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洪强
-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DIC患者中的临床作用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参照DIC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成分输血方案,分析18例产科DIC患者经监测凝血功能,合理输注悬浮红细胞、单采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成分血制品,并使用小剂量肝素的综合治疗的效果。结果应用成分输血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所提升。结论成分输血在抢救DIC时具有重要作用。早期输注成分血对去除病因,羸得抢救时间有一定的作用。去除病因后应用成分输血,疗效更为显著。
- 李岚薛俭成董洪强
- 关键词:孕产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成分输血
- 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检查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血清(浆)中的不规则抗体,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用微柱凝胶coombsIgG卡对6486例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的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将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标本用coombsIgG卡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24例,阳性率0.37。其中,抗-D3例,抗-E4例,抗-C2例,抗-A11例,抗-M2例,抗-EC2例,抗-Cc1例,抗-JKa2例,抗-JKb1例,抗-FYa2例,抗-Lea1例,非特异性抗体3例。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有效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对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尤为重要。
- 李岚张琼丽董洪强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
- 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小板抗体筛选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MGIA)在检测血小板抗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分别对146例血液病患者(实验组)和8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146例患者中检出血小板抗体28例。11例输注机采血小板少于3个治疗量的血液病患者均未检出血小板抗体;输注3~9个治疗量的患者63例,8例血小板抗体阳性(12.70%);输注10~19个治疗量的患者41例,8例血小板抗体阳性(19.51%);输注20~29个治疗量的患者22例,6例血小板抗体阳性(27.27%);输注大于30个治疗量的患者9例,6例血小板抗体阳性(66.67%)。结论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血小板输注量和次数相关。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MGIA)检测血小板抗体简单快速,准确可靠,值得选择。
- 李岚董洪强张琼丽
-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输注无效
- 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小板抗体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MGIA)检测血小板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GIA分别对146例血液病患者和87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以血小板增高指数(CCI)作为判定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标准,分析其与PTR的关系。结果根据1h后CCI值判断,146例患者中发生PTR28例。输注机采血小板次数<3次的血液病患者共9例,血小板抗体未检出阳性;3次≤输注次数<10次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5%(8/53);10次≤输注次数<20次阳性率为22%(8/36);20次≤输注次数<30次阳性率为29%(6/21);≥30次阳性率高达75%(6/8)。结论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输注的量和频率有关。MGIA检测血小板抗体简单快速,准确可靠,值得推广。
- 李岚董洪强张琼丽
-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抗体血小板疾病
- 大出血中冷沉淀和血小板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
- 2009年
- 目的:探讨冷沉淀与血小板联合输注在大出血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相关检验结果及出血渗血情况一般先一次性给予血小板1~2个治疗量、冷沉淀4~10(320~800 U)袋,然后根据效果考虑是否继续补充。结果: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可有效控制创面渗血、缩短出血时间及加速伤口愈合。结论:冷沉淀与血小板的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止血及促进伤口愈合效果,可减少血液流失,值得在大出血患者中广泛推广应用。
- 党鑫堂伍昌林董洪强
- 关键词:血小板冷沉淀大出血联合输注
- 浅谈去白细胞输血对肿瘤患者免疫
- 2010年
- 随着输血技术日臻完善及多学科技术领域的融入,使其得到了划时代的发展,成为一门由多学科交叉构成的新兴医学——输血医学。近些年输血引起的受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尤其对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其预后影响倍受医学界关注。本文主要阐明了去白细胞输血定义,深刻剖析了输血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白细胞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等等,对于临床上去白细胞输血和对肿瘤患者的免疫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党鑫堂伍昌林董洪强
- 关键词:输血去白细胞肿瘤患者免疫
- Rh阴性血型筛查及不规则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通过Rh阴性血型筛查及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对抗体阳性的Rh阴性患者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集法对363例RhD阴性输血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及Rh血型鉴定,选择Rh因子相合的血液输注,对有抗-c和抗-e抗体Rh阴性患者在血源紧缺的情况下,选择O型ccdEE和CCdee表型红细胞输注,观察临床输血效果。结果在363例RhD阴性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21例,其中抗-D抗体5例,抗-E抗体8例,抗-c抗体3例,抗-c、E抗体2例,抗-C抗体2例,抗-e抗体1例,对存在不规则抗体的患者选择Rh因子相合的血液输注,临床效果良好。结论根据抗体筛查及Rh血型鉴定结果,选择Rh因子相合的血液输注,可避免不规则抗体的产生,提高临床输血的有效性,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李岚伍昌林党鑫堂董洪强朱奕
- 关键词:RH血型不规则抗体
- 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其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的产生规律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检测A组(非过滤组)和B组(过滤组)患者血小板HLA抗体和HPA抗体,以CCI值评价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A组HLA抗体阳性率为53.33%(16/30); HPA抗体阳性率为13.33%(4/30);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43.33%(13/30)。B组HLA抗体阳性率为13.33%(4/30);HPA抗体阳性率为10.00%(3/30);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10.00%(3/30)。两组HL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P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滤除白细胞的机采血小板难以减少血小板HP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但可以减少血小板HL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 李岚董洪强张琼丽
-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输注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