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新
-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应用典型相关分析协调水稻产量因素间的关系被引量:3
- 1993年
- 本文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水稻株型、穗部性状及产量因素三组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三组性状间的关系十分密切,选育具有壮杆和较大剑叶面积的株型将有助于克服产量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的矛盾。
- 许建新张泽生王道龙程融
- 关键词:产量性状水稻
- 饲料厂除杂分离筛配置的探讨
- 1994年
- 本文对配置在主混合机之后的除杂分离筛前后样品的测定表明,不添加液体组分的粉状饲料,在混合工序完成以后再经除杂分离,将使饲料的混合质量变差;在不改变工艺设备的情况下,抽取除杂分离筛的下层筛网能减小不利影响。
- 许建中许建新周晓波韩世本
- 外源化学物质影响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研究被引量:3
- 1993年
- 为探讨解决低温引起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不稳定问题的途径,1990年和1991年用CoCl_2、乙烯利、B_(40)(生长调节剂)和“901”等四种外源化学物质对W6154S、W6111S、5047S、IS001S及M105S等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当供试材料育性转换敏感期处于不育条件(长日和高温)下,喷施1000ppm的CoCl_2,与对照组(自交结实率≤1.5%)相比,提高正常花粉率8.9%—25.5%,提高自交结实率1.4%—7.6%。在可育条件(短日或低温下)下,喷施1500ppm和1000ppm的CoCl_2,对可育性恢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相反,当供试材料育性转换敏感期处于可育条件下,喷施4500ppm的乙烯利、150ppm的B40和360ppm的“901”,可提高花粉败育率4.4%—38.5%,降低自交结实率1.6%—26.2%。本文还讨论了外源化学物质对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作用特点及处理方法。
- 许建新王道龙张泽生程融
- 关键词:水稻外源化学物质育性转换
- 太湖鲚鱼渔获量变化与主要鱼类渔获量间关系的多元分析被引量:7
- 2005年
- 根据太湖1973~2002年的鱼类渔获量统计资料,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湖鲚鱼渔获量变化与主要鱼类渔获量间的关系.建立了太湖鲚鱼和主要鱼类渔获量间的最优线性回归模型.通径分析表明:对鲚鱼渔获量变化影响最大的是鲤、鲫鱼,其次是鲌鱼和鲢鳙鱼,其他鱼类对鲚鱼的变化影响不明显(P>0.05).
- 刘恩生许建新程建新曹萍
- 关键词:太湖主要鱼类渔获量
- 机械化蛋鸡的舍型与笼养设备初探
- 1993年
- 本文对机械化蛋鸡舍的舍型选择和蛋鸡笼养设备等问题,结合实际进行研完。认为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我国Ⅱ类地区(华北、华中、华东大部分),选择半封闭式蛋鸡舍比封闭式鸡舍更符合国情;采用半阶梯式蛋鸡笼养设备较适宜。
- 许建中许建新耿照玉
- 关键词:卵用鸡鸡舍笼养机械化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育性恢复的作用(简报)被引量:7
- 1996年
- 一定剂量的CoCl2、IAA和2,4-D以及与GA3配合叶面喷施或根部水施后,水稻培矮64S的育性在不育条件下得到部分恢复。其中以浓度各为50mg/L的2,4-D和GA3配合进行根部水施效果最好自交结实率提高达7.9%。
- 许建新王道龙张泽生程融
- 关键词:水稻光敏核不育水稻植物生长调节剂
- 太湖银鱼产量变化和主要鱼类间关系的最优回归模型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根据太湖1973~2002年的鱼类分类产量统计资料,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太湖主要鱼类产量变化对银鱼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银鱼和主要鱼类产量间的最优化回归模型为W=225.084 3+1.486 0 W3+0.087 7 W7(W为银鱼产量,W3为鲌鱼产量,W7为其他鱼类产量,n=30,R=0.868 0,P<0.000 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鲌鱼对银鱼产量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其他鱼类,”其通径系数分别为:Py.3=0.890 8,P<0.000 1,Py.7=0.388 7,P=0.000 6。而鲚鱼、鲤鲫鱼、鲢鳙鱼、青草鱼产量变化对银鱼的影响不显著。
- 许建新刘恩生
- 关键词:太湖银鱼主要鱼类
- 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测定方法探讨
- 1993年
- 本文介绍了应用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方法,并与电位滴定法、沉淀法及甲基紫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且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用于生产条件下测定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是可行的。
- 许建中许建新周晓波
- 关键词: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
- 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表达与感光性关系研究被引量:1
- 1994年
- 用7001s×P23大粒、7001s×r8005、7001s×02428、5047s×多收3号、5047s×r8005、5047s×02428等6个双亲感光性差异程度不同的粳型杂交组合,研究了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表达与感光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双亲感光性的差异大小及巳抽穗期的分离程度皆与F2育性分离有密切关系。各组合F2代随抽穗期推迟,不育株比例有增加的趋势,而且最后一批抽穗的植株中不育株比例相当大。作者认为,感光性基因是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表达的遗传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还就光敏核不育基因数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王道龙张泽生许建新程融
- 关键词:水稻光敏核不育感光性
- 太湖主要鱼类渔获量间关系的回归模型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根据太湖1983~2002年连续20年鱼类渔获量统计资料,应用偏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湖鱼类组成、数量变化的连续变化规律,并结合鱼类食物组成调查对主要鱼类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青、草鱼和其余主要鱼类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外,建立的6个多元线性最优回归模型其复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统计学意义上的可靠性很高,较好地反映了近20年太湖主要鱼类组成和数量变化的比例关系。分析认为,其中鲚鱼模型W1=12803-5.5246W3+2.3736W4-3.8909W5、银鱼模型(W2=186.7576+1.5174W3+0.0919W7)、鲢、鳙鱼模型(W5=1633.5789-0.0837W1+0.2553W4)和其他鱼类模型(W7=7652.7351-0.4232W1-5.3439W3+2.2624W4)可能还反映了太湖主要鱼类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 刘恩生许建新陈开宁
- 关键词:太湖主要鱼类渔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