影的 74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初发劳累型心绞痛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相比有极显著差异 (P<0 .0 1 ) ,初发劳累型心绞痛与恶化劳累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 ,混合型心绞痛单支病变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5)。梗死后心绞痛次全或完全闭塞明显增多 (51 .0 9% ) ,与其他各型心绞痛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此型血栓的检出率较高 (1 4 .8% )。恶化劳累型、梗死后心绞痛及混合型心绞痛 ,其冠状动脉病变 ,以多支病变、偏心型、复杂型病变及 B、C型病变发生率较高 ,其与初发劳累型、变异型、静息型心绞痛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5)。结论 (1 )初发劳累型心绞痛单支病变、同心型及 A型病变多见。 (2 )梗死后心绞痛冠脉血管次全或完全闭塞多见。 (3)恶化劳累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及混合型心绞痛冠脉病变 ,多表现为多支、偏心型、复杂型及 B、C型病。
- 吴桂平李晓君张艳红赵金晶王宁夫曾定尹齐国先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分型冠状动脉病变劳累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
- 苯那普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率变异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降压同时对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制备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给予苯那普利治疗,分析其心率变异(HRV)的变化,并测定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结果:高血压鼠血浆AngⅡ水平明显升高,心率变异时域指标中SDNN(全程记录期间所有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明显降低,频域指标中TP(总功率谱),VLF(极低频功率谱),LF(低频功率谱),HF(高频功率谱)明显降低,LF/HF(低高频比值)升高,P均<0.01;治疗后SDNN.rMSSD,TP,HF明显提高,LF/HF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苯那普利降压同时可改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
- 赵金晶邢俊杰冯旭辉李亘松
- 关键词:苯那普利心率变异肾性高血压自主神经窦性心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