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惠卓 作品数:51 被引量:120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交通运输工程 机械工程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转基因鼠晶状体特异性表达的制瘤素对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晶状体特异性表达的制瘤素 (oncostatin M ,OSM)对眼发育的影响。 方法 将去除部分序列的小鼠 OSM c DNA [6 6 1碱基对 (base pair,bp) ]连接到αA-晶状体蛋白 (αA- crystallin)启动子上 ,然后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其导入单细胞胚胎内 ,建立转基因鼠。常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转基因鼠进行特性鉴定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嘧啶末端标记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 mediated d UTP nick- end labelling,TUNEL )试验检测细胞凋亡 ,原位杂交检测 caspase- 3m RNA的表达 ,兔抗活化的 caspase- 3抗体检测活化的 caspase- 3蛋白质。 结果 胚胎期 14 .5、17.5 d,转基因蛋白 OSM特异性表达于晶状体纤维细胞内 ,从胚胎期 17.5 d开始 ,转基因鼠视网膜开始发生变性 ,出生时 ,5 0 %以上的视网膜细胞丢失。TUNEL试验显示转基因鼠视网膜细胞凋亡。转基因鼠视网膜细胞中caspase- 3被激活。 结论 晶状体特异性的 OSM表达激活 caspase- 3,导致了眼的异常发育、细胞凋亡及广泛的视网膜变性。 夏晓波 许惠卓 周霞 蒋幼芹 陈勤 PaulA Overbee关键词:转基因鼠 晶状体 特异性表达 眼发育 视网膜变性 制瘤素通过其受体gp130/OSMRβ诱发转基因鼠视网膜变性 2005年 目的 研究晶状体特异性表达的制瘤素(OSM )诱发视网膜变性的信号途径。 方法 将去除部分序列的小鼠OSMcDNA(661碱基对)连接到αA 晶状体蛋白(αA crystallin)启动子上,然后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其导入单细胞胚胎内,建立OSM转基因鼠。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 PCR)检测非转基因鼠和OSM转基因鼠视网膜中OSM受体gp13 0 /OSMRβmRNA的表达,兔抗磷酸化的转录信号传递和激活因子- 3 (STAT -3 )抗体检测磷酸化的STAT 3蛋白质的表达,鼠抗细胞色素C抗体检测视网膜中细胞色素C的分布。 结果 在新生的非转基因鼠视网膜中有gp13 0 /OSMRβmRNA的表达。胚胎期17.5d ,OSM转基因鼠视网膜细胞核中有大量的磷酸化的STAT 3的积聚。出生后1d ,OSM转基因鼠视网膜中有大量细胞色素C分布。 结论 晶状体特异性表达的OSM可能作用于视网膜中gp13 0 /OSMRβ受体,激活STAT- 3 ,引起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大量释放,诱发广泛的视网膜变性。 夏晓波 周霞 许惠卓 陈勤关键词:GP130 视网膜变性 转基因鼠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STAT-3 晶状体蛋白 TGF-β与角膜伤口愈合 被引量:6 1998年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多肽生长因子,能调节多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移行,参与调节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合成,在泪腺及角膜中均有分布。本文介绍了TGF-β的生化特性、生物学作用以及在泪腺、角膜中的分布,着重就其与角膜伤口愈合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许惠卓关键词:角膜创伤 伤口愈合 TGF-Β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的再治疗 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术后因屈光回退、欠矫出现的残留近视及严重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而再次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准分子激光仪对-1.00~-16.50D的近视眼及近视散光患者进行治疗。PRK术后35例(51只眼)患者出现残留近视及严重haze。结合PRK手术及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keratectomy,PTK)对以上患者进行再次治疗。结果再次手术后12个月,全组裸眼视力≥0.5、≥1.0者分别为82.6%、39.1%,其中在低、中度近视眼中分别为100.0%、50.0%,高度近视眼中分别为73.3%、33.3%。全组实际屈光矫正度在预测矫正度±1.00D者为86.3%。再次手术后haze程度比首次手术后轻。结论首次PRK术后因屈光回退、欠矫而出现的残留近视及严重haze可以成功地再治疗,尽管再次治疗的成功率较首次手术低,但再次治疗仍不失为进一步提高PRK疗效的有效方法。 夏晓波 刘双珍 黄佩刚 吴振中 王平宝 许惠卓 谭星平 梅萼 胡生发关键词:近视 准分子激光 角膜切削术 再手术 PRK 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与传统外路手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同一术者完成的连续的6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和连续的35例传统外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并随访。结果传统外路组和显微外路组患者在基本情况、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视网膜下增生条索、裂孔特点、术中环扎的实施及一次手术成功率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中玻璃体腔注气的实施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无并发症记载,术后并发症中,两组的高眼压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术后有1例下方视网膜下片状出血,显微组术后有1例出现下方视网膜下出血、1例玻璃体下方积血、1例人工晶状体夹持。结论在以巩膜外加压和冷凝放液作为基本术式的外路手术中,在显微镜直视下完成与在间接检眼镜下完成可以获得同样的手术效果。 杨薇 许惠卓 熊思齐 王祥珪关键词:视网膜脱离 巩膜外加压 显微手术 HIF-1α干扰RNA抑制早产儿视网膜病小鼠模型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特异性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小鼠模型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新生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采用Smith方法制备ROP模型。生后12 d时实验组玻璃体腔注射HIF-1α特异性小片段干扰RNA表达载体pSUPERH1-siHIF-1α,同时对照组玻璃体注射空载体。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小鼠视网膜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FITC-Dextran荧光照影视网膜铺片和组织切片观察两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小鼠HIF-1α和VEGF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实验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血管内皮细胞核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特异性抑制HIF-1α能有效抑制ROP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许惠卓 刘双珍 熊思齐 夏晓波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PRK术后转化生长因子β_1 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在角膜伤口愈合和角膜雾状混浊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 (2 4只眼 )随机分为正常组 (n =4 )和手术组 (n =2 0 )。手术组每只左眼行PRK术 ,术中采用准分子激光器 ,角膜中央激光去上皮 ,然后按 10 .0 0D近视进行切削 ,分别于术后第 7d ,14d ,2 8d和 3月于裂隙灯下观察记录角膜haze的变化并处死动物 ,将角膜组织制成石蜡切片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角膜组织中TGF β1mRNA的表达。结果 :①从术后第 7d开始 ,术眼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角膜haze ,严重者可达 3级 ,haze高峰约在术后第 2 8d。②正常角膜上皮中TGF β1mRNA有低水平表达 ,PRK术后第 7d ,14d和 2 8d ,角膜上皮TGF β1mRNA表达明显增高 ,术后 3月已开始降低 ;正常组角膜基质中未检测出TGF β1mRNA ,术后第 7d ,14d和 2 8d ,角膜基质中TGF β1mRNA表达明显增高 ,术后 3月己开始降低。结论 :TGF β1可能参与了PRK术后的伤口愈合 ,它可能通过促进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而促进角膜haze的发生。 许惠卓 刘双珍 夏晓波 黄佩刚 王平宝 吴小影关键词:Β转化生长因子 角膜混浊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 左旋多巴联合卡多巴治疗儿童弱视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6 1998年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联合卡比多巴治疗儿童难治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63眼)4.5~14岁经遮盖治疗未愈、视力稳定6月无变化的患儿予以左旋多巴(1.5mg/kg)、卡比多巴(0.38mg/kg)口服,每日3次,连续3月,观察视力、融合功能、立体视觉及网膜光敏感度、注视暗点的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服药3月,63眼弱视眼中视力提高者占88.89%(平均提高2.27±1.26行),10例融合功能改善,6例恢复立体视觉。视网膜光敏感度明显改善,19眼注视暗点消失,6眼缩小。基本治愈率42.86%,且副作用小。结论:左旋多巴联合卡多巴能有效地提高难治性弱视患儿的视功能,且副作用少。眼科学报1998;14:238~241。 吴小影 刘双珍 徐和平 黄佩刚 许惠卓 闵晓珊 谭星平关键词:弱视 左旋多巴 卡比多巴 儿童 一例中心晕轮状脉络膜营养障碍病例的OCT外层视网膜管型结构观察 目的:外层视网膜管型(Outer Retinal Tubulation,ORT)存在于多种累及视网膜外层结构和/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中,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中典型表现为视网膜外层圆形或卵圆形、边... 吴林 许惠卓 郑巍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探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93例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行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另一组行常规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并对该两组病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小切口组明显高于常规大切口组。结论 :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裸眼视力好 ,恢复快 ,且该术式无需昂贵仪器 ,手术费用低 。 向前 许雪亮 谭浅 吴小影 闵晓珊 许惠卓关键词:无缝线小切口 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