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梅
-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香港海鸥型菌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建立香港海鸥型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对香港海鸥型菌携带的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进行分析,探讨香港海鸥型菌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机制。方法吉姆萨染色法形态学角度分析及生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香港海鸥型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香港海鸥型菌临床分离株在浮游生长状态与生物被膜状态下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的敏感性;PCR法检测耐喹诺酮类香港海鸥型菌菌株携带的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结果吉姆萨染色法定性结果显示,在55株香港海鸥型菌临床分离株中,有36株形成生物被膜,生物被膜形成率为65.4%(36/55);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香港海鸥型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其中8株香港海鸥型菌的吸光度OD560≤0.15,16株香港海鸥型菌的吸光值0.150.20;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对香港海鸥型菌的最小生物被膜抑菌浓度均高于相应浮游菌的最小抑菌浓度(P<0.05);55株香港海鸥菌中共有18株耐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32.7%,且18株香港海鸥型菌菌Ⅰ类整合子均含有耐药基因,该耐药基因在相应菌株中发挥耐药作用。结论香港海鸥型菌耐喹诺酮类基因的形成和耐药基因的播散可能与Ⅰ类整合子有关。
- 赵亚梅黄震陈定强崔海燕孙俊生
- 关键词:生物被膜耐药基因
- 抗反流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并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抗反流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并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呼吸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合并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布地奈德气雾剂0.2 mg,3次/d吸入,氨茶碱0.1 g,3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莫沙必利5 mg,3次/d,泮托拉唑40 mg,1次/d口服。对两组患者夜间咳嗽、白天咳嗽行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白天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7.0±3.4)、(3.7±3.3)、(1.4±1.5)分,治疗4、8周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白天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6.9±3.6)、(5.1±3.4)、(2.8±1.9)分,治疗8周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夜间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5.1±2.9)、(3.2±2.6)、(1.2±1.6)分,治疗4、8周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夜间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5.2±3.1)、(3.7±3.0)、(2.6±2.2)分,治疗8周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8周后白天及夜间视觉模拟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第4、8周嗳气、烧灼感较治疗前缓解率分别为61.5%(16/26)、88.5%(23/26),对照组较治疗前无缓解,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8周后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率分别为46.2%(12/26)、25.0%(6/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积极寻找消化源性病因,抗反流治疗可以较快降低胃食管反流病并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咳嗽症状评分,减轻烧灼感、嗳气等症状。
- 孙俊生赵亚梅卓宋明
-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病视觉模拟评分抗反流治疗
- 穿心莲内酯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呼吸内科门诊78例支气管扩张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口服头孢克肟胶囊150 mg,2次/d,左氧氟沙星胶囊0.2 g,2次/d,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20 m L,3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穿心莲内酯0.99 g,3次/d。各组均治疗14天。所有入组对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于入组前和治疗后由患者自主对咳嗽症状、咳痰多少进行评分,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IL-6。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咳嗽、咳痰视觉模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咳嗽P〈0.05,咳痰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炎性指标下降(hs-CRP,P〈0.01;IL-6,P〈0.01)。结论对于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穿心莲内酯与抗生素有协同效应,可明显缓解咳嗽、咳痰症状,降低炎性标志物hs-CRP、IL-6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 孙俊生赵亚梅
- 关键词:穿心莲内酯视觉模拟评分白介素-6
- 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性临床报告及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性(tracheobronchial amyloidosis,TBA)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1例误诊为支气管哮喘并感染的TB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咳嗽、咳痰、气喘8个月,加重15 d入院。曾在外院按支气管哮喘并感染给予相应治疗效果不明显。入我院后根据临床表现、胸部CT检查结果及支气管镜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刚果红染色阳性诊断为TBA,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缓解。出院后90 d电话随访,患者病情稳定,继续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结论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规轴位影像学检查易漏诊特征性表现及支气管镜检查受限制是导致TBA误诊的主要原因。
- 赵亚梅卓宋明孙俊生古志球
- 关键词:淀粉样变性气管支气管误诊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