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山
-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6—200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肠球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分析我院2006—2009年肠球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现状,为合理治疗肠球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分离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数据分别采用WHONET5.4和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近4年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肠球菌314株,其中粪肠球菌159株,屎肠球菌131株。标本主要来源于尿液(31.5%)、痰液(28.3%)和分泌物(16.0%)。在受试抗菌药物中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89.2%),其次为环丙沙星(65.9%),氨苄西林(59.6%)和呋喃妥因(24.2%),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2.0%和0.3%)。临床检出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但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结论肠球菌在临床各类标本中的检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仍然是对肠球菌抑菌率最高的药物,但临床已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不同种的肠球菌其耐药性有较大差异,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药物。
- 刘勇黄文祥董一山贾蓓郑行萍刘成伟余登高李崇智
- 关键词:肠球菌耐药性抗生素
- 重庆地区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及耐药分析基因多态性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的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的常见血清型分布及其耐药情况,并对常见血清型菌株和其它血清型菌株的耐药情况进行比较。方法应用荚膜肿胀实验检测2006年1月~2008年8月临床分离的143株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并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总的常见血清型为型/群为19群、6群、5型、10群、15群,但从成人分离的菌株常见血清型为19群、10群、5型、33群,儿童则以19群、6群、15群和23群血清型为主。143株菌对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青霉素的耐药率(耐药+中介)分别是97.9%、95.8%、4.2%、0.7%、58.1%,对于青霉素的敏感率是42%。常见血清型肺炎链球菌对5种抗菌素的耐药率(耐药+中介)分别是:97.7%、97.7%、1.1%、3.4%、72.4%;其它血清型菌的耐药率分别是:98.2%、92.9%、5.4%、0、35.7%。;仅青霉素耐药率有统计学意义差别。结论重庆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的常见血清型与其它地区报道有一定差别。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耐药率低,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与国内报道接近,但对于阿奇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常见血清型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它血清型。
- 董一山黄文祥章成罗涛朱卫民李崇智郑行萍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耐药性血清型最低抑菌浓度
- 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脑组织和血浆神经球蛋白水平的变化
- 2009年
- 目的评价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脑组织和血浆神经球蛋白(Ngb)水平的变化。方法健康清洁级SD大鼠70只,7周龄,雌雄不拘,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n=10)和内毒素性休克组(ES组,n=60)。ES组经尾静脉注射内毒素16mg/kg制备内毒素性休克模型,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ES组于注射内毒素后3,6、12、24、48和72h(T1-6)时取颈静脉血和脑脊液(CSF)标本,随后处死大鼠,取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血浆、CSF、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Ngb的表达水平,并计算脑水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ES组T2-6时血浆、CSF、海马和额叶皮质Ngb水平和脑水含量升高(P〈0.01);与T2时比较,ES组T3-6时Ngb水平和脑水含量升高(P〈0.01);与T5时比较,ES组T2~4时Ngb水平和脑水含量降低(P〈0.01),T6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水含量与血浆、CSF、海马和额叶皮质Ngb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31、0.719、0.707和0.706,P〈0.01)。结论大鼠内毒素性休克时机体Ngb水平上调,此变化可能是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之一。
- 刘超孙善全李红岩徐玱杨美董一山陈海
- 关键词:球蛋白类
- 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的毒力基因及血清型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了解肺炎链球菌的5种常见毒力基因(psaA、pspA、nanA、ply、lytA)在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情况。方法以2006-2008年从临床分离133株肺炎链球菌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法对5种常见的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lytA、psaA、nard、pspA、ply这5种基因在133株菌中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4.7%、85.0%、84.2%、60.2%、82.7%;5种毒力基因在87株常见血清型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7.4%、89.7%、67.8%、86.2%。结论5种毒力基因在本地区肺炎链球菌中的阳性检测率均较高,在常见血清型菌株中的阳性检测率较其他血清型高。这5种基因是肺炎链球菌致病的主要毒力基因,可能作为新型肺炎蛋白疫苗的候选基因。
- 董一山黄文祥罗涛章成吴利先
- 关键词:毒力基因血清型肺炎链球菌聚合酶链反应
- 临床分离肠外致病大肠杆菌及其与肠内致病大肠杆菌相关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肠外致病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PEC)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及其与肠内致病大肠杆菌的同源性,探讨ExPEC与肠内致病大肠杆菌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2006~2009年临床分离的227株ExPEC为研究对象。用常见肠内30种致病大肠杆菌"OK"诊断血清,对上述227株临床分离ExPEC做血清分型,并用PCR分析相关毒力基因,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析部分患者ExPEC与该患者肠内大肠杆菌的同源性。结果:在227株ExPEC中,分离出19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15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ETEC不耐热肠毒素基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A)表达率31.57%、耐热肠毒素基因(Heat-stable enterotoxin,stI)表达率47.36%、stI/ltA21.05%;EPEC紧密粘附素毒力基因(E.coli attachment A,eac A)表达率60.0%,束状菌毛毒力基因(Bundle-forming pilus,bfpA)66.66%,eaeA/bfpA26.66%。PFGE分型:2例患者血培养大肠杆菌与该患者粪便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PFGE分型一致。结论:肠内致病大肠杆菌血清型能引起临床肠外感染,但所占比例相对较少,且主要为ETEC和EPEC血清型。ExPEC感染的败血症患者,其来源可能是其肠道致病大肠杆菌的移位所致。
- 唐志君黄文祥董一山郑行萍刘成伟余登高
- 关键词:血清型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