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寅
- 作品数:48 被引量:36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正中神经损伤延期修复的长期疗效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统计分析正中神经损伤延期修复的长期疗效。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08年12月因正中神经损伤行延期修复且获4年以上随访的228例患者,回顾其损伤情况和手术方法。其中男176例(77.19%),女52例(22.81%);年龄2~71岁,中位年龄29岁。损伤以切割伤(159例,69.74%)为主,203例(89.04%)为开放性损伤。按神经损伤节段进行分区,Ⅰ区为上臂损伤(38例,16.67%),Ⅱ区为肘部和前臂近端损伤(53例,23.25%),Ⅰ、Ⅱ区为高位正中神经损伤(骨间前神经起点近端);Ⅲ区为骨间前神经损伤(13例,5.70%);Ⅳ区为前臂中远端至腕部损伤(低位正中神经损伤,124例,54.39%)。神经延期修复手术包括神经延迟缝合50例(21.93%)、神经松解149例(65.35%)和神经移植29例(12.72%)。结果 根据改良Birch和Raji正中神经修复评估系统,高位损伤修复效果达好23例(25.27%)、中56例(61.54%)、差12例(13.18%),其中Ⅰ区损伤3种修复方法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41,P=0.326),Ⅱ区损伤3种修复方法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8,P=0.044);12例患者(13.18%)需行屈肌功能重建;而所有患者大鱼际肌均恢复差,但其中仅5例(5.49%)行大鱼际功能(拇对掌功能)重建。13例Ⅲ区损伤患者无论采用何种修复方式,效果均佳。124例低位正中神经损伤根据Birch和Raji评分系统标准,获优6例(4.84%)、良22例(17.74%)、中72例(58.06%)、差24例(19.35%);3种修复方法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6,P=0.002),延迟缝合效果略佳。结论 正中神经延期修复效果均差,高位损伤尤为明显,修复方式的影响因损伤部位不同而不同。对于一些延期修复患者可尝试采用神经转移方式,修复重要的神经束或束组或是解决方法。
- 殷洪雷易传军诸寅田光磊
- 关键词:正中神经损伤长期随访神经移植神经松解
- 针极肌电图联合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在原发性桡神经沙漏样狭窄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通过与术中探查对比,评价针极肌电图联合神经速度传导检测对原发性桡神经沙漏样狭窄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原发性桡神经沙漏样狭窄行桡神经松解术的患者3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检测与超声检查。采用加权Kappa法对肌电图、超声检查与手术判断进行一致性分析。分析神经传导速度指标与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神经损伤严重程度为肌电图检测显示Ⅰ型共2例,Ⅱ型共24例,Ⅲ型共3例,Ⅳ型仅有1例;超声检查显示Ⅰ型共3例,Ⅱ型共27例;术中探查显示Ⅰ型共4例,Ⅱ型共24例,Ⅲ型共2例。(2)采用加权Kappa法进行一致性检验,以术中探查为金标准,肌电图与手术间Kappa=0.790(95%CI:0.648~0.899),超声与手术间Kappa=0.813(95%CI:0.662~0.0.931),说明肌电图或超声检查与术中探查结果之间均具有较强一致性。(3)预后为优的患者初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50.05±4.76)m/s,表面点击检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为(51.07±5.21)m/s,均显著高于预后为可的患者;预后为良的患者SCV为(43.28±3.06)m/s,显著高于预后为可的患者。结论在桡神经沙漏样狭窄的诊断方面,针极肌电图联合神经传导检测与术中探查金标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可以提示桡神经沙漏样狭窄患者手术预后。
- 王娆诸寅赵睿杨卓王丽华杨昀张珍珍
- 关键词:针极肌电图桡神经神经传导速度
- 正中神经部分神经束移位术在臂丛神经根性损伤中的应用
- 常万绅李玉成诸寅沈成张云涛
- 目的: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提出应用正中神经部分神经束支进行移位的手术方法,用于修复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重建屈肘功能,治疗臂丛神经上干型根性损伤。对临床施行手术的45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评价手术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
- 关键词:
- 关键词: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正中神经
- 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术重建屈肘功能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观察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供体神经功能的变化,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应用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接给肱二头肌肌支治疗臂丛神经上干型根性撕脱伤,重建屈肘功能.对施行手术的36例患者进行6个月至5年多的随访,根据肱二头肌肌力和肘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将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分为三级:优:肱二头肌肌力达4级以上,肘关节屈曲达90度以上;可:肱二头肌肌力达3级,肘关节屈曲达60~90度;差:肱二头肌肌力2级以下,肘关节屈曲60度以下.分析影响疗效的几种因素.结果 手术疗效显著,有效率(肱二头肌肌力3级以上)达94.4%,优良率(肱二头肌肌力4级以上)达63.9%.手术前后供体神经功能没有明显变化.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有:损伤类型、损伤原因、手术距损伤的间隔时间、患者年龄、供体神经的选择及术后功能锻炼.准确判断患者的损伤类型,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 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来支移位术是治疗臂丛神经上干型根性撕脱伤的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法.
- 李玉成常万绅诸寅张长清张云涛王海华李忠哲
- 关键词:肱二头肌尺神经正中神经移位术
- 全文增补中
- 神经束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70例临床报告被引量:9
- 2000年
- 目的 观察应用神经束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效果。方法 对 70例患者 ,于上臂上中部切取正中神经、尺神经、胸背神经及健侧C7神经束移位给肱二头肌肌支、三角肌肌支等 ,重建肩、肘关节的功能。结果 供区部分神经切取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胸背神经、健侧C7束支移位比全干移位对肢体功能的影响小 ,且同样有效。结论 肱二头肌肌支、三角肌肌支的神经纤维数量少 ,用供体神经部分神经束即可提供充足的神经纤维 。
- 常万绅诸寅李玉成沈成张云涛王海华
- 关键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
- 肘管综合征135例尺神经皮下前移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随访肘管综合征135例尺神经皮下前移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2年2月-2005年12月,135例肘管综合征尺神经皮下前移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效果。其中男109例,女26例,男女比例为4.2:1。41岁以上占68.1%。以手指活动笨拙就诊15例(占11%);电生理检测均有尺神经肘部段卡压征象。42例合并肘部骨折史,占病因的31%。135例均采用尺神经外膜松解,皮下前移术。结果术后92例获得2—5年随访,平均2.5年;43例失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本组优72例,良12例,差8例,优良率为91.3%。结论尺神经皮下前移术简单、有效,术中应保护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血供及分支,并确保尺神经无张力。应重视因肘部骨折和以手部活动笨拙为主要症状的早期诊治。
- 李文军田光磊陈山林诸寅田文王树峰易传军朱瑾刘波
- 关键词:肘管综合征尺神经随访研究
- 小儿掌腱膜挛缩症被引量:1
- 2004年
- 熊革栗鹏程朱瑾诸寅张友乐常万绅韦加宁
- 关键词:掌腱膜挛缩症小儿疾病初发掌指关节
- 掌腱膜挛缩症50例报告被引量:13
- 1998年
- 目的讨论掌腱膜挛缩症的病因,病变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经手术治疗的掌腱膜挛缩症50例78只手。其中包括取掌腱膜作病理检查的11例。行掌腱膜大部切除、手掌及手指挛缩皮肤“Z”成形术63只手,掌腱膜及受累皮肤一并切除后行游离植皮术15只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4年,见挛缩解除,疗效肯定,无1例复发。14只手产生并发症如神经损伤、皮下血肿、皮片成活不良及伤口Ⅱ期愈合等占17.8%。组织学检查结果:均为致密结缔组织增生。结论掌腱膜挛缩症国人报道较少,常发生于中、老年,男性居多,手术治疗效果肯定。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胡溱诸寅楚作铭
- 关键词:外科手术
- 肌电图检查评估腕管综合征手术效果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采用肌电图检查评估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5例(患侧手共39侧)临床确诊为腕管综合征并接受腕管切开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于手术前后分别行肌电图检查,应用正中神经传导检查和拇短展肌针极肌电图检查,分析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腕部正中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潜伏期异常率(33%)、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异常率(36%)较手术前(72%、74%)明显下降(P<0.05),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波幅(7.40±5.05)较手术前(4.86±3.60)显著降低(P<0.001),拇短展肌静息状态下失神经电位的异常率(69%)、重收缩时募集电位异常率(13%)均较手术前(85%、26%)明显下降(P<0.05)。患者手术前后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管切开减压术可解除正中神经卡压状态,明显恢复正中神经功能,增强拇短展肌肌力,临床治疗效果好。肌电图检查可为腕管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客观的依据。
- 李洁霏杨昀张珍珍王娆杨卓胡丽杭诸寅
-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肌电图手术效果
- 巨趾畸形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总结巨趾畸形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巨趾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2例(13足)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6岁。均在出生时被发现畸形。多趾巨大畸形患者多于单趾畸形的患者,胫侧足趾好发。对应的前足均粗大。巨趾的趾骨均粗长,部分对应的跖骨粗长。术中见所有患者均有皮下脂肪过度增生,侵犯骨间肌和关节囊。足部神经和分支无明显增粗,无脂肪浸润。手术包括软组织缩容、骺阻滞、截趾、神经切断再吻合等。结果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5.6个月。根据自行制订的分级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2例,良2例,中3例。结论手术治疗巨趾畸形有效,应重视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术式的选择。
- 王海华田光磊诸寅张友乐赵俊会田文
- 关键词:足畸形先天性巨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