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军
- 作品数:25 被引量:282H指数:9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知识产权的再认识——兼与物权相比较
- 2000年
- 一、从知识产权的产生看知识产权的本质从法理的角度讲,权利的产生是基于法律的创设。因此,知识产权的产生与知识产权法的产生过程紧密相连。起源于奴隶社会的罗马法对财产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分类方式,却找不到关于无形财产或知识产权的规定。而起源于封建社会、发展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英美法与罗马法相比就进一步,其对财产的分类中就包含了无形动产。
- 董文军
- 关键词:知识产权物权财产权人身权
- 证券投资基金契约的法律性质研究
- 董文军
- 关键词:法律性质信托
- 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制度嬗变与功能解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从1994年《劳动法》的颁布实施到2007年《劳动合同法》制订实行,我国的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制度逐渐发展完善,补偿范围有所扩大,补偿标准逐渐统一。经济补偿制度内容的变化反映了立法者对于其制度功能期待的加强。在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劳动者由于自身的弱势性,因用人单位不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履行不当所受到的损害通过合同法中规定的违约责任的救济措施无法获得补偿。这就要求通过一种新的责任承担方式来保障劳动者的合同权利,经济补偿制度应运而生。其存在的制度功能主要是为了弥补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劳动合同无法顺利履行时劳动者所受到的损害。经济补偿制度功能的变化必须符合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通过倾斜保护达致利益平衡,否则制度功能的发挥必将受到影响。
- 董文军
-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范功能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从2005年《劳动合同法》论证起草阶段起,围绕《劳动合同法》的学术争论就异常激烈。经过四度审议,数十易其稿,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然而,该法的颁布实施并未使这场争论尘埃落定,反而引起"裁员潮"、"关门潮"等连锁反应。如何认识《劳动合同法》对我国的劳动关系调整带来的变迁?如何评估该法的实施效果?如何解决该法悬而未决的理论难题和现实困惑?本刊专门邀请了五位从事劳动法研究的青年学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 董文军
- 关键词: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劳动合同制度法定解除
- 消费者的知情权被引量:47
- 2004年
- 在信息社会中 ,知情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消费者的知情权是消费者权利体系中的基础性权利。消费者与生产者、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知情权的原因。知情权作为确立消费者人格的基础 ,除了要求生产者、经营者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之外 ,还要求政府的积极保护 ,实现对消费风险的事先控制 ,从而更好地保护消费者。
- 董文军
-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 劳动合同立法中的平等观被引量:8
- 2006年
- 平等是法律的基本价值追求之一,是合同制度存在的前提。劳动合同作为规范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自然也是以平等作为其存在的前提条件。但是,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虽然法律地位在形式上是平等的,但实质上却是不平等的。与用人单位相比,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其原因在于:其一,在劳动力要素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往往大于需求,就业机会稀缺形成“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结构中,劳动者之间的就业竞争加剧,劳动者的选择余地和谈判能力都大为减弱;其二,劳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劳资双方处于利益共同体之中,但也存在着利益矛盾,在二者的抗衡与较量中,劳动者常常不得不做出让步;其三,劳动关系是一种兼有财产和人身双重因素的社会关系,在这种混合关系中,劳动者隶属于劳动组织(单位),必须接受单位的组织安排,居于一种单向服从的地位。劳动者的弱者性表现为经济实力上的弱者、获取相关合同信息上的弱者、寻求救济上的弱者。基于此,劳动合同立法应体现出对劳动者倾斜保护,其基本价值取向应该是对实质平等的追求。
- 董文军
- 关键词:合同立法平等观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合同
- 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法保障——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综述被引量:2
- 2007年
- 2007年8月7日至8日,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法保障",具体包括三个议题:社会法的理念、范畴与体系探究;非典型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中国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围绕上述议题以及社会法理论和实践中的其他问题,与会代表们通过大会主题发言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 董文军
-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法
- 经济法的利益观被引量:8
- 2005年
- 受到以主客观分离与对立为出发点的二元思维模式的影响 ,在社会结构方面形成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立的二元理论 ,在法学领域中也形成了以规制政治国家权力为主的公法部门和以调整市民社会关系为主的私法部门的二元划分。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关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截然分开的理论受到挑战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日渐融合 ,经济法的出现是这种趋势在法律上的体现之一。经济法作为贯穿于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领域的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 ,其利益观体现出一定的综合性 ,融合了运行于市民社会中的私法与运行于政治国家中的公法的双重特征。经济法虽然以社会利益作为其首要的保护目标 ,但其对社会利益保护的实质是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个人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之间协调的结果。
- 董文军曹盛
- 关键词:政治国家经济法公法私法社会利益利益观
- 组织型平台从业者劳动法保护之价值判断被引量:4
- 2022年
- 组织型平台从业者自主性与劳动控制并存的工作特点,产生了司法审判实践以及理论研究中对其劳动关系存在与否的争议,争议的实质是对其应否适用劳动法倾斜保护的价值判断的分歧。平台从业者虽然具有相异于线下劳动者的工作特点,但其与平台或其合作企业之间同样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合同关系,同样处于谈判能力不对等的弱势地位,因此平台从业者同样应获劳动法的倾斜保护。对于平台从业者倾斜保护这一价值判断的制度回应,首先需要通过劳动关系的认定明确平台从业者的劳动者身份,在此基础上,针对平台从业者与线下劳动者相比存在的工作自主性,进一步思考现行劳动法具体制度适用的解决方案。
- 董文军
- 法定退休年龄与劳动合同关系之反思被引量:18
- 2019年
-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劳动合同终止。该条款的适用,实质上修改了其所解释的《劳动合同法》中的规定,既有损《劳动合同法》的权威,又不合理地限制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同自由。基于我国的社会情况和劳动法律制度现状的考量,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作为法律拟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结束劳动合同关系的情形,应当从强制适用转变为有条件的适用,即允许双方当事人在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于合意予以排除适用。从立法技术角度分析,《劳动合同法》应通过退休制度的独立规则设计,实现法定退休年龄与劳动合同关系的重新定位。有关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与劳动合同的关系以及劳动者退休后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等内容,均应纳入退休的规则设计中,从而实现养老保险制度与劳动合同制度的顺利对接。
- 董文军
- 关键词: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合同终止基本养老保险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