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备
- 作品数:15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
- 2013年
-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M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38例,采用philips256层螺旋CT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29例急性肺栓塞表现为:中心型充盈缺损17例(58.6%),偏心型充盈缺损5例(17.2%),完全闭塞型充盈缺损7例(24.1%),9例慢性肺栓塞表现为附壁型充盈缺损。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确诊PE理想的检查方法。
- 董备
- DWI与^(1)H-MRS预测胶质瘤基因分型的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DW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术前预测胶质瘤基因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胶质瘤分为三型: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IDH突变1p/19q联合缺失型、IDH突变1p/19q未缺失型。每例患者均接受DWI及MRS检查。比较IDH野生型胶质瘤与突变型胶质瘤之间影像学参数[ADC、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及胆碱(Cho)],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多组间影像参数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事后两两比较结果采用Bonferroni校正。结果IDH野生组ADC最大值(ADC_(max))、ADC最小值(ADC_(min))、ADC平均值(ADC_(ave))和相对肌酸(rCr)值低于突变组(P<0.05),Cho/Cr值高于突变组(P<0.05)。ADC_(ave)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53,取最佳阈值1.049×10^(-3)mm^(2)/s时,敏感度为92.00%,特异度为76.47%。多组间比较,IDH野生型胶质瘤ADC_(max)、ADC_(min)、ADC_(ave)、rCr及Cho/Cr值与IDH突变1p/19q联合缺失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1p/19q联合缺失型胶质瘤与1p/19q未缺失型相比,各影像学参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及MRS对于术前预测胶质瘤IDH突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为胶质瘤患者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帮助。
- 孟令松黄梦月张小安董备黄文起黄宇涵窦丹迎
- 关键词:胶质瘤扩散加权成像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6例临床特征及早期影像学表现
- 2021年
- 目的观察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一般临床表现与胸部CT影像特征,研究其发病时间与CT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01-26-2020-02-06商丘市各县市9所医院确诊36例COVID-19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所有患者发病10d内流行病学史及临床症状。根据早期肺炎CT表现的影像特点及变化规律,将首发症状时间分为前期(0~3d)、中期(4~6d)和后期(7~10d),影像表现分为单纯磨玻璃影、磨玻璃伴斑片影和磨玻璃伴索条影。结果36例患者中来自湖北武汉地区人员占大多数,并且较早发病,本地患者与外地患者均有密切接触。全身症状以发热与咳嗽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要表现,1例患者无明显症状。35例CT表现阳性患者,病灶累及多肺叶者居多,多数位于肺下叶,少数患者合并胸膜增厚与胸腔积液。前期以单纯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中后期磨玻璃伴斑片影和磨玻璃伴索条影占大多数,3期所占比例呈递增趋势,中期数目后者多于前者。结论COVID-19是一种较强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发热与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早期COVID-19影像表现具有多样性,前期以累及肺间质为主,中后期多合并有肺泡内渗出表现,但有可能向渗出吸收或者渗出加重进展。
- 董备郑吟诗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间质性肺炎CT影像磨玻璃影
- MRI常规序列结合DWI在诊断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探究磁共振常规序列(T_(1)WI、T_(2)WI)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83例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者进行MR常规序列及DWI扫描,对照术后病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方面,常规序列联合DWI稍高于DWI,但二者均明显高于常规序列。DWI假阳性率三者中最高,特异度低于常规序列及常规序列联合DWI。在假阴性率方面常规序列联合DWI表现最低。每两种方法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常规序列联合DWI诊断准确率更高,在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 董备黄文起林光耀
- 关键词:直肠癌淋巴结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 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CT与临床表现
- 2008年
- 目的研究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的CT与相关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PVL患儿的CT与临床资料。结果PVL的临床表现为:①肢体瘫痪,可为双侧肢体瘫痪,四肢瘫痪,一侧肢体瘫痪。②皮质盲。③智力低下。④癫痫。⑤共济失调。CT表现:①侧脑室周围白质减少。②侧脑室体旁白质内点片状低密度灶。③侧脑室扩大,形态不规则。④脑沟增深,皮质下灰质逼近侧脑室壁。结论由于对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救治工作的进展,存活儿会逐渐增多。而且CT检查的普遍开展,PVL的发现会越来越多。CT是诊断PVL的重要方法。充分结合临床资料正确诊断PVL并不困难。
- 张欣董备郑吟诗
- 关键词: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
- 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外扩散的CT表现
-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时胰酶外渗可造成胰腺本身的水肿坏死,也可向胰腺外扩散,由于胰腺的周围解剖关系复杂,胰外侵犯的CT表现也多种多样。胰外侵犯的范围程度是评价胰腺炎严重的可靠指征。因此分析胰腺炎胰外侵犯的CT征象有重要...
- 张欣郑吟诗董备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CT征象病理改变
- 文献传递
- 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外扩散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外扩散途径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患者均符合Balthazar CT分度的D.E级,其中,腹膜后间隙扩散者51例(86.4%),...
- 张欣吟诗董备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CT表现扩散
- 文献传递
- MSCT后处理技术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形态与范围的比较研究
- 2014年
- 目的:比较研究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与范围。方法:采用飞利浦多层螺旋CT工作站对随机抽取的120例病人冠状动脉采集图像进行重组,由2位影像医师比较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和CT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两种后处理技术对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的显示能力,同时比较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CPR)和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在显示狭窄范围上的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常用的后处理方法中,MPR血管轴位图最适合进行冠状动脉狭窄形态的研究;CPR最适合研究血管狭窄的范围。
- 陈雨娜刘朝晖董备张艳辉万业达
- 关键词:体层摄影技术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后处理
-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结直肠黏液腺癌的诊断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结直肠黏液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8例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接受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结直肠黏液腺癌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结直肠黏液腺癌的灵敏度(96.9%)、阳性预测值(98.4%)、诊断符合率(92.7%)较高,但特异度(50.0%)、阴性预测值(20.0%)较低。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评估原发性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TNM分期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80、0.755、1.000。68例患者影像学表现,病灶部位:升结肠11例,横结肠9例,降结肠5例,乙状结肠14例,直肠29例;强化形式:轻度强化41例,中度强化17例,重度强化10例;增厚形式:环形均匀增厚16例,环形不均匀增厚38例,偏心增厚9例,局部肿块样增厚5例;钙化10例;肠梗阻6例;肛周侵犯:轻度侵犯35例,中度侵犯23例,重度侵犯10例;增强后低密度区:少量13例,中量29例,大量26例;淋巴结转移26例;远处转移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结直肠黏液腺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当多层螺旋CT表现为病灶轻中度强化、肠壁大范围环形增厚、伴钙化、可见低密度区及淋巴结转移时,应考虑为原发性结直肠黏液腺癌。
- 陈琪璇黄文起董备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
- MRI表观扩散系数在食管癌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经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对食管癌T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于医院接受治疗的29例食管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MRI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处ADC值,依据观察组不同T分期结果将患者分为T1期、T2期、T3期、T4期,对比分析不同分期食管癌患者病灶处ADC值变化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病灶处ADC值对不同T分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病灶处ADC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食管癌患者中,T1期8例,T2期4例,T3期14例,T4期4例;T3、T4期病灶ADC值均小于T1、T2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期与T2期病灶ADC值、T3期与T4期病灶处ADC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食管癌病灶ADC值分别诊断T分期的曲线下面积均>0.80,诊断效能均较理想。结论不同T分期食管癌经MRI检查病灶处所得ADC值有一定差异,临床可利于ADC值鉴别不同T分期食管癌,以提高不同T分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
- 董备黄文起孟令松林光耀朱海安
- 关键词:食管癌T分期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