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朝
-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网络新闻的互动仪式与受众社会认同--以魏则西事件为例被引量:7
- 2016年
- 网络新闻实现了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联结,通过应用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模型,本文分析了受众通过与网络新闻的互动行为,达到个体身份和社会身份融合的过程。研究解释了网络新闻作为独特的社会情境,对受众在角色认同、公民团结和仪式抵抗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为传播仪式观下的网络新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孙友发董朝
- 关键词:网络新闻受众社会认同
- 媒介现实的混合建构:新闻和微博框架比较
- 2014年
- 新的媒体在建立自己的媒介特征过程中,都会遭遇传统媒体机制的影响。网络时代,尽管微博在发布方式、受众接受心理和审查机制等方面与媒体的新闻生产不同,在报道框架上与传统媒体框架存在差异。但是,通过对"临武城管"事件的报道框架的比较,研究发现这种差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微博将事件问题化,经过两种媒介多层次的框架动员之后,最终达成相辅相成的状态。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新闻报道和微博报道,形成一个混合网络结构,多侧面多视角地解读新闻事实,建构更加接近客观的媒介现实。
- 董朝
- 关键词:新闻报道
-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报道与新闻舆论引导被引量:4
- 2009年
- 一、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恐慌'
国际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学生'就业难'成为2009年的民生难题.2008年底,教育部连续多年作出'就业形势严峻'的判断后,再次发出了'2009年更严峻'的重要提示.……
- 郭小平梁媛媛董朝
- 关键词:新闻舆论金融危机求职信息择业观《新民晚报》
- 媒介融合背景下《纽约时报》的转型与升级
-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如何转型升级是目前国内热门话题,而有着百年历史的纽约时报公司,在广播、电视、互联网和金融市场的冲击下,开始一系列创新,最终使公司从传统报业公司迈向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转型和升...
- 董朝
- 关键词:媒介融合《纽约时报》采编模式
- 文献传递
- 《纽约时报》在线收费模式被引量:3
- 2012年
- 在媒介大融合的背景下,美国《纽约时报》实行"差异化"策略,借机升级,探索总结出一种有效的在线收费模式。这一收费模式,兼顾广告商和受众的利益,给大众类报纸提供了一条在融合中升级的发展思路。
- 孙发友董朝
- 关键词:媒介融合纽约时报
- 媒介的风险放大或弱化框架与话语分配被引量:1
- 2014年
- 当前,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现代性风险也接踵而至,如转基因争论、科技风险预防、网络道德评判等带来的不确定性,完全逃离了公众的主观感知,使公众严重依赖现代性制度下的专家系统和知识系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风险是被知识系统塑造出来的主观存在。作为知识系统里拥有"关键的社会政治地位"1的大众媒介、科学乃至法律,在社会风险的放大或降低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媒介的风险放大或弱化框架媒介对风险的呈现不仅仅是风险真相的问题,"同时也是有关谁受苦难、危险的范围和程度、威胁的因素、受牵连的人口、延迟的影响、需要的测量、
- 董朝
- 关键词:社会风险道德评判主流媒介核泄漏
- 谁丑化了政府官员的形象——由“擦汗门”谈批评报道的重要性
- 2011年
- 媒体给受众提供了一个观察周围社:会的窗口,一定程度上塑造着受众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受众通过媒体对事物的框限,使原有事物的不同方面在不同的基本模板下得到强调和凸显,以此来解释、转述或评议外在世界的活动。④那么,媒体对官员的正面报道,是否在公众心中树立了正面的官员形象呢?
- 董朝
- 关键词:政府官员官员形象丑化受众
- 媒介镜像与自我表演:网络受众的身份认同研究
- 随着各大新闻门户网站对个人用户“传者”身份的认证,人人传播的时代才真正到来。微信公众号更让个人有了掌握千万读者的可能;Instagram上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收藏爱好者展出的图片足以建立一个丰富的线上博物馆;直播平台上普通名...
- 董朝
- 关键词:网络受众符号互动文化资本身份认同媒介镜像
- “贾君鹏事件”:媒介事件与社会的“集体记忆”被引量:7
- 2009年
- 一、贾君鹏事件:新媒体“媒介事件”的典型文本1.“媒介事件”的概念演变:从卫星电视到新媒体1992年,丹尼尔·戴扬与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一书中将“媒介事件”定义为:“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事件”。
- 郭小平王子毅董朝
- 关键词:媒介事件集体记忆社会卫星电视电视直播
- 微博对危机事件的评价态度分析——以“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为例
- 2014年
- 基于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对新闻意义塑造的重要作用,本文借助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以"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在微博的传播为例,研究微博受众对危机事件的话语态度。总结发现,微博话语注重情感发泄,虽然有与媒体的互动信息,但微博依靠高语境信息表达负面消极态度,消解权威话语。同时,受众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迅速集聚的情绪推动了新闻热词的传播,犹如集结的"乡民",使微博舆论场既表现出公共领域的特性,又无时无刻不具有流动群体作为"乌合之众"的特点。
- 董朝
- 关键词:话语分析受众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