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红辉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鞍山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东菱迪芙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阳性
  • 1篇依达拉奉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征
  • 1篇造影
  • 1篇阵发
  • 1篇阵发性
  • 1篇症状
  • 1篇肢痛
  • 1篇肢痛症
  • 1篇中动脉

机构

  • 5篇鞍山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鞍山市铁西医...
  • 1篇鞍钢铁西医院

作者

  • 5篇赵红辉
  • 1篇朱玉森
  • 1篇赵红月
  • 1篇赵红月
  • 1篇高旭光

传媒

  • 3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中华医药学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作为血管梗塞征象的意义
2006年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有时可在脑CT平扫上发现,即:在大脑中动脉(MCA)行程的第一、二段相对于周围大脑而表现的一个CT值增高区域。1983年Gacs等首先报道了HMCAS,随后一些学者用血管造影、连续CT扫描、MRI、MRA和尸检等手段证实HMCAS为MCA闭塞所致。但在临床上,时常能见到患者头部CT平扫出现HMCAS,而缺乏相应的MCA梗塞的证据。此现象对于诊断脑梗塞而言,就是假阳性的HMCAS,而认识这些假阳性的HMCAS及其产生的可能原因就显得愈发重要。
赵红辉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血管造影脑梗塞CT平扫CT扫描假阳性
仿真3D-CT血管内镜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应用仿真3D-CT血管内镜对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症状的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自发性SAH患者46例,均行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31例接受手术治疗。3D-MSCTA采用遮盖容积重建(SVR)、多层面重建(MPR)和仿真3D-CT血管内镜(Fly-around、Fly-through)三种后处理技术。所得3D-MSCTA图像和DSA图像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价。结果:46例患者经Fly-around成像检出37例共有脑动脉瘤39个,经DSA和(或)手术证实均准确(真阳性),漏检1个动脉瘤(假阴性)。另9例SVR、Fly-around和DSA均未检出动脉瘤(真阴性)。敏感性为98%,特异性100%,准确性98%。用SVR成像共检出上述39个动脉瘤中的37个。DSA检出37例38个动脉瘤。SVR、Fly-around、DSA三者检出率分别为93%、98%、95%。它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ly-through图像显示动脉瘤内附壁血栓形成6个。结论:仿真3D-CT血管内镜诊断脑动脉瘤敏感性高、准确性高,对疑诊脑动脉瘤者可首选3D-MSCTA检查,且应把仿真3D-CT血管内镜列为常规检查;仿真3D-CT血管内镜能显示动脉瘤腔内血栓形成。
赵红辉高旭光朱玉森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
东菱迪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009年
赵红月赵红辉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依达拉奉东菱迪芙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神经功能缺损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6例分析
2004年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系底动脉尖端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以中脑病损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丘脑、枕叶、颞叶内侧、甚至小脑上部等处的缺血损伤。自1980年Caplan首先报道以来,国外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椎基底动脉系血管病列出,国内自1991年以来陆续有报道。现将我院近3年收治的6例报告如下。
赵红月赵红辉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影像学特征
急性脑梗死合并红斑肢痛症1例
2006年
赵红辉
关键词:红斑肢痛症急性脑梗死神经疾病阵发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