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调控牙周膜干细胞内皮分化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通路在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内皮向分化中的作用,为PDLSC分化调控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联合诱导PDLSC向内皮细胞分化(诱导组),对诱导分化的细胞使用ERK1/2磷酸化阻断剂U0126进行处理(诱导+U0126组),同时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作为对照(诱导+DMSO组),空白对照组为未经诱导的PDLSC;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诱导组0、1、3、6及12h的胞内磷酸化ERK1/2 (p-ERK1/2)表达水平;各组诱导7d后提取细胞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CD31、血管内皮钙黏素(vascular endothelial-cadherin,VE-cadherin)和VEGF mRNA的表达情况;各组诱导14d,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CD31+和VE-cadherin+细胞比例,基质胶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管腔形成能力.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诱导1、3h后p-ERK1/2与ERK1/2比值分别升高至1.24±0.12、1.03±0.24,均显著高于诱导前(0.58±0.17)(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诱导+U0126组CD31、VEGF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降至0.09±0.18、0.49±0.17,均显著低于诱导组细胞(P<0.0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诱导+U0126组CD31+、VE-cadherin+细胞比值分别降至5.22±0.85、3.56±0.87,均显著低于诱导组细胞(P<0.05);基质胶管腔形成实验显示诱导组的分支节点数、管腔数目、管腔长度分别升高至62.3±10.0、145.0±14.8及(32 129.7±4 413.9)像素,而诱导+U0126组分别下降至7.0±2.7、33.5±6.4及(15 951.0±758.1)像素,均显著低于诱导组(P<0.05).结论 PDLSC内皮分化过程受ERK通路正向调控,阻断ERK1/2磷酸化可以抑�
- 朱宏罗兰堃王颖谈珺薛芃王勤涛
- 关键词:牙周膜干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 抗菌药物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炎性并发症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 评估抗菌药物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炎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96例患者的192颗下颌双侧阻生第三磨牙,每例患者分两次拔除.左侧96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分为抗菌药物(用药组)和安慰剂(安慰剂组),每组48颗,右侧同样分组.采用随机、双盲、交叉、自身对照的方法每组分别在术前1h及术后3d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有过敏史者服用盐酸克林霉素)或安慰剂;术后14d拔除对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时交换使用药物.随访记录术后第2、10天后出现干槽症、伤口化脓感染、前颊部感染和咽峡前间隙感染4种炎性并发症的情况以及疼痛、肿胀和开口困难等术后反应.结果 用药组2颗牙出现干槽症(2.1%)、1颗牙局部化脓感染(1.0%)、7例患者有其他反应(胃肠道反应2例、术后出血1例、溃疡1例、发热3例);安慰剂组3颗牙出现干槽症(3.1%),1颗化脓感染(1.0%),11例其他反应(出血3例、溃疡1例、发热7例);两组仅在术后第10天疼痛结果有差异,其余检测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不能有效预防或减少术后炎性并发症.
- 薛芃侯锐尚磊马媛媛吴芳张思佳
- 关键词:磨牙拔牙手术后并发症抗菌药
- 抗菌药物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炎性并发症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发生率很高,常引起冠周炎、邻牙远中龋、牙间骨吸收,少数可引起颌骨周围软组织间隙感染、颌骨骨髓炎、颌骨囊肿等并发症。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如何规范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并无明确的应用指南,国内外文献报道不一。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感染病菌的高度耐药而难以控制感染;另一方面加大了患者就医和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现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能否预防术后炎性并发症的相关文献综述,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一、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术后炎性并发症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术后炎性并发症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伤口及周围组织出现的炎性病理现象,包括干槽症、术后伤口部位感染、前颊部感染和咽峡前间隙感染等。
- 薛芃侯锐
- 关键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拔除术后抗菌药物下颌第三磨牙阻生颌骨骨髓炎
- 边防某部官兵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调查了解边防某部官兵的口腔健康状况,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为制定口腔医疗保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西藏边防某部官兵447例,根据军队现役人员口腔健康相关标准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现场问卷调查。检查项目包括龋病、牙周健康、第三磨牙及义齿佩戴情况等,总结相应口腔医疗需要情况。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口腔卫生行为、口腔医疗保健服务现状、口腔保健服务需求,以及对口腔疾病防治要求等。结果:(1)本组447例中,患龋率30.2%,龋均0.58。下颌前牙牙周健康率最低,为55.7%;牙石检出率最高,为38.9%;两侧后牙牙龈出血检出率高于前牙。上颌第三磨牙未萌出者和正常萌出者比例较高,分别占49.0%和46.0%;下颌第三磨牙阻生者比例较高,占25.3%。义齿佩戴及需要佩戴者比例较低。大多数官兵均需要口腔医疗,占74.5%。(2)问卷调查显示,官兵刷牙主要原因以清爽、舒适者居多,占44.3%;刷牙次数以每天早晚各1次者居多,占50.3%。入伍后从未看过牙者居多,占67.1%;牙病发生后就诊医疗单位以团卫生队居多;牙病不治疗原因主要是无口腔科医师、工作和训练太忙及认为自己未患有口腔疾病。因牙病影响训练日者占20.1%。因牙病就医的医疗单位至营房距离均在50km以上。认为自己需要口腔卫生指导、口腔检查和口腔治疗者分别占84.6%、87.2%和75.8%。对口腔疾病防治要求,主要为常见口腔疾病能就近得到治疗、经常开展口腔健康宣教和保健知识讲座等。结论:西藏边防某部官兵口腔健康状况有待提高,口腔医疗服务现状不足以满足官兵需求,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有待加强。
- 侯锐吴芳张燕魏银花肖高普布央金薛芃
- 关键词:口腔健康边防官兵口腔医疗服务
- 脂多糖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在牙周膜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使用脂多糖模拟炎症微环境下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中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的表达差异及对成骨分化的影响,初步证明ERS可以调控炎症微环境下的PDLSC,使其与正常来源的PDLSC相比成骨分化能力产生差异.方法 原代和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正常来源的PDLSC,使用ERS激动剂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观察是否可以诱导PDLSC发生ERS;实时定量PCR检测使用炎性因子脂多糖刺激是否可以诱导PDLSC发生ERS;使用含有成骨诱导培养基的TG和ERS抑制剂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ate,4-PBA)刺激PDLSC,实验组分为PDLSC+ TG组、PDLSC+脂多糖组及PDLSC+脂多糖+4-PBA组,对照组为单纯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的PDLSC组,实时定量PCR、茜素红染色及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检测其成骨分化能力的差异.结果 炎性因子体外模拟炎症环境可观察到ERS被激活,PDLSC+TG组6h时PERK、GRP78、ATF4及CHOP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PDLSC组(分别为1.49±0.24、2.77±0.60、1.75±0.16、2.16±0.32),P<0.05;PDLSC+脂多糖组PERK、CHOP mRNA表达量均在6h时达峰值(分别为1.76±0.08、2.31±0.17),且与PDLS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牙周炎症微环境下的ERS状态可抑制PDLSC的成骨分化,PCR结果显示PDLSC+ TG组RUNX2、ALP、OCN mRNA表达量为0.73±0.06、0.01 ±0.00、0.20±0.06,均显著低于PDLSC组(P<0.05);PDLSC+脂多糖组RUNX2、ALP、OCN mRNA表达量分别为0.80±0.06、0.48±0.05、0.29±0.04,均显著低于PDLSC组(P<0.05);PDLSC+脂多糖+4-PBA组RUNX2、ALP、OCN mRNA表达量分别为1.10±0.09、0.74±0.05、0.67±0.13,均显著高于PDLSC+脂多糖组(P<0.05).茜素红染色及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定量结果和PCR结果相符.结论 体外使用脂多糖模拟炎症微环境,可具有同ERS激活剂TG相同的作用,刺激PDLSC,使其ERS被激活,进而成骨分化受到抑制;加入E
- 薛芃李蓓谈珺安莹金岩王勤涛
- 关键词:牙周膜干细胞细胞分化内质网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