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志伦

作品数:20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科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胆囊
  • 8篇胆囊癌
  • 8篇细胞
  • 8篇基因
  • 5篇双自杀基因
  • 5篇肿瘤
  • 5篇自杀
  • 5篇自杀基因
  • 5篇基因治疗
  • 3篇胆管
  • 3篇胆管癌
  • 3篇原位
  • 3篇人胆囊癌
  • 3篇裸鼠
  • 3篇肝癌
  • 3篇肝细胞
  • 3篇癌细胞
  • 2篇胆囊癌细胞
  • 2篇胆囊肿瘤
  • 2篇蛋白

机构

  • 16篇山东大学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山东大学第二...
  • 2篇北京市肿瘤防...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作者

  • 20篇赵志伦
  • 14篇王占民
  • 9篇马道新
  • 8篇刘博
  • 7篇吴小鹏
  • 5篇常新忠
  • 5篇刘军
  • 4篇孙建芝
  • 3篇李东华
  • 3篇李昭辉
  • 3篇李志伟
  • 3篇张勇
  • 2篇刘春生
  • 2篇李昭晖
  • 1篇丛超
  • 1篇王洁贞
  • 1篇柯扬
  • 1篇王建新
  • 1篇贝绍生
  • 1篇宋子信

传媒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普外临床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7
  • 1篇199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as、Fas配体和IFN-γ在胃癌中的表达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研究Fas、Fas配体 (FasL)和干扰素 γ(IFN γ)在胃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可能的意义。方法 :在石蜡包埋的 5 8例胃癌组织和其中相对应的 5 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FasL蛋白的表达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IFN γmRNA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胃癌细胞和癌旁组织中胃上皮细胞Fas阳性率分别为19 .0 %和 6 4 .2 % ,胃癌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 (χ2 =2 3.4 6 ;P =0 .0 0 )。胃癌组织中胃癌细胞和癌旁组织中胃上皮细胞FasL阳性率分别为 6 3.8%和 4 5 .3% ,胃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 (χ2 =3.83;P =0 .0 5 )。癌旁组织中胃上皮细胞IFN γ阳性率为 4 9.1% ,而胃癌组织中未发现一例阳性。结论 :胃癌细胞Fas -FasL系统平衡失调 ,本研究中胃癌细胞不表达IFN γ ,可能与胃上皮细胞癌变及免疫逃逸有关。
李昭辉王占民赵志伦张勇柯杨
关键词:FASFAS配体IFN-Γ胃癌
联合应用胸苷激酶基因和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对胆囊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研究双自杀基因的应用对胆囊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方法 脂质体 法将CD和HSV tk双自杀基因转染入PA317细胞,用其病毒上清转染胆囊癌细胞GBC SD,G418筛 选出阳性细胞GBC SD/CD+tk,应用不同浓度的5 FC或(和)GCV,MTT法观察其杀伤作用;将不 同比例的GBC SD/CD+tk和GBC SD细胞混合,联合应用5 FC和GCV杀伤,观察其旁观者效应。 结果 单独应用5 FC或GCV均能对转染阳性的GBC SD/CD+tk细胞产生明显的杀伤效应,联合 应用可以在较小的剂量下产生更大的杀伤作用;当阳性细胞比例达到20%时即可对半数细胞产生杀 伤作用。结论 双自杀基因的应用对胆囊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旁观者效应明显。
常新忠孙建芝王占民李志伟赵志伦
关键词:胸苷激酶基因胞嘧啶脱氨酶基因胆囊癌双自杀基因
双自杀基因体系对胆囊癌细胞体内外杀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双自杀基因对胆囊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将GBC SD/CD +tk细胞和GBC SD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 ,观察前体药物应用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将CD和HSV tk自杀基因转染胆囊癌细胞GBC SD ,MTT法观察 5 氟胞嘧啶或 /和丙氧鸟苷的杀伤作用。结果 单独应用 5 氟胞嘧啶或丙氧鸟苷均能对转染阳性的胆囊癌细胞GBC SD/CD +tk产生明显的杀伤效应 ,联合应用可以产生更大的杀伤作用 ,旁观者效应明显 ;GBC SD/CD +tk和GBC SD细胞分别接种裸鼠后成瘤性无明显差别 ,转染组的杀伤作用明显 ,体内局部旁观者效应明显。结论 双自杀基因的应用对胆囊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其旁观者效应明显。
常新忠王占民张毅李志伟赵志伦马道新孙建芝
关键词:杀伤作用胆囊癌癌细胞GBC-SD双自杀基因5-氟胞嘧啶D细胞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双自杀基因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刘军王占民李东华吴小鹏刘春生马道新赵志伦李昭晖刘博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载体双自杀基因治疗TK基因CD基因肝细胞肝癌
肝动脉门静脉双途径灌注化疗和瘤体内无水酒精注射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被引量:1
1996年
肝动脉门静脉双途径灌注化疗和瘤体内无水酒精注射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宋子信,赵志伦,杨松山,李涛,徐新华,张军永,倪家连临床确诊的肝癌患者80%属于中晚期。尽管手术切除是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目前切除率不超过20%,相当一部分患者失去了手术机会。困此,姑...
宋子信赵志伦杨松山李涛徐新华张军永倪家连
关键词:肝动脉门静脉无水酒精
吸烟和饮酒与颅内肿瘤关系的Meta分析
2006年
目的:分析吸烟和饮酒与颅内肿瘤的关系。方法:应用Mantel-Haenszel方法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针对不同设计类型和颅内肿瘤的组织学分类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有7篇文献(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关于吸烟与颅内肿瘤关系的8项研究,其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为1.10(0.98,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结果与综合分析结果一致。关于饮酒与颅内肿瘤关系的4项研究,其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为0.76(0.6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敏感性分析结果与综合分析结果不一致。结论:现有证据尚不能认为吸烟是颅内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饮酒是否是颅内肿瘤的保护性因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吴敏赵志伦王洁贞
关键词:吸烟饮酒脑肿瘤META分析
胆囊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光动力疗法和双自杀基因疗法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可供研究用的人胆囊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CPD4光动力疗法(CPD4—PDT)对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细胞及人胆囊癌裸鼠皮下瘤的杀伤作用及机理.同时初步观察GBC-SD胆囊癌细胞对以逆转录病素为载体的双自杀...
赵志伦
关键词:胆囊肿瘤光动力疗法自杀基因疗法
文献传递
中西药联用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用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方法:随机将69例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心脏复律的患者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和急救药物均按常规应用。试验组在心脏复律后即刻或进一步在生命支持阶段早期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磷酸肌酸针剂静脉滴注,1次/d,一般应用3~7d。结果:①两组病例≤5min开始心肺复苏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最高,6~10min次之,虽11~15min仍有可能复苏成功,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种原因所致的心搏骤停中,试验组心肺脑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62.9%vs32.4%,P<0.01);③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各个时间段的心肺脑复苏成功病例数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间心率/节律、mBp、O2max、心肌酶谱、血液生化、肝/肾功能、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WBC与N%等项指标达到稳定/或者平衡的时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搏骤停即刻或者进一步生命支持阶段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和磷酸肌酸针剂,确有维护心脏和循环功能、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良好疗效。
许荣廷宋慧玲何旭东胡俊霞隋文娟李丽王芦敏赵志伦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磷酸肌酸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人胆囊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初步观察被引量:7
2004年
胆囊癌恶性程度较高,临床预后较差.为了寻找一种能更接近人体内胆囊癌特性的动物模型,我们通过瘤组织块原位接种建立了裸小鼠的胆囊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现报告如下.
常新忠王占民李志伟孙建芝马道新赵志伦刘博
关键词:胆囊癌原位移植瘤裸鼠恶性程度瘤组织裸小鼠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TK/GCV与CD/5FC双自杀基因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TK与CD双自杀基因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 ,并在前药用量、杀伤效力及旁观者效应强弱等方面 ,与单自杀基因比较。方法 将TK与CD双自杀基因导入肝细胞肝癌细胞系HCC 990 3,用不同浓度更昔洛韦 (GCV)及 5氟胞嘧啶 (5FC)、不同混育比例及不同混育时间分别作用于细胞 ,观察在这些条件下的杀伤效应及旁观者效应。结果 GCV与 5FC的有效浓度范围分别是大于 10 -2 μg/ml及大于 2mmol/L ,混育 96h杀伤作用明显高于 2 4h。HCC 990 3/TK +CD细胞占 5 %以上 ,即可观察到旁观者效应。结论 以脂质体介导成功将双自杀基因TK与CD感染肝细胞肝癌细胞系HCC 990 3,双自杀基因具有强大杀伤作用 ,较单自杀基因更为明显 ,其前药用量减少 ,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旁观者效应更为强大。其杀伤作用与前药浓度、混育比例及混育时间呈正相关。
刘军王占民李东华吴小鹏刘春生马道新赵志伦刘博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TK/GCV双自杀基因肝细胞肝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