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谈钧佩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儿童
  • 2篇症状
  • 2篇支原体肺炎
  • 2篇肺炎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行为
  • 1篇诊治
  • 1篇诊治分析
  • 1篇智力
  • 1篇智力发展
  • 1篇社会
  • 1篇社会适应
  • 1篇社会适应能力
  • 1篇社区儿童
  • 1篇生活环境
  • 1篇随访
  • 1篇普米克
  • 1篇普米克令舒
  • 1篇普米克令舒联...
  • 1篇情绪

机构

  • 5篇上海市徐汇区...

作者

  • 5篇谈钧佩
  • 3篇陆正川
  • 3篇贾贤贞
  • 3篇杨膺
  • 2篇倪馨莉
  • 2篇周志英
  • 2篇宋善路
  • 2篇黄赟
  • 1篇吴自蓉
  • 1篇郑珠丽
  • 1篇华炳春
  • 1篇肖萍

传媒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04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儿童支原体肺炎482例的临床症状及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与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482例被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各种检测结果、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结果:儿童支原体肺炎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及发热等;婴幼儿通常还伴有气短喘憋,听诊可闻及痰呜音。影像学特征呈现多样性,斑片状阴影多见于婴幼儿,节段性、大片状阴影多见于学龄儿童。应用阿奇霉素联合激素治疗可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儿童支原体肺炎具有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不相符的特点,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规范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对防止复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杨膺黄赟谈钧佩倪馨莉宋善路
关键词: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
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的儿童情绪障碍41例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对综合性医院儿科中情绪障碍躯体化患儿的发病因素、症状表现、就诊经过、治疗结果等进行探讨 ,以引起综合性医院临床儿科医生对心理障碍躯体化症状的重视。方法 选取 1996~ 2 0 0 1年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儿童心理门诊中有躯体化症状的情绪障碍患儿 4 1例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分析其病史 ,由专业心理医生作出诊治方案 ,并评估疗效。结果  73 2 %的患儿起病后半年才到心理门诊就诊 ,仅有 17 0 %的患儿是在非心理科的医生的建议下去看心理门诊的。情绪障碍的发病除了有外在刺激因素外 ,与患儿本身的情绪有关。躯体化症状以心血管症状、神经症状、消化道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症状为主。经心理医生的治疗 97%以上的患儿得以康复。结论 综合性医院临床儿科医生对情绪障碍躯体化症状的认识辨别能力急需提高。
谈钧佩周志英贾贤贞陆正川吴自蓉
关键词:情绪障碍躯体化儿童
普米克令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探讨并评价普米克令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7例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观察组39例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3周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1%,观察组为92.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7,P〈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哆音消失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652、8.503、6.214、10.266、10.546,均P〈0.05);对照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X2=8.221,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够发挥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该方法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支原体肺炎引发的咳嗽,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倡临床广泛推广。
杨膺黄赟谈钧佩倪馨莉宋善路
关键词:普米克令舒阿奇霉素小儿支原体肺炎
随读、辅读小学生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行为调查
2002年
谈钧佩肖萍周志英贾贤贞陆正川
关键词:小学生生活环境智力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心理行为
建立社区儿童哮喘家庭医学管理模式之探索
2004年
目的探索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儿童哮喘防治模式一社区家庭医学管理模式。方法在街道建立哮喘管理与技术指导小组,选择四个居委试点,开展儿童哮喘病流行病学调查,检出哮喘息儿建立电脑档案,通过医院诊疗指导、社区咨询、宣教、父母学校、电话或家访联系与指导。防治工作由医生、街道干部、病儿与家长共同参与,并对开展本模式工作前后有关资料予以对照。结果四居委应检儿童1110名,实检1107名(99.73%),检出哮喘儿童99名(8.94%),随访中迁出13名,获长期指导、随访的86名。多数病家获得哮喘防治知识,每个患儿至少进行2次以上具体指导,掌握吸入技术。3年内无典型发作人数由原来的11例(12.8%)上升到44例(51.2%),X^2=29.1,P<0.01。复发次数与发作程度也均较开展本模式工作前明显减少与减轻,年人均治疗费用明显减少。结论社区以家庭医学管理模式防治儿童哮喘效果好,可行。符合我国国情,值得推广。
华炳春郑珠丽陆正川贾贤贞谈钧佩杨膺
关键词:儿童哮喘家庭医学社区儿童检出随访国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