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健玉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麻醉
  • 3篇肌松
  • 2篇药物
  • 2篇异氟醚
  • 2篇手术
  • 2篇小剂量氯胺酮
  • 2篇氯胺酮
  • 2篇静脉注射
  • 2篇肌松效应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输注
  • 1篇动物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压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药理
  • 1篇药物保护
  • 1篇液动

机构

  • 8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9篇董健玉
  • 4篇李士通
  • 3篇庄心良
  • 1篇周俊成
  • 1篇赵雪莲
  • 1篇黄树仁
  • 1篇安光惠
  • 1篇赵凯
  • 1篇陈彬彬
  • 1篇裘毅敏
  • 1篇张怡
  • 1篇姚俊岩
  • 1篇徐建国
  • 1篇汪正平
  • 1篇邱郁薇
  • 1篇黄施伟
  • 1篇孔宁
  • 1篇马皓琳

传媒

  • 4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异氟醚对阿库氯铵肌松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
1995年
赵凯庄心良黄树仁董健玉
关键词:异氟醚药理
异氟醚麻醉对美维松肌松时效的影响被引量:1
1999年
孔宁庄心良马皓琳董健玉
关键词:异氟醚麻醉美维松肌松时效
肾移植后再次手术的麻醉处理
2001年
董健玉李士通周俊成黄施伟
关键词:肾移植再手术麻醉
药物容量对局部灌注药物保护缺血脊髓模型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不同药物灌注容量对兔局部灌注药物保护缺血脊髓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期间,V1.5、V3和V6组分别向阻断的腹主动脉段内灌注生理盐水1.5、3.0或6.0mL/kg,V0组仅阻断不灌药。比较各组阻断部位远端腹主动脉平均压(MAP)、后肢运动功能及脊髓病理学变化。结果V6、V3、V1.5和V0组缺血期间MAP分别为(49.4±4.5)、(41.0±5.5)、(22.5±1.7)和(17.9±2.6)mmHg(1mmHg=0.133kPa),V6和V3组显著高于V0组(P〈0.05);缺血期间与再灌注初期10minMAP的差值分别为(32.3±9.4)、(44.9±8.9)、(61.8±4.5)和(62.5±6.3)mmHg,V6和V3组显著低于V0组(P〈0.05)。V6组所有时点神经行为学评分和再灌注48h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10(5.0~12.0)个]均显著高于VO组[0(0~4.5)个](P〈0.05);其余各组与V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期间以3.0mL/kg及以下容量向阻断的腹主动脉段内灌注药物,可保证脊髓损伤模型的稳定性,尤以1.5mL/kg最为可靠。
陈彬彬张怡董健玉安光惠姚俊岩
关键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脉输注动物
围术期的脑梗塞被引量:24
2000年
董健玉庄心良
关键词:围手术期脑梗塞病因
高血压患者长期口服二氢吡啶类药物对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长期口服二氢吡啶类药物对维库溴铵的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期口服(超过3个月)珍菊降压片或二氢吡啶类药的高血压患者行中下腹部手术各30例,ASAⅠ或Ⅱ级,分为两组:长期口服二氢吡啶类药组(观察组)和长期口服珍菊降压片组(对照组)。用肌松监测仪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维库溴铵的起效时间(T1消失)、T1出现时间、TOF出现时间、T1恢复至25%的时间及恢复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维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和恢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长期使用二氢吡啶类药物对维库溴铵肌松效应无显著影响。
董健玉李士通汪正平邱郁薇
关键词:神经肌肉阻滞维库溴铵
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麻醉被引量:4
2013年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体重53kg。1994年被诊断为肾衰竭,1995年起行血液透析治疗,每周两次。4年前出现四肢活动不便,伴疼痛。3个月前双下肢疼痛明显,行走困难,全身皮肤瘙痒,测定甲状旁腺素(PTH)水平〉1000pg/mL。
董健玉裘毅敏李士通
关键词: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尿毒症双下肢疼痛麻醉甲状旁腺素四肢活动
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对老年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小剂量氯胺酮对老年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择期行胃肠道、胆道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五组。按氯胺酮剂量不同分为Ⅰ、Ⅱ、Ⅲ、Ⅳ组(分别静注氯胺酮1.0、0.5、0.2和0.1m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V组)。观察患者给药前、给药后1、3、5、10min各时点的HR、BP、SpO2、CI、EF、总外周阻力(TPR)等。同时根据MMSE认知功能评分表观察患者术前、术后6h、术后第1、2、3天的认知功能。结果与注药后1min比较,注药后3min氯胺酮各组内比较BP明显下降,从而导致TPR也有明显差异。Ⅰ组注药后1minCI、EF值明显上升,10min时其EF值也明显上升。围术期所有患者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结论老年患者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无精神异常,且有利于术后康复,但对血液动力学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董健玉徐建国李士通赵雪莲
关键词:氯胺酮老年血液动力学
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对老年人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小剂量氯胺酮对老年人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100例择期行胃肠道、胆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为生理盐水,余四组按氯胺酮剂量不同分为1.0、0.5、0.2...
董健玉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静脉注射氯胺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